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貿發局合辦的「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2023」(ALMAC),今年以「未來供應鏈新格局:多元.減碳.數碼化」為主題。燃油汽車是物流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縱使低碳的電動車在過去多年來備受市場關注,然而被視為未來最具潛力清潔能源的氫能則成為今年會議的焦點。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在「供應鏈管理及物流論壇 I:ESG永續供應鏈啟航」上表示,加氫站的啟用意味着香港正邁向氫能時代。
他指出,香港正致力爭取於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為了解決高碳排企業把生產活動轉移至碳排放規範較為寬鬆的國家和地區,衍生「碳洩漏」,這將為物流業帶來機遇與挑戰。
在緊接的「供應鏈管理及物流論壇 II:3D供應鏈——脫碳、數位化、去中心化」上,香港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張潔儀表示,該公司在生產過程中致力採購可持續產品,並配合綠色物流,務求讓整體供應鏈做到減碳減排。她指出,電動貨車或氫能貨車雖然還處於發展初期,但隨着香港首個加氫站的啟用,將有望推動重型商用車氫能化。
在「專家對談:實踐可持續供應鏈迎接環球貿易新時代」環節上,Hiringa Energy創辦人及行政總裁Andrew Clennett指出,該公司正致力推動氫能成為新西蘭和澳洲的主要清潔能源,為現有產業在應用新能源模式上穿針引線,並在當地建立跨行業的合作夥伴關係。
他表示,現有的燃油運輸技術已有 150 年歷史,要令全球物流業停用燃油車而轉用新能源汽車,過程中可謂機遇與挑戰並存,需要循序漸進。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把物流車隊轉為氫氣車,我們需要先更換那些最頻繁最常用的貨櫃車,以便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Clennet說。
事實上,任何的規劃也需要完善的生態系統,例如如果氫能車最終無法引入市場,那麼即使有完善的氫氣站網絡以及相關服務也是毫無意義。
歐盟駐港澳辦事處貿易及經濟部主管Walter van Hattum表示,歐盟是全球其中72個經濟體中的最大貿易夥伴,貿易政策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歐盟出台了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統一進口商品與歐盟境內製造產品的碳稅標準,首波受管制的六大高碳排產業包括水泥、鋼鐵、鋁和化肥等高碳排放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