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內地嬰童用品市場調查
(概要)
2013年1月18日
概要
過去5年,中國內地每年約有1,600萬新生嬰兒出生。目前內地6歲及以下嬰童約有1.7億人,當中7,000萬嬰童在城鎮居住。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兒童消費平均佔城鎮家庭支出的30%。除保姆、教育等大筆開支外,家長花費在嬰童日常衣、食、用和玩的產品開支亦佔很大比重。香港貿發局在2012年6月在內地對2,443名中產消費者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他們每月平均購買嬰童食品、服飾、玩具、洗滌用品、日常用品和家具的開支超過1,600元人民幣。
不過內地近年經常出現關於嬰童產品安全的負面報導,貿發局調查中有89%的受訪者認同自己越來越重視嬰童產品的安全和品質,特別是有3歲及以下小孩的受訪者。加上內地第一代的獨生子女已陸續步入生兒育女的階段,他們較上一代更願意花錢購買質量高的產品給子女,相信嬰童產品將會成為內地消費市場的增長極。
由於擔心或懷疑內地嬰童產品的安全和品質,有77%的受訪者願意為有安全認證的產品付較高的價錢。另一方面,內地消費者環保意識提高,有87%的受訪者表示會盡量購買有機或環保產品給孩子,以免孩子受化學物質影響。
受訪者在過去12個月最常購買的產品依次序是食品(93.2%)、服飾(91.0%)、玩具(81.7%)、衛生洗滌用品(78.6%)、日常用品(75.2%)、家具(25.2%)。食品是消耗品,所以家長要經常購買。而孩子身體在成長發育中,需要時常添置衣服鞋襪,所以購買頻率亦較高。
超市/大賣場是嬰童產品的最主要銷售渠道,原因可能是貨品選擇多,種類齊全,而且消費者能同時購買家庭所需的各種產品。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的受訪者在過去1年曾在網上購買嬰童產品。若以孩子的年齡區分,有1歲及以下小孩的受訪者在網上購物的比例相對其他受訪者高。由於網上購物沒有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相信不少家長在上班午飯時或晚上孩子睡覺後上網購物。
內地家長對國內嬰童行業的整體誠信滿意度一般,不少都會願意以較高價錢購買品質優良和安全的產品給他們的孩子。超過6成的受訪者偏愛香港和外國品牌的嬰童產品。主要原因是受訪者(68%)認為香港和外國品牌的嬰童產品種類、功能和款式都比內地品牌多和優勝。65%的受訪者由於擔心內地嬰童品牌/產品的品質,會傾向購買香港和外國品牌/產品。特別是有1歲及以下小孩子的受訪者,傾向購買香港和外國品牌/產品的更高達71%。
相對國內企業投資及在國內生產的嬰童產品而言,受訪者願意為外國的公司投資及在外國生產的產品支付最高的溢價(16.2%)。若是香港公司投資及在香港生產,受訪者願意支付13.5%的溢價。但外國及香港企業在內地生產的產品溢價分別只有10.8%和10.3%。受訪者願意支付的溢價在不同城市頗為不同,卻不會因孩子的年齡而有顯著的差別。
受訪者對香港整體的嬰童產品印象和評價是正面的,有58.9%表示香港的產品品質優良;當中上海(80.0%)和武漢(76.0%)的受訪者最認同。一般情況下,香港的產品/品牌價格比國內的要高,不過39.7%的受訪者同意香港的嬰童產品是物有所值,特別是廣州(70.9%)和武漢(58.9%)的受訪者。
雖然內地消費者對港商的整體嬰童產品有信心,但內地嬰童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品牌及產品選擇多,港商要在眾多對手中突圍而出殊不容易。要吸引消費者購買,除了產品本身設計和品質外,港商宜為品牌/產品建立專業的形象。若有第三方或國際機構的認證,則能增加消費者購買的信心。
要成功開拓市場,港商還要配合適當的宣傳推廣,才能引起消費者購買的興趣。整體而言,最能吸引受訪者的3個宣傳推廣渠道包括:電視/電台廣告(60%),嬰童產品展覽(38%),報章雜誌廣告(36%)。對於剛拓展內地市場的港商,參加展覽的成本無疑是較投放電視、報章雜誌廣告為低,而且能更有效地把資源集中在商機較大的城市。
- 嬰兒產品
- 食品及飲料
- 成衣、紡織及配件
- 玩具及遊戲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