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以50为中性分界线,指数若高于50,显示企业对营商前景感乐观,相反低于50则显示为态度悲观。预期指数也从上季47大幅跃升至56.2,回归扩张区域,反映市场憧憬中国内地经济或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最大幅度的V型复苏阶段。
子指数全数回升至50以上 总体回归扩张性区间
由渣打银行与香港贸发局合作编制的"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报告,是市场首个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营商景气进行的前瞻性季度调查,调查每季会访问最少1,000家大湾区各城市主要行业的企业,除了会了解受访企业当前的经营及信贷状况、来季展望等,亦会探讨驱动企业作商业决定及计划的主要因素,以及其对大湾区未来的影响,旨在分析大湾区内的营商气氛及跨城市、跨行业之间的协同效应。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的经营现状指数为42.4,全部八个子指数的季度环比均有所改善,其中"生产/销售"(+9.6点)、"新订单"(+11.3点)和"利润"(+9.4点)涨幅最大,表明经营状况广泛复苏。而预期指数显示,随着所有子指数均攀升至50以上,大湾区营商环境第四季度将进一步改善,总体回归扩张性区间。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表示,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几个月经济活动将进一步好转,受访者对第四季经营预期指数录得56.2, 重返50以上的扩张范围, 利润、生产和销售预期指数升幅较大,新出口订单预期指数更从上季50.2升至61.8,反映外部需求不断改善。
五大行业分类指数 助企业规模掌机遇
指数附设五大行业分类指数,包括制造及贸易业、零售及批发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创新科技业,以反映各行业的营商信心,协助投资者及企业了解大湾区最新的营商环境、评估未来表现及制定市场策略。 "创新和技术"第三季经营现状指数为46.9,是五个指定行业领域中最高。凭借大湾区作为内地领先创新中心的内在优势,该领域将进一步获得政策提振,因为内地需要通过产业升级从内部寻求增长,同时在与美国脱钩的风险不断上升之际,也需要减少对技术进口的依赖。此外,服务业有望迎头赶上,"零售和批发"的经营现状子指数在第今季为五个指定行业领域中为最低(36.9),惟其预期子指数达50.5,超越"专业服务"(47.6)和"金融服务"(46.5)。反映第二季表现出色的金融业可能开始受到不良贷款增加的拖累,银行对零售业受访者放贷仍持谨慎态度(36.0),加上零售商的现金状况相对较弱,也能够解释零售商当前信用表现低迷(41.7)。 值得留意是香港复苏继续滞后的情况,香港经营现状指数是唯一下降的大湾区城市, 由第二季30.3下跌至29.6, 预期第四季经营指数为38,反映香港经济或因第三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再次受困。现状指数的所有其他城市子指数均反弹至40点以上,内地非核心城市赶超第二季表现优异的深圳和广州。就预期指数而言,香港仍得分最低,仅为38.0;另一方面,深圳得分攀升至 60点以上(62.7),表现出众,远远超过其他同样回归扩张性区间的大湾区内地城市。
内地重启推动政策 提速人民币国际化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再次成为企业关注焦点,46%受访者表示,与中国内地其它城市/地区相比,在大湾区开展运营将使其企业从人民币国际化中获益更多;最主要的三个理由是"更强劲的政策支持" (22.0%)、"可观的国际贸易"(20.8%)和"与香港的联系更紧密"(13.4%)。也有42%受访者预计,未来一年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步伐将会加快。
66%受访者表示已开始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45%受访者表示正计划开始使用/增加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这两项数据均高于跨境现金池、投资和融资等其他人民币产品。仅3.1%受访者表示其持有离岸人民币,但在这些持有离岸人民币的受访者中,离岸人民币平均占其总持有量的26%。再加上受访者普遍持有大量美元(38%的受访者表示持有美元,且平均占其总持有量的45%),这反映出进一步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空间很大,尽管这种转变可能较为平缓。这些数据都反映中国内地正在重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预计双向资本账户开放将重新加速,贸易和投资结算货币将会加快转变。大湾区为创建大型城市群而致力于促进跨境融合,尤其是与香港的融合,是中国内地金融自由化的指定试验场之一。
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