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 登入 / 登記

語言

  • EN
  • 繁
  • 简
  • 活動
  • 我的資訊
  • 聯絡香港貿發局
  • 訂閱
  • 訂閱

Section Menu

  • 市場機遇
  • 可持續發展
  • 創業新聲
  • 科技及創新
  • 時尚創意
  • 貿發局消息
  • 焦點專題

語言

  • EN
  • 繁
  • 简
  • HKTDC.com |
  • 關於香港貿發局 |
  • My HKTDC |
  • 登入 / 登記 |

HKTDC.com 關於香港貿發局 My HKTDC

登入 登記

商貿全接觸

Section Menu

  • 市場機遇
  • 可持續發展
  • 創業新聲
  • 科技及創新
  • 時尚創意
  • 貿發局消息
  • 焦點專題

https://hkmb.hktdc.com/tc/1X09S9WD

經貿研究
儲存內容
分享 / 發送

請在微信中掃描二維碼然後按「...」以分享

香港:亞洲的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2013年3月18日

香港:亞洲繁榮的核心商業區及蓬勃的知識產權貿易樞紐

若說香港是區內蓬勃的知識產權貿易樞紐,一般印象不深;但當明白知識產權包含版權、商標、註冊設計及專利時,便會有所改觀,因為這些每天在香港進行交易的法定無形資產不計其數。本港許多業界,例如創意及文化行業、研究中心及化驗所,以及眾多自設研發部門的設計生產公司等,均會創造不同形式的知識產權。近年來,這些交易活動逐漸歸類為知識產權貿易。

多年來,香港一直是受歡迎的商業基地,吸引海外公司利用香港平台拓展中國內地及廣大的亞洲市場,同時亦是有助內地企業走向國際的一個便利平台。截至2012年6月,在香港營運的海外及內地企業共有7,250家,於過去10年間增加超過50%。為探討香港作為亞洲的商業樞紐或核心商業區的實質表現,以及香港各項核心商業功能之競爭優勢,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於2012年進行一項調查,期間訪問了500多名,於10個亞太城市經營地區業務公司[i] 任職的高級商業行政人員,當中涵蓋6個行業,包括知識產權貿易。調查的主體部分包含500多名受訪者的回應,本文將簡述其概要,並集中分析由相關受訪者回應的知識產權貿易調查部分,以業界諮詢及分析結果作為補充。

商業行政人員對香港作為知識產權貿易樞紐的看法

本港法制完善,金融資源充裕,知識產權保障制度健全,加上不少知識產權專家為相關行業提供全面的專業服務,是理想的國際知識產權貿易平台。綜合上述知識產權貿易調查受訪者的意見,充分印證此觀點。調查中81名受訪者包括知識產權貿易及相關服務的使用者及提供者。

過半受訪者認為香港是亞洲最佳的知識產權管理樞紐,比重超越新加坡或上海;如大中華市場是主要服務對象,持這意見的受訪者更多。事實上,根據主體調查中500多名受訪者的意見,香港不但在作為知識產權貿易樞紐方面領先,在其他核心商業區功能方面同樣超前;假如服務對象由亞洲市場轉移至大中華市場,香港相對區內對手的優勢更見明顯。

圖: 最佳知識產權管理樞紐(%)

圖: 現時香港服務業界在亞洲及大中華市場的領先情況

知識產權貿易商眼中香港作為核心商業區的優勢

在主體調查中,所有受訪者均被問及一個城市成為亞洲核心商業區必須具備的功能,並對各項功能的重要程度予以評級。調查結果顯示,對從事知識產權貿易的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核心商業區功能包括行銷與採購、專業服務以及業務整合。

