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瑞士:港商與歐洲珠寶鐘錶先驅的新合作前景
2014年4月3日
香港與瑞士的商業聯繫由來已久,彼此是重要的貿易夥伴,其中高檔鐘錶及珠寶是主要產品。隨著瑞士公司日益重視亞洲,兩地大有可能建立新的商貿關係。
談及瑞士,大多數人即時會聯想到名錶、經典珠寶、怡人景色、尖端科技、私人銀行、乳製品及朱古力。事實上,這個有800多萬人口的阿爾卑斯山國家,吸引力遠多於此,例如以人均計,該國是香港在歐洲最大的出口市場。
從金額看,瑞士是香港在歐洲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德國及英國,2013年兩地雙邊貿易總額達133億美元。去年,瑞士從香港進口的產品,以手錶及珠寶等高檔貨為主,人均金額近420美元,超過不少人口眾多的歐洲市場,如德國(127美元)、英國(122美元)和法國(71美元)。
![]() |
瑞士錶聞名世界,收藏家對其需求甚殷 |
![]() |
未遭破壞的美景使瑞士成為重要的旅遊目的地 |
![]() |
瑞士的科技園區是創新活動樞紐 |
![]() |
瑞士寶盛集團(Julius Baer Group)是該國主要的私人銀行之一,2013年處理的客戶資產達3,480億瑞士法郎(3,950億美元) |
![]() |
在瑞士,超市銷售各種各類優質芝士 |
![]() |
瑞士的朱古力以純度高著稱,牛奶朱古力產品種類繁多 |
香港一直與瑞士保持著緊密的商貿聯繫。2010年12月6日,香港與瑞士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其後,香港於2011年6月21日與成員包括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及瑞士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這是香港與歐洲貿易夥伴訂立的第一份自由貿易協定。
香港與瑞士(和其他3個成員國)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於2012年10月1日生效。從當天起,瑞士豁免所有原產於香港的工業製品(以及魚類和若干類水產品)關稅。瑞士也會向香港的物流及服務行業提供優惠待遇,涉及海運服務、金融服務以及各種專業及商業服務等。在協定下,其他有進一步發展潛力的行業包括教育、醫療、檢測及認證、環保,創新科技,以及文化及創意產業。
香港與瑞士的貿易歷來均以鐘錶及珠寶為重。不過,鑒於瑞士的創業精神日盛、消費需求上升,以及中國與瑞士於2013年7月6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等國際貿易動態,港商應加倍留意一些特色產品領域,從中發掘盈利機會。
香港對瑞士的主要出口
![]() |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
手錶及零件貿易
香港是瑞士鐘錶在全球首屈一指的分銷地(包括本銷及轉口),2013年佔該國這方面出口近20%。然而,去年這個數字由2012年44億瑞士法郎(50億美元)的歷來最高水平,跌至41億瑞士法郎(46.5億美元)。究其原因,多少是由中國政府的反貪行動及其他一些不明朗因素所致。盡管如此,越來越多中國內地消費者來港購買高檔手錶,使香港得以保持其優越地位。
瑞士手錶在全球的分銷情況
![]() |
資料來源: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 |
中國內地消費者爭相來港購買瑞士錶,其中一大原因是稅制大不相同,以致香港與內地存在重大的價格差距。在內地,若購買價格超過10,000元人民幣的瑞士錶,須繳納3種稅項,即11%進口關稅、17%增值稅及20%消費稅。這些稅項在香港均沒有徵收。根據去年簽訂的中瑞自由貿易協定,未來10年進口關稅將下調60%,勢將刺激瑞士貨品輸往中國。盡管如此,內地消費者在香港購買瑞士錶等奢侈品,仍可省去增值稅及消費稅,因此香港將繼續是這些內地消費者的首選目的地。
香港的手錶零件供應商十分可靠,備受重視,因此本港得以成為瑞士錶廠商最重要的手錶零部件採購地。在2008年經濟衰退後,瑞士對香港鐘錶(包括零部件)的需求在2010年出現反彈,超過經濟危機前的水平,10年間大幅增長279%。事實上, 2013年又是破紀錄的一年,這方面的貿易增長6%,超過15億美元。
香港對瑞士的手錶出口
![]() |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
瑞士為刺激需求,並支持其產能增長,2013年從香港購買了總值9.39億美元的手錶零部件,佔全年該國從香港鐘錶產品進口約60%;完整手錶(6億美元)及時鐘(1,000萬美元)則佔餘下的40%。由於熟練手錶維修技工短缺,以致維修時間長及維修費用高,因此許多瑞士錶廠商不再僱用維修技工。相反,他們越來越多與零部件供應商合作,在產品開發階段簡化售後服務。這樣一來,香港作為瑞士手錶業最重要的供應地,在協助他們物色零部件時可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香港對瑞士的主要鐘錶出口(2013年)
![]() |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
