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贸易发展局经贸研究特约记者康彰荣于台北报道,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规模爆发初期,台湾民众已提高防疫意识,加强各种防疫措施,产业界也共渡时艰,暂时抛开经济放缓和业界竞争等问题,积极组成产业团队协助抗疫,对于台湾抑制疫情进一步扩散发挥一定效用。
一个月内组装60条新口罩生产线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流行,对全球经济带来重大伤害,各行各业都有经济步入寒冬的准备。即使防疫工作相对成功的台湾也不能独善其身,全球疫情对台湾电子、石化、机械等重要产业的负面冲击逐渐显现。然而在防疫优先的原则下,台湾多个产业也团结起来,参与有关当局带领的防疫工作,为抗疫打了强心针。其中,机械业和生技业的表现最受各界赞扬。疫情当前,各地需求最急切的莫过于医疗物资,尤其口罩、防护衣、呼吸器和各种检测体温仪器等更是严重缺货。中国内地是全球最主要的医疗物资制造基地,但自1月中旬疫情快速扩散以来,受到各地封省、封市和延后复工等措施影响,当地的医疗物资也陷入严重短缺。中国内地自顾不暇,更遑论有余力出口医疗物资。因此,各国只能寄望本地的厂商加速生产,这对许多制造业实力较薄弱的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挑战。虽然在过去30年,台湾很多制造业公司都在中国内地设厂,但许多业者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一部分仍保留部分生产线在台湾,还有一部分则将台湾母公司打造成研发中心。这情况在机械业尤其普遍,该产业在台湾中部地区仍保存着完整的供应链,并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以口罩生产线为例,疫情爆发之后,中国内地、香港、澳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纷纷出现民众抢购医疗口罩的现象。中国内地是全球医疗口罩的最大生产地,可是其生产量已不敷本地使用,各地也只好尝试从其他地方进口或自行设厂生产。疫情爆发前,台湾医疗口罩日产量为200万片,加上固定进口的数量,足以供应本地医疗机构和民众使用。不过,在春节假期结束不久,台湾当局已察觉到医疗口罩将出现较大供应缺口,因此经济部在2月初召集了台湾的工具机业者,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组装60条新口罩生产线。经过80家业者投入2,200位专家和技术人员支援,这些口罩新生产线于3月5日全部如期投入生产,台湾的口罩产量也从200万片增加至1,000万片。这次口罩生产团队主要由长宏机械、权和机械两家口罩生产线业者提供组装,参与配套合作和生产的业者多达80家,且多数为员工人数不到20人的中小企业,充分展现了台湾中小企业的实力。惟1,000万口罩日产量仍不足以供应台湾2,300万人口所需。因此,经济部于3月决定再加开32条口罩生产线,仍由长宏机械、权和机械负责组装,18家厂商于4月正式投产,使台湾口罩日产量再增加320万片。
与海外机构深化生科及药物产品合作
近年,台湾的生技医疗业积极发展,累积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台湾生技医疗领域的产学界很快便着手进行相关防疫研发。以疫苗为例,台湾的疫苗团队在2月初开展工作以来,获台湾的卫生研究院同时投入胜肽、DNA、重组病毒、次单位等四种疫苗研发,希望能在两个月内从老鼠身上看到免疫效果,预计在6月初选定最佳候选疫苗。台湾生技公司高端疫苗早前宣布,已经与美国国家卫生院(NIH)签订合约,将取得NIH开发的新冠肺炎候选疫苗及相关生物材料,并在台湾进行动物试验。另一生科企业国光生技公司也表示,正在与台湾的卫生研究院合作开发新冠肺炎疫苗,最快今年4月底进行动物试验。另外,中研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团队早前宣布已开发出新冠肺炎纳米疫苗,在动物前期测试中有显着效果。该团队接下来将利用真正的病毒来感染老鼠进行研究,4月进入病毒中和与动物试验。药物方面,台湾业界和研究机构均投入几项热门药物的合成和生产。例如由美国制药公司吉利德(Gilead)研发的瑞德西韦(Remdesivir),台湾的卫生研究院团队完成公克级高纯度合成,不久前又完成"结晶化",两者均为进入量产的关键步骤。台湾疫情指挥中心专家咨询小组召集人张上淳早前透露,台湾已有三名新冠肺炎确诊者使用瑞德西韦,使用后情况不错。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