![]() |

荷蘭文化啟蒙
港設計師憑工業設計起家
有說際遇不同,人生亦會不一樣;只要做好裝備,每次際遇都可化為創業的機會。產品設計師施養堤(Erick Sze),便因有機會海外留學,在設計風格上得到啟蒙,形成他產品的獨特風格。
2015年5月26日
年輕設計師Erick Sze施養堤因曾當交換生,在旅居海外城市的同時,令他萌生開設咖啡店的念頭,並付之行動;又因他在不同城市多次接觸荷蘭文化,在荷蘭設計師的啟蒙下,便種下了他其後在香港開設產品設計公司Studio Mango的因緣,把北歐工業設計的思維,引進香港。
施養堤喜歡以現代手法表現中華文化的風格,但他在馬來西亞唸室內設計時,認識了一名酷愛漢學和中國文化的荷蘭裔導師,初次接觸到荷蘭人的文化,為日後設計風奠下基礎。畢業後,他旅居北京時萌生了創業念頭,卻是在家鄉開咖啡店,並展示了他設計的天份。
「在北京生活那一年,我常光顧一間咖啡店,無論客人有沒有點咖啡,店主都會奉上一杯免費的檸檬水,人情味濃厚。我每次都會點美式咖啡,徐徐呷之,逗留十多小時做設計,那種感覺很好,所以很想開咖啡店。」他解釋創業的由來。

手作咖啡店 帶出獨特性
他與內地好友在家鄉福建開咖啡店,分工合作,自己親手做室內設計,朋友則主理咖啡沖飲事宜,但他指「開店過程倉促,事前沒有深思熟慮,沒想過要賣出多少杯咖啡才收支平衡,也沒有計算人流數目。」由於施養堤了解做生意講求獨特性,所以咖啡店開業五年以來,都藉不斷變換室內裝潢,甚至由意式咖啡改為手作咖啡,憑著手藝帶出店舖的獨有風格。
不過,喜歡別人稱呼他為Erick的施養堤說,經營咖啡店只不過是一份副業,主打仍選擇室內設計,因為可發揮他的創意。他原在一家室內設計公司工作,「但事與願遺,因處處要配合公司的設計方向和風格,未能盡情發揮創意。」

荷蘭工業設計 帶動新方向
因此,他為了未來可爭取較大的自主空間,重返校園在香港理工大學唸產品設計。「很多名牌商店都會訂造設計獨特的椅子、燈飾,而室內設計公司通常會把這些項目外判給產品設計師。」施養堤決定轉型,以此為目標好讓自己可追求獨特的設計。
在理大求學期間,他獲得了在荷蘭當交換生和實習生的機會,並為其後創立品牌舖路。「我就讀的荷蘭大學,是現代工業設計的搖籃。工業設計不僅著重產品的外觀設計,也講求產品的功能性;當地的工業設計,以適用於汽車、巴士及基建項目等設計聞名。」他指在實習期間,有機會在荷蘭Studio Mango工作,與同事十分合得來,對方提議他在香港開設同名公司,全資由他擁有和管理,同事則與他「雙方透過合作形式,為客戶提供不同的設計方案。」
香港的Studio Mango走現代工業設計服務路線,憑此獨特之處成為「設計創業培育計劃」的培育公司,入駐創新中心。施養堤說:「香港的設計與工業設計分家,我們正好合二為一。剛好可以為尋求轉型升級的代工生產商,以及優化自家品牌的生產商,提供產品外觀設計及工程設計服務。我們這種二合一的服務,有助它們減低產品開發的成本。」去年底,Studio Mango更因參加了香港貿發局設計及創新科技博覽,促成了與寵物用品公司、家居用品公司合作的機會。

準確計算人流 鎖定銷售策略
施養堤指在效力室內設計公司時,「由於分工細緻,空間設計、佈置等工作都各有不同團隊負責,從中學會了系統性思考,也學會了與客戶溝通的溝通技巧。」如今經營Studio Mango,正好大派用場。「我們會基於客戶的一個要求,由香港和荷蘭團隊提出三個設計概念,讓顧客選擇;此外,我們也會為客戶從事市場研究。」他指這當中涉及項目管理技巧和溝通能力,他更會充當客戶和荷蘭同事的溝通橋樑。「荷蘭人說話直接精簡,客戶不明所以,我便會加以詳解,傳達雙方的意思。」
現時,Studio Mango已進駐中環「元創方」,並開設了精品店GLUE Associates,銷售自家品牌Product of Studio Mango的時尚首飾、特色廁紙架、燈飾等創意產品,和其他本地品牌的原創產品。施養堤汲取了早年經營咖啡店的經驗,在開設精品店前,已計算淡旺季人流變化,作為編定銷售策略的準則。他認為,只要擁有了包辦設計、生產、出入口,以至零售的全方位經驗,才可得到更多的機會。
先後跟內地人和荷蘭人創業,施養堤指從中有不同的體會。「內地創業者十分願意付出金錢創業,也很會分工合作;荷蘭人則不重視學歷、工作年資,反以有能者居之。荷蘭人重視事件本身,不理會別人的目光,社會制度和結構亦無阻他們做事的決心。他們會居安思危,做足心理準備才創業,遇上經濟困境或難題,都會想辦法解決。」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相關社交媒體專頁:
- 設計服務
- 家庭用品
- 荷蘭
- 香港
- 中國內地
- 西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