圖: 知識產權貿易商認為最重要的核心商業區功能

除了上述各項商業功能,知識產權貿易調查亦找出在知識產權貿易商眼中,令香港超越新加坡及上海,成為亞洲首要核心商業區的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從事知識產權相關業務的公司認為,香港的地理位置及穩健的制度架構(例如金融、法律及知識產權執法)均為關鍵因素,令香港成為超越新加坡及上海的亞洲核心商業區。另一方面,香港在成本效益和人力資源方面相對較弱,可見本港需要改善價格競爭力,以及加強本地的知識產權專業培訓。

圖: 相對新加坡及上海,香港作為核心商業區的有利因素 (%)

香港作為知識產權貿易樞紐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香港在區內知識產權貿易中擔當重要角色,不少海外企業使用香港的知識產權服務拓展中國內地市場。近年,內地公司致力提升生產技術,增加對海外的知識產權需求。由此觀之,香港正可發揮優勢,成為協助海外及內地企業發展亞洲業務或開拓國際市場的跳板。

鑒於知識產權貿易是香港作為核心商業區的其中一項主要功能,本局遂展開知識產權貿易調查,以評估香港在各項知識產權貿易功能的表現,與亞洲主要城市特別是新加坡和上海進行比較,同時藉此瞭解香港作為亞洲知識產權貿易樞紐的前景。

其他亞洲城市現正積極提升處理知識產權貿易的能力,因此香港必須瞭解目前的競爭狀況,以及影響未來發展的因素,在這基礎上鞏固本身的競爭優勢。在這過程中,來自知識產權貿易調查受訪者的意見及其後的業界諮詢結果,均有助探討競爭狀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知識產權貿易調查於2012年進行,涵蓋10個亞太城市,包括香港、上海、首爾、台北及新加坡。受訪者中,44%從事授權或特許經營業務,41%從事版權貿易,其他從事技術轉移及設計服務相關範疇。

調查中,受訪公司大部分是從事收購及售賣知識產權業務,他們在所有從事知識產權貿易的公司中佔大多數;其餘為提供相關服務之機構。要注意的是,一家知識產權公司可能從事超過一類知識產權業務。舉例來說,一家提供知識產權整合服務的中介機構往往橫跨整條價值鏈,由知識產權的收購到商業化皆有參與,同時亦處理專利、商標及設計事宜。

從事知識產權貿易的受訪者中,48%為跨國企業,傾向在亞太城市如東京、香港和台北等設立全球及地區總部。

圖: 知識產權貿易公司的業務性質 (佔受訪者比重%)

香港:首選的知識產權服務樞紐

知識產權擁有者及收購者傾向聚集的地區,均有優質知識產權服務供應商,為知識產權貿易提供充分支援。關於這點,調查顯示香港的專業服務頗受知識產權貿易商歡迎。從知識產權貿易調查結果所見,使用香港的知識產權相關服務的受訪者比重為最高。與此同時,亦有不少受訪者表示使用其他亞洲城市提供的服務,例如上海、北京及新加坡。要注意的是,鑒於特定需要和市場考慮因素,受訪者須利用多個地方的知識產權貿易服務,包括越南及印度等地。

圖: 採用亞洲城市提供的知識產權服務 (佔受訪者比重%)

目前香港作為知識產權貿易樞紐的表現

至於知識產權貿易的整體表現,香港的專業精神及效率均備受好評。調查結果顯示,近70%受訪者對香港員工的效率和專業精神評價頗高(包括回答「非常好」及「好」)。此外,過半受訪的知識產權業者認為,香港知識產權貿易服務整體質素良好,種類選擇令人滿意。業界諮詢結果亦顯示,香港知識產權專家具有多項優勢,包括中英語流利、熟悉知識產權業務、商業觸覺敏銳及國際視野寬廣等,較區內同業更勝一籌。

香港雖然具備不少強項,但是在成本與知識產權供應方面較為遜色。特別是成本效益方面,受訪者對香港的評級偏低。再者,受訪者認為香港提供的知識產權無論質素或種類均需要改善;本港業者亦應擴闊商業網絡,以應付海外及內地公司與日俱增的需求。

圖: 香港成為知識產權貿易樞紐之因素

香港作為亞洲知識產權貿易樞紐的表現如何?

