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香港制造业而言,既要短期内开拓新市场,以降低贸易风险,长远而言更需转移生产线,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迁移生产线的首要挑战是选址问题,中小企资源有限;有成功迁厂的企业分享经验指出,可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充当"带路人",通过参与其不同的展览、考察团、研讨会等活动,为"走出去"作好准备。
港商迁厂孟加拉保美国订单 与内地厂房互补提升竞争力
香港知名发饰企业训修实业是其中一家于早年已把生产线从内地迁移至孟加拉,避免业务受贸易摩擦冲击的企业,该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张有沧表示,目前仍有超过八成订单来自美国。他认为对任何企业来说,迁移生产线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该公司选址孟加拉北部开发区设厂,现在于当地聘用约18,000名员工。因应孟加拉厂房的运作走向成熟,该公司亦为内地厂房升级转型,再配合香港总部的营运指挥,确立了香港总部、中国内地厂房及孟加拉生产基地的定位,互补不足,提高竞争优势。张有沧表示,中美贸易战对制造业的影响尤其明显,对于有意到新兴市场发展或设厂的企业来说,开发区的设施及支援配套较完善,是理想的起步点,企业同时可以寻求香港贸发局的支援,包括参与不同的展览、考察团、研讨会等活动,省却前期工夫,令迁厂变得事半功倍。
选定东盟工业园区 助港企开拓新市场
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刘会平指出:"中美贸易长远前景仍未见明朗,生产力及需求下降、保护主义抬头等也窒碍贸易发展。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将令香港在金融、贸易、创新、科技等领域的多项优势更为凸出,亦让香港在国际资产及风险管理、科技成果商业化等方面发挥影响力,正好为港商带来开拓新市场及新生产基地的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目前中国内地企业在全球已参与建设100多个工业园区或境外经贸合作区,供世界各地生产商设厂生产,刘会平说:"这100多个工业园区里,约35个是位于东盟和已与香港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地区。为了让香港企业把握当中的机遇,我们与国家商务部及国资委曾商讨中港如何合作,将香港中小企引进到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投资的工业园区共同发展,同时开放内地的内销市场予本港中小企。香港贸发局亦选定了五个工业园区作重点推广,包括泰中罗勇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区,以及华夏幸福印尼卡拉旺产业园,协助香港企业在当地寻找新机遇。"
贸发局办商贸考察团 推动香港制造业出口
刘会平表示,香港贸发局自1966年成立以来,其中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推动香港制造业出口,该局每年在成熟市场及新兴市场举办超过100项制造业推广活动,包括商贸洽谈会、商贸代表团、香港产品展览会、百货店及商场路演、橱窗展示等。他说:"每年数以千计的香港中小企业通过我们的推广活动,得以把产品带到国际买家的家门口,并建立高效的商业联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内地企业纷纷到海外投资,香港作为双向投资平台,既可提供世界级专业服务的支援,也可结伴内地企业进军‘一带一路’市场,互利共赢。"今年7月,香港贸发局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办"香港智能制造业合作和投资机遇"考察团,率领23家香港企业及机构共42名代表访问泰国曼谷及春武里,让香港企业代表透过与当地政府官员及工商组织会面、参观当地工业园及企业拜访等,进一步掌握泰国各行业的制造技术、经济概况及各种优惠政策,全面掌握泰国的营商环境及工厂营运实况。刘会平表示:"我们于10月底再度与生产力局合作,举办‘香港制造业合作和投资机遇’考察团,带领约20名来自电子、科技等界别的香港企业代表访问印尼雅加达,深化两地制造业的合作。"
"抱团出海"聚焦国家认可工业园区
中美贸易战的重点在于关税,企业除了要善用报关策略,例如申请关税豁免、检视货物的分类及估值等,在考虑转移生产地时确定转移后能否避开301条款关税亦是关键。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表示:"有部分急着搬厂的企业在迁移之后,才发现产品仍被视为生产于中国内地,因为美国的产地来源规例并不是简单地把最后生产步骤当作生产地。贸发局会针对这类疑难,透过研讨会、考察团等模式,为港商提供更多资讯,协助他们一起找寻理想的新产地。" 关家明指出,去年香港在东盟的直接投资达697亿元人民币以上,增加超过八成,从数字上已可看到企业转移生产线的趋势。除各地的开发区外,目前获国家商务部认可、位于东南亚、中亚、南亚、中东欧等地的近百个工业园区也值得企业的关注。"获国家认可的工业园区由于在资金、园区营运者等方面都达到一定要求,这方面相对较未认可的好。内地有‘抱团出海’的说法,即聚集一班比较相熟的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时互相支持。"关家明认为,企业的强项在于国际化,工业园区既能成为企业的新生产地,亦为香港专业服务业带来支援园区内地企业的商机。
内容合作伙伴: 香港经济日报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