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启良的领导下,贸发局的展览会、商贸刊物及线上采购平台屡获国际殊荣,并为香港创新商机。他更提倡以"实体+网上"混合模式举行展会,既助港商应对疫后新常态,也为他一手编写的展览故事完美落幕。
与展览业结下不解之缘
凭着拼劲和创意,周启良于任内克服各种挑战,助香港发展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展览之都,亦为传统工业以至服务业连系全球机遇。自他主管展览部起,贸发局展览会高速发展,至今不少已成为全球最大型的同类采购平台,同时亦变得更国际化、产品更多元化,吸引更多优质买家来港采购;他推出的多项增值服务,开创业界先河,为参展商及买家提供更佳展览体验。周启良的职业生涯其实侧写了香港的经贸发展史。1983 年 9 月,周启良刚大学毕业投身职场,正值社会议论中国收回香港,及后中英展开谈判,港元贬值触发港府推出联系汇率制度,让港元与美元挂钩。尽管当时经济不稳,他仍毅然婉拒了某日本企业的聘书,继而前往美国游历。回港后,周启良随即获银行取录,数月后转职贸发局,一直工作至今。在他加入贸发局后不久,港府批准兴建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为他与展览业的深厚渊源埋下伏线。当时,香港的电子、服装、玩具、钟表和珠宝业相当兴盛,贸发局在观塘及荃湾开设了办事处,周启良日复日在这两个工厂区拜访港商,加深了他对香港工业的认识,并为他筹办各类产品商贸展览奠下基础。其后,凭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周启良于1986 年 5 月被委以重任到北京开设该局首个中国内地办事处。他形容时任贸发局总裁苏泽光高瞻远瞩,看准了内地市场庞大,鼓励港商开拓商机。"事实上,自国家改革开放后,不少港商已开始把生产基地北移;与此同时,内地民营企业起步发展,而香港成为他们开拓国际市场的窗口,亦为展览业带来新机遇。"在北京工作一年半后,周启良获派往上海设立贸发局第二个内地办事处;其后,他主管东南亚组。这些宝贵经验让他更了解各地市场特色和企业所需,同时亦与当地政府和商界建立良好关系,有助日后招揽各地展商和买家来港参与展览会。
推增值服务助展览起飞
1997年起,周启良主要管理香港本地展览会,迄今已四分一世纪,贡献良多。他刚履新时,贸发局每年只举办10多个贸易展会,因应业界需求,现已增至37项展览,其中10项规模冠亚洲,更有五项是全球最大同类型采购平台。而一系列公众展览包括香港书展及美食博览等已成为暑假盛事。周启良指出,有别于其他法定机构,贸发局除了政府资助外,大部分收入来自举办各式推广活动和服务。展览以"取诸企业、用诸企业"的原则运作,并为参展商及买家提供商贸配对会议等增值服务,让他们会面洽商促进合作机会。"这让我们赢得业界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合力把香港打造成为全球经商的首选平台,为香港创富并惠及各行各业。"多年来,贸发局一直与时并进,按业界需要提供更佳服务,有的参考了国际展会的做法,有的更是带领业界潮流。"例如,我们尊重来宾的宗教信仰,特别于展会设置祈祷室,并标示圣城麦加的方向,吸引更多来自中东等地的买家来港采购;在经济不景时,我们设立了‘格子柜’展区,让资源有限的中小微企亦有机会接触到海外买家;因应‘单密量少’的采购趋势,我们设立‘小批量专区’,让买家更容易买到心头好。此外,随着智能手机普及,我们开发手机应用程式,让买家‘一机在手’便可掌握展商及产品资料,以至扫瞄入场证、与展商交换电子名片等,让他们有更佳的展览体验。"
重量也重质推香港品牌
