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發局把今年的出口增長預測由5%上調至15%,而發展內銷市場已成為港商應對挑戰的新策略之一,其他海外市場則以東盟及歐洲最熱門。
(點擊收聽)2021年中香港出口評估:復蘇強勁但步伐參差
世界經濟復蘇 香港受惠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隨着環球貿易復蘇和生產活動重啟,香港出口錄得顯著增長,首季出口總額按年升33.2%至11,078億港元,4月份出口升幅雖收窄但仍錄得24.4%增長。「在中國內地和美國領航下,世界經濟逐步重拾升軌,料香港將繼續受惠。」
惟部份受訪港商認為仍有隱憂,包括疫情反覆(41.5%)、全球需求疲弱(16.7%)、中美貿易摩擦持續(13%)以及人流通關未能回復正常(11.6%)或會窒礙出口表現。關家明說:「全球復蘇步伐不一,在考慮多項因素後,我們決定把今年的出口增長預測由5%上調至15%。在低基數效應下,這是香港自2010年從金融風暴復蘇以來最強勁的出口反彈。」
單密量少貨期短
關家明指出,過去數月,新冠疫情對港商的影響轉趨緩和。目前,不足六成(56.9%)的受訪港商指仍受疫情打擊,較上季近八成(78.2%)大幅減少。
「在各種不利影響中,港商最普遍遇到的是買家減少訂貨量(66.4%)、運輸成本上升(46.4%)以及物流配送受阻(42.6%)。港商除了適應『單密量少貨期短』的新常態外,亦採取新策略應對挑戰,包括開發其他產品種類(53.8%)、發展內銷市場(49.5%)、開拓網上銷售渠道(45.5%)以及分散銷售到其他海外市場(28.4%),當中以東盟及歐洲最熱門。」
十四五 商機盛
關家明說,「十四五規劃」及「雙循環」刺激內地消費需求,為港商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約四成受訪港商已經或有意發展內銷,卻碰到不同難題例如內地市場競爭激烈(81.8%)、難以找到合適的內銷夥伴/分銷商(47.4%),以及難以找到合適的銷售渠道(44%)。
「香港貿發局已制訂策略,籌備連串推廣活動及推出嶄新服務,協助港商線上線下捕捉內銷機會,了解內地營商法規、掌握市場脈搏、建立人脈和擴展銷售網絡。」
市場旺 行業升
香港貿發局每季向500名來自六大主要行業包括機械、電子、珠寶、鐘表、玩具及服裝的出口商進行調查,旨在了解他們對短期出口前景的信心,並編製成香港出口指數,以50為盛衰分界線,高於50代表出口前景看漲,低於50則代表看淡。
香港貿發局大中華區助理首席經濟師曾詩韻說:「今季指數按季大幅升9.7至48.7,幾乎所有行業及所有出口市場都錄得正增長,反映出口商情緒持續改善。當中機械業(升13.0點至55.9)及電子(升9.8點至48.8)的升幅高於整體水平;出口市場方面,中國內地(50.3)已重返擴張領域,而受訪港商對日本(49.8)、歐盟(49.2)、東盟(49.1)及美國(49.0)的前景亦較之前樂觀。」
曾詩韻表示,兩項附屬指數包括貿易價值指數及採購指數同告上升,前者增10.7點至57.0,後者升11.9點至45.5;然而,就業指數仍偏軟,下跌1.6點至41.6。
科技環保產品勝一籌
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助理首席經濟師陳永健早前訪問了多位駐港總領事及商務專員,並盤點各國的疫後前景及發展新機,簡述如下:
- 英國 – 脫歐後推出新關稅措施,進口貨品免稅比例高近五成,平均進口關稅率低於6%;設立10個自由港,成為貿易、創新及商業樞紐,並締造就業機會,帶動英國脫歐後的經濟增長;潔淨能源合作商機包括離岸風能、智能能源系統、可持續建築、精密農業、綠色金融及電動車製造等。
- 意大利 – 意大利是首個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的歐洲國家。為重振經濟,意大利政府推出總值2,220億歐元、為期五年的「國家復蘇與復原計劃」,涵蓋六個領域包括:數碼化、創新、競爭力和文化;綠色革命和生態轉型;可持續出行的基礎設施;教育和研究;凝聚力和包容性;以及衞生。預計到2026年,GDP增長可望額外升3.6個百分點。
- 奧地利 – 四成奧地利企業取道香港投資內地、七成內地企業經香港公司在奧地利進行投資;多個奧地利消費品牌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中產潛力,並有意經香港拓展「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業務。去年,該國利用可再生木材生產生態環保產品的纖維製造商更開創先河,採用「中歐班列」將100%奧地利生產貨品直接運往中國。
- 波蘭 – 雖然疫情為全球帶來很多變數,但波蘭大有潛力發展成為歐洲的數碼中心。2020年5月,微軟宣佈斥資10億美元與波蘭雲端計算解決方案供應商Chmura Krajowa合作,設立旗下第一所中東歐數據中心。同時,谷歌亦宣佈在華沙設立施下首個位於中東歐的Google Cloud雲端服務區域,投資額達20億美元。
行業方面,新科技產品及服務相對佔優,例如5G相關智能產品、防菌防毒時裝、先進冷鏈物流、電子健康(e-Health)等;而創新傳統產品亦有一定捧場客,例如潮流玩具、時尚翡翠首飾、在家健身及遠足用品等。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