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中国内地调整了其经济政策,除了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改变营销策略、调整海外布局把影响降至最低外,也积极推动内销,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大湾区建区域力量 拉动亚洲消费需求
不少分析认为,推动大湾区发展,长远既可提高内需,建立区域力量,甚至把亚洲市场的需求拉过来,为香港制造的消费品打开销售大门,对企业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总监关家明指出,大湾区内虽然有两种制度、三个法域和关税区,但如果能相互配合,把内地稳定生产成本的制度,结合香港灵活的资本市场,将比任何完全开放的市场更有优势、更有竞争力,"完全开放的资本市场是十分简单,所有东西都是自然流动,但如果流动得太急,管理得不好,就可以引来大灾难,甚至有如金融海啸,差不多完全倒塌。不过,如果用中国内地相对较有管理或较封闭的体系,既能保证内地金融稳定及稳定发展,对外时可以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或者离岸金融市场,造就一个可以内部稳定,对外开放的接触点,如果做得好,甚至比全开放的市场更有优势。"关家明又说,大湾区对香港企业是较大及未开发的市场,过去不少企业都会把大湾区作为生产基地,推动互联互通将令大湾区成为相当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如果把大湾区的人员流动、物流、资金流、讯息流及服务一直打通,流通程度可达到有如欧盟,可成为一个相当有潜力市场,加上中国内地本身由过去出口及投资带动,转到内需及消费带动,大湾区亦是全国消费发展领先及重点地方。香港本身邻近大湾区,因此市场相当大,业界常指美国市场欠佳,但其实香港旁边就有一个有如澳大利亚的大市场仍未开发。"
香港国际级专业服务 构筑大湾区发展蓝图
香港中小型企业总商会会长巢国明表示,中央政府于过去两年大力推动"一带一路"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体现了内地的经济水平持续提高,而香港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企业可以利用大湾区作为一个跳板,进入这个发展潜力最高的地区。"大湾区潜力非常大,因为整整一个广东省人口不少,加上内地的经济水平会愈来愈高,中产人数愈来愈多,能给予港商一个机会进入去国内市场。"巢国明同时指出,在中美贸易战下,不同公司都需要法律及会计人才去解读美国海关的文件,及与美国当局周旋。他认为,香港具备了全球首屈一指的专业服务,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大有作为,"中美贸易问题,某程度上涉及不少专业知识,例如依靠法律人才去研究类别问题,因此很多大公司都因应中美贸易战招聘法律专门人才,与美国政府或美国海关周旋,从而界定公司产品属于哪一个类别,在关税上做到成本减省,这个就是香港可能提供到的法律专业知识。而大湾区未来有大的发展蓝图,实实在在需要法律及会计知识,去融合这个世界大潮流。"
强调区域发展目标 扩大民众生活空间
香港特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指出,大湾区领导小组已推出了税制及清关等方面措施,令整个湾区的人员流动、货物流动、资金流动更畅通,港府会继续与广东省及中央有关部位商讨,研究更多突破的政策。他表示,深圳、广州、香港及澳门等城市在大湾区发展中各有自己的角色及定位,无须指那个城市是龙头,反而要强调是透过区域发展这目标,给民众多个选择。"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及一个国际航空枢纽,因此配合整个湾区发展时,将有关优势提升。所谓的发展不止经济,更是给予个更大生活空间,令不同年龄阶层的香港市民,在生活、旅游、读书、工作及退休都可以多一个选择。是否决定去大湾区发展是个人选择,亦按个人情况决定,但如果我们将环境做好,方便大家有生活同发展空间,每个人就多个选择。"聂德权承认,内地和香港民众间的沟通面对挑战,希望大家彼此尊重和包容,香港也要巩固及提升其经济制度、司法、保护知识产权及文化领域,而不同领域的人才都要做好专业,利用好自身优势,做好和落实一国两制,对大湾区作出实际贡献。
内容合作伙伴: 香港商业电台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