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贸易发展局早前举办"大湾区的最新零售趋势和预测"研讨会,分别得香港的银行业、零售界及经济范畴的专家,分析大湾区的最新形势。他们指出,大湾区零售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企业开拓业务时,可按需要进行对冲以减低外汇风险,以及运用科技提升客户体验。
大湾区消费力不容忽视
香港贸易发展局大中华区助理首席经济师曾诗韵于研讨会上,向与会者分享大湾区零售市场的最新形势,包括零售数据、居民消费力、零售模式、营销策略等。她指出,大湾区涵盖的"9+2城镇",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共九个城市,总面积达到5.6万平方公里,而截至2017年的总人口接近7,000万人,城镇的人口比例约87%,在城镇发展的领域而言,业界绝对不容忽视大湾区的零售市场。众城市当中,曾诗韵指出,以广州的零售市场规模最大,2017年零售总额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增长率约9%,但已初见放缓趋势;深圳则排名第二,零售总额有近6,000亿元人民币;香港位列第三位,总零售额约近4,000亿元人民币,但增长率只有2%至3%,是11个城镇之中最低,反映香港在大湾区内零售领域的增长空间较为逊色。反之,肇庆、珠海、江门、佛山等城市零售增长率维持10%以上,相信未来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零售业发展潜力巨大。曾诗韵提到,在2017年,广州及深圳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每年约6万元人民币以上,肇庆、惠州、江门等城镇化及工业化较少的地区,只有约2至3万元人民币,远低于广州及深圳,但这些地区居民每年的可支配收入,已增至3至4万元人民币,反映这些城镇未来的零售增长空间会较大。
大湾区企业贷款
恒生银行环球贸易及融资业务执行副总裁兼贸易客户管理部主管许文杰表示,过去有不少中国内地客户选择在香港的银行办理借贷手续,因为这些银行专业、正规、素质较高,加上香港银行体系健全,中小企在开拓大湾区市场时,可使用香港银行的服务,包括企业贷款、贸易融资、现金管理、财务规划、外汇风险管理等。不过,许文杰提醒有意进入大湾区的中小企业,有关业务将涉及港元及人民币两种货币,因此企业可按需要进行对冲,以抵销货币贬值的外汇风险。他解释,以往企业向银行进行跨境企业贷款手续繁复,包括提供财务报表、以资产抵押、审批需时等;但随着企业进入大湾区的意欲提升,有银行在进出口贸易贷款方面,已提供较快捷的申请方法,例如接受企业以进出口贸易发票及货运单据副本提出申请,以取替财务报表或抵押品等,而贷款期可长达90天,贷款额更可相等于发票的总额。他又提醒中小企客户,可先向香港银行了解进入大湾区将面对的资金管理问题,方能在开展业务时更能得心应手。
科技打造零售新思维
踏入数码时代,商户尤其关注客户的零售体验。香港屈臣氏数码创新及分析主管梁尚进以该公司作例指出,现在已不存在线上与线下竞争的情况,反而两者能互补长短,"顾客会透过互联网或亲身到实体店搜集产品资料,至于是以线上还是线下形式购买,主要视乎商品类型,例如化妆品、电子产品等,客户倾向在网上了解产品后,再到店铺购买;其他产品如尿片、奶粉、食油等较重的产品,他们则倾向亲自到店铺了解商品,再透过网站作定期选购。"他又提到,零售业界较重视顾客的体验,他们会通过收集店铺网站、社交媒体等数据,了解客户对热门产品的喜好,有助掌握潮流趋势,分析产品销售策略的优劣。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