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拿大市場:香港的機遇
2015年2月17日
加拿大一個蓬勃發展的消費品市場,消費者購買力強勁,不過,該國地域遼闊,開展分銷業務需要面對很大的挑戰。在加拿大,商場每平方英尺零售面積的營業額比美國為高,香港消費品出口商若能深入瞭解該國的零售環境,應有助制訂最佳的市場策略,並可發掘機會推出更能迎合當地顧客需要的產品。
消費品市場蓬勃發展
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之中,加拿大與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和美國相比,人口最少,但在2008至2014年期間,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增長率卻最高。 加拿大有人口3,500萬,由於商品價格周期有利,加上金融市場穩定,2008至2014年期間經濟年均增長1.5%,明顯較G7其他成員國平均的0.3%為佳。

加拿大是發達國家,經濟環境較佳,外商對該國出口產品,從來不用擔心購買力問題。2008至2014年期間,加拿大人均GDP增長9%,在G7集團中僅次於美國(13%)。然而,由於該國幅員遼闊,在分銷方面對當地和國際貿易商均構成真正的挑戰。以陸地面積計,加拿大是世界第四大國家,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和美國,而且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國家之一。
雖然加拿大的陸地面積僅比美國略小,可是人口卻少得多。該國人口密度低,每平方公里只得3.59人,而美國則是32.58人,因而市場難以滲透,實體零售市場受到局限,網上零售等新零售模式的發展也受阻礙。據估計,實體店舖仍佔加拿大零售業絕大部分(佔97%[1],而美國則是90%),而且在過去7年沒有明顯的下降趨勢。
除人口密度較低外,加拿大人口分布也不均勻。絕大多數人居住在南部,靠近美國邊界[2],而北部可能由於天氣惡劣的關係,大部分地區無人居住。在東部,人口主要集中在由魁北克城沿聖勞倫斯河與安大略湖、伊利湖至溫莎的軸線上,而在西部則集中在卑詩省的溫哥華和維多利亞,以及阿爾伯塔省由卡爾加里至埃德蒙頓的地區。
由於加拿大人口分布不均勻,而且高度集聚在多倫多、蒙特利爾和溫哥華等大城市,因而形成獨特的零售格局。消費品佔香港對加拿大出口的半數以上,港商若要打開這個市場,在制定拓展策略時應注意這些挑戰,方可掌握勝算。

產品方面,2014年首11個月,香港對加拿大的出口,最受歡迎的是時尚產品(如服裝及衣服配件、鞋履、旅行用品及手袋),還有玩具及遊戲、手錶和首飾,其次是電器及電子產品,如家用設備、錄音設備以及書籍、小冊等印刷品。2014年1月至11月,十大消費品類別佔香港消費品出口近80%,亦佔香港對加拿大總出口40%以上。

實體店優勢明顯
在分銷方面,實體店在加拿大仍有重要地位,備受購物者歡迎,2013年佔全部零售業的97%,與一般人心目中的發達國家現代零售業態迥然不同。零售業銷售額大多來自多倫多伊頓中心(Toronto Eaton Centre)等購物商場以及「能量中心」(power centre)。所謂「能量中心」,即由3家或以上特大型零售店圍繞一個中心停車場聚集而成的購物區。
加拿大的商場大受歡迎,雖然人均面積比美國的商場為小,但每平方英尺零售面積的營業額卻較高,無論當地或外國零售業投資者,尤其是美國投資者,都沒有忽視其重要性。盡管如此,加拿大的城市發展政策傾向開拓工業和辦公用地,導致新建商場的數量增長較慢。這樣一來,許多商場經營商只有翻新現有商場或者在現有用地內擴建。其他業者則因為市中心缺乏地方,要在城市核心區外建立「能量中心」等新零售設施,並藉此接觸附近更大的社區。