調查結果顯示,業界認為香港在亞洲知識產權貿易樞紐的基本以及特定功能方面,表現均超越新加坡及上海。

下方的網狀圖顯示,香港在所有基本商業功能的表現都排在首位;在知識產權行銷、金融服務及會計服務方面尤其突出。根據知識產權貿易調查,56%受訪者認為在知識產權行銷和洽談業務方面,香港是最重要的城市。過半受訪者認同,香港是區內的航空樞紐,亦是商務旅客雲集的展覽及會議中心,是進行業務洽談及知識產權行銷的理想平台。不過,由於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及集資樞紐,在金融服務方面的優勢較為顯著,相比之下,香港作為知識產權樞紐方面的優勢,領先積極進取的新加坡不算特別遠。

圖: 區內知識產權貿易樞紐基本功能之評級

至於個別的知識產權貿易功能,雖然在知識產權採購及相關服務(例如知識產權諮詢和培訓)方面,來自新加坡的競爭頗大,不過香港仍然領先。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最新知識產權註冊數字來看,香港於知識產權創造方面較強。根據於2011年向WIPO申請註冊宗數判斷,香港在各主要知識產權類別均領先新加坡(不論按辦事處或按原產地劃分的註冊宗數計算),而香港本土居民提交的商標及工業設計註冊宗數亦顯著較多。

表: 2011年按辦事處劃分的知識產權申請

縱使香港尚未設立「原授專利」制度,但本港提供簡便以及具成本效益的註冊制度,讓已在認可地區(包括英國、歐盟和中國內地)審批的專利再次註冊。這種安排加上大量已經註冊的設計和商標,有助香港在知識產權註冊方面取得優勢。

另一方面,在知識產權採購和知識產權相關服務範疇,來自新加坡的競爭十分激烈,在相關服務方面更超越香港。香港在知識產權訴訟及註冊相關法律服務範疇,亦面對新加坡的激烈競爭,這點與專業服務調查(與主體調查及知識產權貿易調查同時進行)的結果相近。

中國內地同時是個龐大的知識產權供應地以及用家。2011年,來自內地的專利申請數目為世界之冠,截至2011年的5年內,其複合年均增長率達21%。雖然WIPO未有關於內地個別城市申請的數據,但上海應是內地主要的知識產權中心,原因是上海為內地最大商業城市,當地的製造、研究及文化產業發達。這或許能解釋為何上海在知識產權創造、註冊及修改等若干範疇的優勢與新加坡不相伯仲。

圖: 區內知識產權貿易樞紐特定功能之評級

環境有利於知識產權貿易

香港稅制簡單,稅率亦低,與新加坡和上海相比,香港的稅務環境至為理想。在世界銀行《2012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以稅務負擔較輕以及納稅方便而言,香港在全球185個經濟體中排名第四,在亞洲名列第一。

表: 世界銀行《2012年營商環境報告—納稅》

此外,以知識產權專業服務(例如知識產權評價及組合管理)的種類和質素來說,過半受訪者把香港排在首位。再者,香港可提供眾多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融資服務,亦令香港成為進行知識產權貿易的理想地點。

圖: 知識產權貿易環境評級

不過,受訪者認為,在法制環境及產業集群方面,新加坡較香港和上海為佳。 此外,新加坡採取多項措施,包括最近通過《專利(修訂)草案》,以新的「確實批核制度」(positive grant system)取代自我評估專利批核制度(參閱下文)。 預期這將有助提高新加坡批核的專利質素,提升當地知識產權業整體水準。新加坡的知識產權機制將與其他成立已久的專利局日益接軌,例如歐洲及日本的專利局均有自己的原授專利制度。

