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早在规划纲要公布前,各种便利香港与内地科研合作的措施已相继出台,其中包括于2018年中推出,俗称"资金过河"的政策,容许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资助香港相关科研项目。
"资金过河"令研发产品更"接地气"
由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俞捷领导的团队,联同两家内地院校合作研发的芯片,能供5G网络传输信号,早前已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颁发约350万港元的研发资金,成为香港首批获"资金过河"的研究项目之一。俞捷指出,由于香港院校的设备及资金有限,以往较难做到一些较大规模的研究,在没有"资金过河"措施之前,香港院校无法自行申请内地经费,间接流失研究机会。"假如合作机构发现你申请资金的程序复杂或不顺畅,自然会宁愿找北大、清华等内地院校,因此今次措施令合作机制及资金往来更透明,帮助很大。"此次的研究团队是由科大牵头做主体研发,华南理工大学及南方科技大学各占15%的研究资金配合。俞捷认为,香港与内地院校或厂商等机构合作申请研发资金,其中一个好处是可以更容易适应内地的申请制度和规则,大大提高了成功机会。另一个好处是更易接触内地相关产业链,方便联系香港缺乏的生产商制作样本等,令研发产品更"接地气"。
创业基金促知识转移与科技创新
科大首席副校长倪明选表示,自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及其相关措施陆续出台,校内与内地院校合作科研的气氛和意愿也更强烈,而香港较重视基础科研,反之内地院校则重应用科研,两者皆可相互配合。这样就可以让以往在香港没法进行的大型研究,在这种配合形式下实现。他举例指出,设于科大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分部,早前获得内地一笔4,3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进行海洋研究。为了迎合大湾区规划的科研及教学机遇,近年来有不少香港大学都在内地开校分校或研究所,其中科大位于广州南沙的校园,预计在三年内落成,最初以招收研究生为主。倪明选表示,广州校区与香港校区是以优势互补方式运作,两个校区的教学人员和学生有充份机会交流,加强两地人员的科研合作机会。加上广深港高铁与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基建相继落成,也令两个校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容易。倪明选同时指出,以往很多院校希望与科大合作科研项目,但碍于香港校园人手与资源限制未能全部实现,相信往后在广州校园的配合下,很多问题将可迎刃而解。"合作需要分享人员及实验室,但目前香港校园空间就只有这么大,将来比香港校园大一倍的广州校园启用后,就可以容纳更多合作。"除了研发之外,知识转移与科技创新是近年各大院校愈来愈重视的环节。例如科大于去扶底通过成立一个5,000万港元的创业基金,推广校内创业精神及支持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初创企业。倪明选指出,创业基金有孵化中心等创业相关资源配套,旨在协助投身初创的校友,让其创业之路走得更顺利。倪明选鼓励初创校友多尝试到大湾区城市寻找机遇,通过大湾区既能打进内地市场,也可成为走向全国,以至全球的起步点,当中以创办无人机领头企业大疆的校友汪滔,正是最好例子。香港特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曾探访在大湾区不同城市的初创青年,他认为大湾区目前不论在配套以至氛围都十分适合创科发展。他说:"例如深圳南山等个别地区的初创企业基地已成为一个群组,有香港、当地以至全国的年青人汇聚,多样化气氛令很多初创企业愿意到当地一试。"
内容合作伙伴: 香港商业电台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