回首香港展览业的发展历程,其实并非一帆风顺,初期亦遇到不少挑战。"贸发局于1966年成立,1970年便开始举办展览,并视之为促进贸易的最佳途径,因为能有效连系供应商和买家。然而,早年香港并没有正规展览场地,我们只好于美丽华和怡东等酒店,以及火车站举行展览会。所以,我们的展览之所以能够在90年代迅速发展,很大程度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于1988年竣工,为香港展览业蓬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会展中心很快便不敷应用,二期工程随即展开,并赶及举行回归典礼。扩建后会展中心面积大了一倍。"翌年我们各项展会的总参展商数目按年增加了七成,买家人数亦大幅上升,成为业界每年首选到访的采购盛会,亦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展览及采购枢纽的地位。我们重‘量’外,同时亦重‘质’,随着更多港商由OEM转型至ODM 及OBM,贸发局多个展览会亦增设‘品牌廊’,加大力度推广香港的原创设计及品牌,亦方便买家搜罗合适的优质产品。"
发挥创意创造展览空间
贸发局多项展览会很快便成为亚洲之冠,随着展览规模日增,场地不足的问题愈见逼切,周启良运用创意解决问题,例如把展览会一分为二,分拆在两个时段举行,又或是把停车场及演讲厅临时改建成展览场地,让更多港商可参展接单。其后,贸发局于2006年进行会展中庭扩建工程,并于2009年落成启用,增加了42%的展览面积,既可容纳更多不同类型的展览会及会议在同一时段举行,亦让展览有足够空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我们亦为多个新兴行业举办展览,包括茶展、灯饰展、医疗器材展、婴儿用品展、家用纺织品展等。除了现场买卖外,这些新展览亦带旺周边行业如餐饮、设计和物流等,创造就业机会,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实体线上融合成新常态
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全球商业模式,展览业亦不例外。2020年,当实体展览因国际商旅受限而停摆时,贸发局随即把实体展览移师线上举行,并把"贸发网采购"平台升级,提供更多人工智能新服务,助港商掌握线上采购商机,让他们在"封城"、"封关"等防疫措施下仍能继续拓展业务。这些活动结合了实体活动和尖端科技,有助吸纳更广泛的与会者,他们可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亲临现场还是线上参与活动,并为之后以"实体加网上"模式举行的展览会和会议奠定基础。周启良表示,虽然线上展会取得成功,但大约六至七成展商仍以实体展览为首选,因为买家可亲身挑选产品,以及与展商会面互动交流;而线上展览则有"全年无休、人人都可以浏览"的优势,因此混合模式是最佳选择。他举例指,亚洲时尚盛事"香港国际时尚汇演"(CENTRESTAGE)在2020年推出网上版,贸发局在清水湾电影制片厂搭建"虚拟天桥",先拍摄模特儿在"绿幕"前演绎时装设计师的最新作品,再通过剪接及后期制作把不同主题背景加迭,成为非常"吸睛"的线上时尚汇演,共吸引了逾380,000人次浏览;而传统的实体时尚汇演,每次场地最多只可容纳1,000人。周启良和其团队能够迅速"变阵"应对这次危机,全因他早已带领展览部闯过2003年的"非典"难关。"当时有部分展商不愿参与展览,我们最初取消了春季举行的展会;但很多中小企反映展览是他们的接单命脉,全年近四成订单均来自展览。因此,我们迅速行动,在短短两周内整合了香港家庭用品展和香港礼品及赠品展,改在4月举行,吸引400家展商和12,000名买家参加。"当世界卫生组织在5月解除到访香港的旅游警示,贸发局即在7月推出补充采购展,为家品及礼品贸易商争取商机。纵使暑假并非传统采购旺季,这项补充展仍成功吸引3,000名展商参与。周启良更发动各个海外办事处组织买家团来港,合共吸引60,000名买家参与,成绩令人喜出望外。
此外,2007年是香港特区政府成立10周年,周启良善用他多年来办展览的经验和人脉,带领团队于数月内组织首届"亚洲金融论坛",虽然筹备时间紧迫,仍成功邀得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担任演讲嘉宾。这亦为发展大型国际会议揭开序幕,现时贸发局主办的论坛已涵盖专利授权、知识产权贸易、物流航运及空运、电子商贸、营销、医疗健康以至一带一路等议题。周启良于1月3日荣休,助理总裁张淑芬将接任副总裁,而数码业务总监古静敏则获擢升为助理总裁。
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