如上所述,香港與瑞士的手錶貿易前景向好,不過,2013年6月21日通過的《瑞士特色法》,預料對有意在其產品使用瑞士國旗(紅底白十字)圖案或「瑞士製造」標誌的鐘錶製造商帶來重大影響。這項修訂法例一旦生效,《原產地標誌法》第47至51條所規定的商標保護及原產地標誌就會有實質性改變。
特別是新的第48C條確定,工業製品的原產地應是產生至少60%製造成本的地方。這個比例適用於最終產品,而目前《手錶條例》(預料亦快將修訂)的規定是50%,只適用於錶芯。
根據第48C條,製造及組裝、研發、品質保證及認證等成本均可計入,但不能在原產地生產的天然產品成本,以及某些原材料、包裝、運輸及分銷貨物(如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的成本則不包括在內。
除此之外,瑞士一些地區亦有其原產地標籤規定,如「日內瓦」(Genève)手錶。這些標誌不受《手錶條例》規管,而是適用《原產地標誌法》有關原產地標誌的一般規定。一旦上述修訂法例實施,使用「日內瓦」或其他原產地標誌的手錶,將受瑞士工業製品必須最少有60%是在瑞士產生的規定所規管。
其他商機方面,現時瑞士有些中小型手錶製造商生產價格較相宜但不乏創意的手錶,他們熱熱衷進入蓬勃發展的亞洲市場。這些新興的手錶製造商不少正在亞洲物色可靠的合作夥伴,以推廣其不大為人熟悉的品牌,並提高知名度。
因此,香港公司應留意這些初創企業,瞭解瑞士的生產經營環境,以及該國的創業精神。這些公司不少屬一人經營,需要大力培育及加強溝通,尤其是他們大多數缺乏經驗,對亞洲慣常做生意的手法往往不甚了了。
![]() |
Partime是來自蘇黎世的新品牌,專門生產以非標準方式來顯示時間的電子錶。 |
![]() |
資料來源: http://www.partime.ch/ |
皇冠上的珠寶
早在1541年,著名神學家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推行改革,禁止人們佩戴珠寶,迫使金匠轉而製造鐘錶。這一軼事反映瑞士珠寶業的歷史源遠流長。如今,每年春天舉行的巴塞爾世界鐘錶珠寶展(Baselworld)是國際鐘錶業的盛會。這個展覽會每年都能凸顯出瑞士作為全球鐘錶與珠寶中心的卓越地位,並展示最新的行業趨勢。
除寶齊萊(Bucherer)和蕭邦(Chopard)等世界知名品牌外,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還擁有不少世界上最著名的奢侈品公司,包括卡地亞(Cartier)和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歷峰集團與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LVHM Moët Hennessy Louis Vuitton)、開雲集團(Kering,原稱PPR)和斯沃琪集團(Swatch Group)控制了超過115個奢侈品牌,顯示原來由家族擁有的作坊已成長為真正的跨國企業。
瑞士珠寶商憑藉他們擁有頂級珠寶生產的悠久傳統,不斷取得進步,現時在設計及產品選擇上均高度成熟。同樣,瑞士消費者亦以對產品熟悉及要求高著稱。因此,香港珠寶商應緊記,在歐洲其他市場暢銷的產品不一定適合瑞士。瑞士人收入水平高,但相當實際,喜歡古典優雅,而非講究排場或短暫潮流。成功的產品必須品質優秀,而且設計精良。
![]() |
一家著名的瑞士珠寶零售商 |
![]() |
一家受歡迎的人造珠寶首飾零售商 |
除鐘錶外,珠寶是香港輸往瑞士的另一主要產品類別,在2013年表現良好,原因之一是瑞士是地區轉口地和潮流指標。產品方面,超過98%的珠寶由貴金屬製成。瑞士珠寶市場十分發達,不少本土品牌創建了甚有影響的產品系列。2012年,瑞士珠寶市場營業額達13.75億瑞士法郎(15.61億美元),其中真正珠寶或貴金屬製品佔三分之二。
香港對瑞士的珠寳出口(2013年)
![]() |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
傳統上,珠寶主要以女性為顧客目標,她們大多購來自用。然而,由於男性雜誌的影響,以及使用美容護理產品的男士越來越多,男性珠寶系列也是瑞士市場的一個增長領域。為此,香港珠寶商應積極針對不斷擴大的男性珠寶市場,同時致力提供可獲瑞士珠寶消費者青睞的現代時尚製品。
雖然在瑞士市場上出售的珠寶超過80%是由金、銀或鉑製成,不過人造珠寶由於得到銷售互相搭配時裝的快速時尚品牌大力推廣,也很受歡迎。同時,銷售人造珠寶系列的網上專賣店不斷湧現,也對香港珠寶公司有利。產品類別方面,在瑞士市場上,頸飾居人造及真正珠寶首位,而腕飾及戒指則分別佔真正及人造珠寶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香港珠寶商擁有技術精湛、效率一流的工匠,並能處理小批量訂單,以合理價格提供精心設計的製品,聲譽昭著,因此在瑞士市場被認為相當可靠並具競爭力。這也解釋了為何一年一度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香港國際珠寶展成為瑞士珠寶專業人士不容錯過的盛會,2013年就吸引了超過100多名瑞士買家。
與上述鐘錶業的例子類似,瑞士不少中小珠寶商都熱衷與合適的亞洲商業夥伴合作,向亞洲消費者推廣,提升知名度。因此,香港珠寶公司即使不擔任合作夥伴或代理商,也可為瑞士公司提供指導,有效發揮業務促進作用,協助他們在亞洲開展業務。
- 珠寶
- 鐘錶
- 瑞士
- 香港
- 西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