表: 新加坡2012年《專利(修訂)草案》

由於香港提供理想的知識產權貿易環境,因此在各類知識產權貿易範疇均較新加坡及上海優勝。逾半受訪者認為香港是進行授權、版權貿易以及技術轉移的最佳地方。未來5年,業界預計香港仍會繼續領先,但領先地位則會輕微下降,原因是預期上海的知識產權貿易將會興起,競爭力増強。 特別是在特許經營和設計服務方面,預料上海的表現將超越新加坡,逼近香港。

圖: 不同知識產權貿易範疇的評級

未來5年香港作為區內知識產權樞紐的競爭力

未來,中國內地將仍是各類知識產權的主要供應地。特別是隨著內地經濟持續增長及技術升級,將會有更多中國專利註冊,或會促使知識產權中介機構在內地及亞洲其他地區興起。某程度上,隨著內地知識產權供應增加,更多知識產權貿易會經由香港的中介機構處理,令香港在知識產權交易的角色更為重要。在知識產權貿易調查中,大部分受訪者同意,將有更多公司向香港購買知識產權。由於內地創造的知識產權增加,過半受訪者也認為上海或新加坡的貿易能力應會加強,香港作為區內首選知識產權樞紐的地位或會面對越來越大挑戰。

圖: 預期發展對香港競爭力的影響

香港作為亞洲首選的知識產權貿易平台,要進一步發展,必須從業界角度評估區內知識產權貿易的現況。根據知識產權貿易調查,逾半受訪者預期香港在未來5至10年將更具競爭力。不過,亦有一些受訪公司認為,未來香港的競爭力將會下跌或不變,可見香港的領導角色受到潛在威脅。

長久以來,香港一直是各種知識產權的服務及貿易平台,而從本局調查結果所得,香港的知識產權相關服務前景頗佳。大部分受訪者預期,他們將會在未來5年於香港進行更多知識產權相關的商業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受訪者會更頻密地使用香港的中央管理、知識產權創造及註冊服務。

圖: 增加使用香港服務以處理知識產權貿易事務

如何提高香港的知識產權貿易樞紐地位

要保持及加強本港作為知識產權貿易平台的首選地位,知識產權貿易調查中的受訪者建議,香港應從若干特別範疇著手。他們贊成採取和稅務有關的措施,例如達成更多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以及設立專責機構,推動知識產權貿易和促進產業集群在香港發展。此外,他們表示設立知識產權業務配對資料庫,將有助加強香港的知識產權中介角色。

與其他國家或地區達成更多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有助吸引更多海外企業在香港進行知識產權相關活動[ii] 。截至 2013年1月,香港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簽訂的全面性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共有27份,其中包括中國內地、日本和英國。相比之下,新加坡已和其他國家簽署了69份全面性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其中包括南韓、德國及俄羅斯,這些國家都是重要的知識產權供應地,反觀香港尚未與這些國家締結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建議香港可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以進一步鞏固本港作為亞洲知識產權貿易樞紐的角色。

圖: 有助鞏固香港為區內知識產權貿易樞紐的因素

雖然受訪者認為,在各類知識產權的交易方面,香港與區內競爭對手相比仍佔上風,但要注意的是,現時香港的知識產權貿易絕大部分仍以傳統形式即直接洽談進行,並未使用集中管理的電子交易平台。業界諮詢結果並顯示,由於較新成立的機構通常對知識產權貿易認識不足,以致很多在香港產生的創新成果並未有效地轉化成為商品。

近年,不少國家積極簽訂「專利審查高速路」(PPH)[iii] 協議,專利申請人可以通過這途徑要求加快處理其專利申請。截至2012年12月,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已跟7個國家達成PPH協議,其中包括美國、日本及俄羅斯。而香港尚未成為PPH網絡的一部分。業界專業人士認為,加入PPH網絡能令專利申請程序更省時及更具成本效益,有助香港加快步伐,捕捉內地市場商機。

