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经济低潮,因此租金平、人工平,聘请员工亦较容易;更重要是‘非典’令香港人的危机意识一下子提高,社会更重视健康和清洁卫生,对医疗用品销售行业是一个契机。"体健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浩然回忆道。
走快一步方能领先市场 参展引进高新科技产品
陈浩然在医疗用品销售行业打滚逾30载,及至2002年,当了15年"打工仔"的陈浩然在客户的鼓励下踏上创业路,创立了专门代理医疗设备及用品的Bodycare。怎料创业一年即遇上令全城恐慌的"非典疫潮"("非典"即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英文简称为SARS),可是"非典"不但没有摧毁Bodycare这棵幼苗,反而随着公众提高卫生和健康意识,该公司业务持续茁壮成长。目前,Bodycare主要代理专业医疗设备及用品,并在香港和澳门进行批发及零售。陈浩然透露,其公司客户涵盖大大小小的公营及私营医疗机构,有近4,000个客户,屹立市场的领导地位,他说:"要领先市场,我们必须要走快一步,以往我每年都会亲身到世界各地的医疗展参观,了解行业趋势,物色及引入最新的医疗仪器。时间久了,我跟各地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每当有新技术、新产品,供应商便会主动通知我们。"Bodycare的供应商主要来自欧美、韩国、台湾等地,代理的产品多元化,包括针对医院、诊所和院舍所需的医疗设备及用品,如治疗床、骨科及手术后用品、治疗痛症仪器、复康产品等。陈浩然表示,该公司引入的创新设备以高科技、高效能和高品质为方向,"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医疗技术亦不断改良,以往用超声波、电疗去治疗痛症,病人可能需要做十次疗程;现时市场上流行用聚焦式冲击波,即是把超声波的能量聚焦一起,做四次疗程经已有更明显的治疗效果。"

痛症呈年轻化趋势 设零售点鼓励自疗
科技发展就像一面双刃剑,一方面有助开创崭新医疗设备,但同时亦可能影响人类健康。陈浩然指出﹕"长期使用电脑、经常做‘低头族’用手机,令身体出现各种肌肉痛症及劳损,痛症近年更有年轻化趋势。"有见及此,Bodycare便于三年前开拓零售业务,开设实体零售点,本着"劳损痛症 自疗有法"的理念,向市民大众销售针对矫正姿势、伸展运动及家居治疗的仪器和用品,现时在全港已有十个销售点。

广邀专家办课程和工作坊 向客户分享最新医疗科技
陈浩然从前靠一双手打拼,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不但为Bodycare建立良好商誉,也促使不少顾客追随,该公司也逐步扩展至目前约50人的团队。陈浩然坦言,市场推广策略对公司发展非常重要,"医疗科技日新月异,例如近年欧美流行用射频技术(Radio frequency),即使是医疗从业员都未必完全了解这些技术的使用和好处。因此我们不时举办课程和工作坊,透过供应商从世界各地邀请专家来港,向公司客户讲解最新医疗科技发展,并教授他们如何使用相关仪器和用品。不少医院都会先派员工前来上课,认为产品合适再购入。"

贸发局展览常客 积极拓出口业务
除了举办讲座外,陈浩然认为参与国际级贸易展览亦是向新旧客户推广品牌及产品的绝佳途径。该公司一直积极参与不同的商贸展览,当中包括由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医疗及保健器材行业协会协办的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医疗展),Bodycare从首届参展至今,从未间断,今年已到了第十个年头。随着该公司的不断发展,其展位的规模也愈来愈大,展示更多新产品,吸引各地买家的关注。陈浩然说:"我们今年请来多位海外专家在展位讲解和示范,接到近200个买家查询,也有医疗机构即场落单。由于医疗展与医院管理局研讨大会同场举行,产生协同效应,吸引医护业界于研讨大会后参观医疗展,他们前来Bodycare展位为机构物色医疗设备及器材之余,有些亦有购买在家居治疗痛症的用品自用。"陈浩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大众的健康意识提高,医疗产品的市场发展潜力也越见庞大。为此,该公司来年会继续引入更多元化产品,例如美容仪器。除了医疗展外,该公司也参与了香港贸发局第3届香港运动消闲博览,以及第4届美与健生活博览,测试公众对新产品的反应。该公司同时着力研究以代工生产(OEM)形式生产更多Bodycare品牌产品,旨在开拓出口业务,全面捕捉各方机遇。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