有趣的是,不少人認為,電子商貿在加拿大發展緩慢與實體店佔市場主導地位及人口分布稀疏有闗。然而,人們也普遍認為,加拿大零售商若要擴展網上業務,實體店至關重要,能帶動網上銷路。
總體而言,加拿大在網上零售方面已落後於美國等發達國家。更有甚者,現時許多加拿大消費者均會南望美國,以便使用本國未有提供的網上零售服務。因此,亞馬遜(Amazon.com)、沃爾瑪(Walmart)、蘋果(Apple)、戴爾(Dell)、西爾斯(Sears)、百思買(Best Buy)、Gap和好市多(Costco)等均打入加拿大最受歡迎購物網站之列。
為應付這種局面,一些加拿大公司推出門戶網站,或把現有網站升級,以配合其他零售業務。例如,該國最大的零售商Loblaws於2013年推出其服裝品牌Joe Fresh的網上購物服務,並計劃為其食品雜貨推出一個「點擊並提貨」的網購服務。另外,加拿大全國家居電視購物頻道The Shopping Channel(TSC)早於1999年已推出theShoppingChannel.com網站,並不斷加強其服務,方便消費者比較價格及下訂單。此舉是TSC擴大其接觸面的計劃之一,目前加拿大各地有700萬個家庭經常收看該頻道的各種消費品推介。
零售巨擘主導市場
在加拿大的網上及網下銷售渠道,數家大型零售集團(前五名)及其自有品牌佔有控制地位(2013年佔零售額近三分之一)。雖然競爭激烈和外資零售商大量湧入,一些加拿大零售商依然蓬勃發展,尤以Loblaws、Sobeys、Metro及Canadian Tire為然。總的來說,他們能夠取得持續成功,在於其日用消費品的價格具吸引力,並且願意服務較偏遠的市場。

一些美國零售商成功開拓加拿大零售市場,尤以Wal-Mart、Costco和Sears的表現最好,對當地消費者的品牌喜好產生影響。例如,在Interband的2013年加拿大最佳零售品牌名單中,五大品牌有兩個是由美國公司擁有。此外,排第五位的Future Shop由Best Buy擁有,是加拿大最受歡迎的電子產品及電器零售商,而排第四位的Winners則由The TJX Companies擁有,是該國領先的低價家庭服裝和家居時尚產品零售商。





這些領先的零售商大多也是進口商,並擁有與香港供應商合作的經驗。換言之,港商若有意開拓這個市場,可按所屬行業物色適合的夥伴,然後與之聯絡洽商,就可順利進入加拿大市場。一些加拿大零售商,如Loblaws和Canadian Tire等,早已在香港開設採購辦事處或物流業務,以便管理在亞洲的採購活動。因此,這些加拿大零售商在香港設立的機構,是港商爭取該國訂單極佳的起點。

與特色小型零售商一起成長
加拿大有大量獨立的小型零售商(員工少於100名),他們都積極尋找價廉物美的產品,希望能使客戶喜出望外,藉此與大型零售商競爭。這些小型零售商實際上是加拿大零售業的重要業者。總體而言,在加拿大各行各業的小型企業中,零售商為數最多,約有15萬家,提供80萬個職位[3]。
港商應特別留意一些成功的小型零售商,當中的表表者包括:Rossy(小型連鎖百貨公司)、Toyland(玩具和派對用品供應商)、Adamas(定製珠寶首飾店)和St Moritz Watch(高檔鐘錶)。這些規模較小的加拿大零售商均有向香港採購產品的經驗,並希望採購有吸引力的產品。
Rossy是地區性小型連鎖百貨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魁北克省、新不倫瑞克省、紐芬蘭省和安大略省,銷售多種多樣的產品,從雜貨、家庭和個人護理用品,到玩具、電子產品、服裝、鞋類和家用紡織品都有。Rossy表明將以家族企業的形式經營下去,並將自己定位為在人口不足3萬的小社區內的市場領導者。這就為港商提供理想機會,得以接觸居住在較偏遠地區的加拿大消費者。
此外,Toyland銷售自有品牌的玩具和派對用品;Adamas是經營現成及定製首飾的珠寶商;St Moritz Watch則是手錶公司,銷售自有品牌手錶(Momentum),並為加拿大領先的時尚品牌Roots生產原件製造(OEM)產品。這些加拿大特色品牌都是港商開拓該國市場的好例子,足證香港供應商可以提供製成品及部件,協助加拿大小型零售商發展業務。
[1]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2014年8月。
[2] 加拿大人口約70%居住在美國邊界100公里範圍內。
[3] 加拿大工業部消費者事務局,2012年。
- 加拿大
- 北美洲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