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博士(Allan Zeman)開發和經營蘭桂坊的成功故事,令他被冠以「蘭桂坊之父」的稱號。他深信,香港當前推動的多個都市項目,是業界以創新建築技術邁向可持續發展的絕佳契機。
新發展區造就創科機遇
為滿足香港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長遠需要,香港特區政府全力建設新發展區,已鎖定把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香港北部,建設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並開拓更多可供居住和產業發展的土地,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營造「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獨特都會景觀都會區。
盛智文博士認為,不論是「北部都會區」還是「明日大嶼」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劃,背後的建設概念離不開新一代的綠色建築技術,使初創以至不同規模的建築公司,也能共同把握創新科技的機遇,以創科為基建及相關建築,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香港成灣區綠色創科基地
盛智文博士指出,香港大學在推動香港都市發展方面,參與了很多前期開發工作,如同香港一樣,香港大學作為教育界的樞紐,早前成功舉辦環太平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APRU)年度主席會議,足證港大的國際地位。
此次會議以可持續未來為主題,集中探討各項綠色解決方案。他在會議上表示,香港是推動綠色建築技術和方案的理想城市,香港更被視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科技主要創新基地。
太陽能發展前景亮麗
盛智文博士提到,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教授團隊,早前對香港的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容量、發電能力和環境效益進行調查。調查發現,在香港309,000幢建築物中,有233,000幢適合安裝光伏板,總面積達39平方公里。潛在的太陽能發電量每年可達 4,674 吉瓦時(gigawatt hours),即香港能源消耗的 10.7%,可減少 300 萬噸溫室氣體排放。
他指出,香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摩天大樓,亦擁有世界一流的建築產業,包括從材料創造到設計,以至建造和裝修。
香港還成為亞洲領先的綠色金融中心,而可持續建築材料製造商在生產過程中亦利用廢料來減少碳排放。
香港的私營房地產開發商也開創了新的建築方法,如數碼化、預先製造等。
促進可再生海洋能源使用
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還延伸至發電的基礎設施。
盛智文博士表示:「其實,香港可以考慮利用混合海洋能系統,透過建設虛擬發電廠(VPP)參與電力市場,以促進可再生海洋能源的利用和採納。香港理工大學於 2021 年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題為『具有混合可再生海洋能源組合的虛擬發電廠的最佳提供策略』。 我相信這樣的建議可以考慮,並應用在明日大嶼計劃及交椅洲人工島計劃中。」
他表示,香港應重點關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管治(ESG)問題,以提高競爭力和效率。
「香港許多中小企業都明白採用 ESG 來增強競爭力的必要性,因為他們的 Z 世代客戶及員工更看重企業的 ESG 適應和參與。」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