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港產發明家 靠一樽鹽發達
2014年8月13日
步入陳植森博士位於火炭的辦公室,牆上堆滿的是一幅又一幅獎牌:英國發明比賽白金獎、瑞士日內瓦發明比賽金獎,中國發明創業獎香港區得主以及最新獲得的韓國世界發明家大賞等。他所發明的專利椒鹽樽、能源冰袋,獲世界各大航空公司爭取訂購,單是椒鹽樽便已生產逾3億套,為他帶來了逾千萬元的利潤。
他更為大飛機製造廠提供設計服務,在航機內運用能源冰袋技術,解決了冰塊易溶的難題,在在印證了他「香港發明王」這個稱號。

陳植森原本是打工仔一名,中文小學畢業便出來社會工作,他花了3年半時間完成高中夜校英語專修課程,曾做過打雜、航空公司電報生及營業代表。於1976年,他毅然辭去航空公司職位試行創業,曾經一度自創品牌出口金屬袖口鈕、眼鏡、廣告贈品及酒店一次即棄的針線包生意;更曾以「外發加工」形式,在香港經營山寨廠。但要說到他的第一桶金,就要從一個椒鹽樽說起。

打工仔變發明家 全憑「小諗頭」
陳植森憶述:「1997年,有美加客戶找我為他們解決一些商務客艙常見的『小問題』,就是用完即棄的椒鹽樽蓋在使用時容易鬆脫,經常把胡椒粉、鹽散落滿地,引來很多乘客投訴。」他說:「其實解決的技術唔難,我在辦公室思考了不足半小時,便想到把原本設於樽頂的蓋,改設於樽底,並加入鎖位扣緊,問題便解決了。」他憑當時的鹽樽設計,接獲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西北航空、荷蘭皇家航空等的訂單。
1997年至2001年間,這個椒鹽樽已賣過滿堂紅,陳植森被海外客戶稱為Trouble Shooter(解決難題的高手),不斷有人向他招手,令其發明細胞再次活躍起來。他說:「2001年阿拉斯加航空公司要求我為他們解決另一個問題:空姐送餐的時候,那些冰塊很快融掉,有沒有方法解決?」
能源冰袋技術 註冊成專利
針對有關問題,陳植森又坐在同一辦公室沉思,很快想到新方法,翌日便回到工廠製成了有世界專利保護的能源冰袋,並且同時註冊了FRIDGE-TO-GO品牌。
他透露,這個能源冰袋原理好簡單,袋內藏有薄薄的膠板,板內注滿特製鹽水,只需把能源冰袋摺疊好放進雪櫃冰格冷藏一晚,膠板便儲存冷凍能量,可把常溫物品製冷兼保凍長達8至12小時。目前,產品已分銷至澳洲、新加坡等地,最近更進一步,將有關技術配合醫療界需要,把能源冰袋的製冷保凍時間優化至24小時。香港瑪嘉烈醫院及大嶼山北區醫院,都已採用了他優化版的能源冰袋。他指出,能源冰袋至今售出200萬個,有信心香港會有更多醫院藥劑部門採用。他現正為一大型飛機製造廠,將FRIDGE-TO-GO®冷凍板設計成可用於航機內,希望能把香港的發明發光發熱。
別以為陳植森的事業一直都一帆風順,其實美國911事件中,肇事飛機的航空公司都是他的客戶,事發後翌日都通知他訂下的貨要全部停運,當時所完成的三個貨櫃產品一件也不能付運,即時出現資金週轉問題。他說:「911事件後,美國訂單不斷下滑,相關產品銷量呆滯了多年,直至數年前才見好轉。」

貿發局展覽吸單 開拓海外市場
縱有好產品,如何尋找買家?陳植森不諱言,「香港貿發局真的幫我不少!我多年前開始每年參加貿發局的香港禮品及贈品展和設計及創新科技博覽,亦會在《Hong Kong Enterprise》雜誌刊登全版廣告。」他指:「我們都視這些平台為新產品發佈的主要渠道,當時推出能源冰袋時,就透過該展覽會認識美國、德國、澳洲和新加坡的進口商,成為踏出海外市場第一步。」
近年社交網絡愈來愈盛行,他表示,公司開始建立自己facebook版面外,將會建立個人網頁把早年出道創業多次失敗及如何走上發明道路的故事,作多方面推廣。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設計服務
- 科技
- 香港
- 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