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嬰幼兒用品、紡織品等20項國家標準
2020年11月11日
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委)早前發布20項國家標準,涉及嬰幼兒用品、紡織產品、鞋類產品、消費品安全等各類民生領域。例如在嬰幼兒用品安全領域,發布了《嬰幼兒用奶瓶和奶嘴》強制性國家標準,明確使用安全技術要求,規定產品或產品銷售包裝上應標注的購買信息、材質標識、使用說明、安全警示內容。
在紡織品領域方面發布了《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順應消費者對紡織產品的綠色、健康、安全需求,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有毒有害物質限制要求,通過檢測殘留在產品上受控物質殘留量,反向控制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使用,對於引導綠色染料和助劑研發、綠色生產工藝升級和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紡織品-抗真菌性能的測定 第1部分:熒光法》等3項檢測方法標準,可為測定抗真菌功能性、二苯甲酮類防紫外線整理劑提供方法依據,有助於識別產品抗菌功能真實性,降低有毒有害物質影響。此外,紡織品領域還發布了《紡織品-化學纖維第1部分:屬名》和《超細羊毛機織物標識-Super S代碼定義的要求》等紡織品基礎標準。
在鞋類產品領域,《鞋類-外底試驗方法 尺寸穩定性》和《鞋類-主跟和包頭試驗方法:黏合性能》可為製鞋生產過程中對尺寸穩定性和黏合性的控制提供基礎性數據。《鞋類-鞋類和鞋類部件中存在的限量物質:苯酚的測定》進一步完善了鞋類限量物質分析方法體系,將為苯酚污染調查和控制提供方法依據。以上3項標準均採用國際標準,有利於持續提升中國鞋類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在消費品安全領域,《消費品追溯-追溯系統通用技術要求》等3項消費品追溯系統系列標準,從消費品追溯體系建設現狀和發展需要出發,以標準化手段加快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消費品追溯體系,有利於實現監管部門、企業、消費者等各方對消費品追溯信息的共享,有助於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消費品監督,建立信息互通的消費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消費品中可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測定-靜態頂空進樣法》等4項試驗方法標準分別針對消費品中可揮發性有機物、亞硝胺、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和致敏性芳香劑的檢測流程和具體方法提出了要求,建立了「快速+環保」的檢測模式,提高了檢測效率,為中國制訂相關有毒有害物質管控措施發揮積極作用。
資料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嬰兒產品
- 成衣、紡織及配件
- 鞋類
- 嬰兒產品
- 成衣、紡織及配件
- 鞋類
- 嬰兒產品
- 成衣、紡織及配件
- 鞋類
- 嬰兒產品
- 成衣、紡織及配件
- 鞋類
- 嬰兒產品
- 成衣、紡織及配件
- 鞋類
- 嬰兒產品
- 成衣、紡織及配件
- 鞋類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