現在不少內地企業都有意「走出去」,希望在世界各地註冊其知識產權。在這背景下,香港可以借助內地知識產權供應及需求攀升的良機,鞏固在知識產權貿易的領導地位。

鑒於來自其他亞洲城市的競爭加劇,香港如能採納知識產權貿易調查中受訪者的建議,加快擴大其知識產權服務集群,以及整合知識產權產業鏈,應可進一步受惠。香港作為理想的知識產權貿易樞紐,其優勢將更加鞏固。簡單來說,香港若要繼續成為亞洲首選的知識產權貿易樞紐,特別是向內地市場提供服務,香港有需要加強其核心優勢。

香港行政長官在2013年施政報告中公布,計劃成立由政府、業界及各方專家組成的工作小組,研究推廣香港作為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整體策略。

香港政府並已公布香港專利制度發展的未來路向。主要措施包括設立「原授專利」制度,同時保留現行的「再註冊」制度;長遠而言,設立全面的制度以規管專利代理服務。

建立一個與先進經濟體接軌的專利制度,可以進一步提升香港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與此同時,妥善的規管環境亦有助吸引和挽留知識產權專才,例如管理、搜尋及評估知識產權的專家,對香港專利代理業的發展大為有利。


[i] 亞洲核心商業區調查涵蓋10個亞太城市,包括北京、胡志明市、吉隆坡、香港、首爾、上海、新加坡、悉尼、台北及東京。

[ii] 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為知識產權擁有者及收購者提供稅務寬免。一個國家或城市倘若簽署更多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從事知識產權貿易者便有較大機會提高盈利。

[iii] 「專利審查高速路」協議是兩個國家或地區的專利局之間簽訂的雙邊協議。根據協議,假如接受第一申請的專利局已經審批某個專利申請,則該專利申請者可以要求接受第二申請的專利局快速處理其專利申請。使用專利審查高速路有助接受第二申請的專利局提高搜尋及審查的效率和質素,另一方面亦能節省申請者的時間和資源。

返回頁首 ^
資料提供
    主題: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法律服務,
  • 知識產權,
  • 香港,
  • 香港貿易平台,
  • 香港優勢,
  • 知識產權交易,
  • 市場趨勢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法律服務
  • 知識產權
  • 香港
  • 香港
首頁

Article Topics

文章主題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24629
法律服務24701
知識產權75158
香港37022
香港貿易平台78196

文章主題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24629
法律服務24701
知識產權75158
香港37022
香港貿易平台78196
香港優勢76447
知識產權交易79450
市場趨勢73124

interest_article

相關文章

2022年10月27日

貿發局主席及總裁訪英 推廣香港優勢灣區機遇

2022年4月29日

《銷售公約》快將適港 港進出口商宜及早準備

2020年6月3日

服務貿易修訂協議生效 更開放利港商內地發展

2019年11月27日

CEPA修訂協議降門檻 助港服務業北上發展

Related Events

相關活動

2023年4月19至21日

亞洲授權業會議2023

2023年4月19至21日

香港貿發局香港國際授權展2023

2023年10月26至29日

國際環保博覽 2023 (實體展)

2023年10月26日至11月6日

國際環保博覽 2023 (商對易)
活動搜尋

Social Share

關注我們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newpaper-img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banner-img


本人確定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可將上述資料編入其全部或任何資料庫內作為直接推廣或商貿配對﹝因而可能成為可供本地及/或海外公眾人士使用﹞,以及用於貿發局在私隱政策聲明中所述之其他用途。本人確認已獲得此表格上所述的每一位人士同意及授權,將其個人資料提供予貿發局作此表格提及的用途。


*此選項是按歐盟有關保護個人資料法律的要求而設,對於非歐盟/歐洲經濟區的客戶,請略過此項。

謝謝

感謝閣下訂閱香港貿發局市場資訊。

分享文章

電郵
LINKEDIN
WeChat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ID: HKTDCofficial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設計「我的資訊」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