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纲要》带动人员和货物流动 香港以普通法仲裁成首选
推进投资便利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之一,香港律师会前会长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小组主席苏绍聪建议,香港可以增强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的角色,协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而随着大湾区的经济活动持续增长,市场对香港的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需求也会随之上升。苏绍聪说:"在《规划纲要》公布后,大湾区内的基建项目将增加,公路和基建设施的落成,令大湾区城市连系更密切,预计人员和货物流动将比以往更加频繁。随着经济活动增加,必然衍生合约、投资项目等方面的争议。由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当中,香港定位为法律服务和争议解决中心,因此可能有更多案件选择在香港仲裁。"苏绍聪表示,目前已有不少香港律师希望参与内地法律市场,并提供服务,《规划纲要》阐明放宽现有CEPA框架下的障碍和限制,业界对此表示欢迎,他亦指出广东省司法厅表现非常积极。苏绍聪又说,不论在大湾区,或是"一带一路",香港在提供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方面都有发展机会,而香港律师会在过去两年通过举办"一带一路法律论坛",旨在吸引更多国际法律人才汇聚于香港,为投资"一带一路"建设的客户提供服务。普通法为国际社会所熟悉,而香港是中国内地境内唯一的普通法适用地区,使香港在吸引国际投资者和国际律师行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然而粤港澳分别奉行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成为规划大湾区时的挑战之一。为此,本身是全国政协委员的苏绍聪建议粤港澳三地应制订一套区域法律冲突处理机制,处理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之后要做的事情,便是要研究如何制订一套区域法律冲突处理机制,处理三个地区的不同法律制度,在确认三地法律制度的不同处之后,有哪些规则大家可以研究出来,以处理将来可能出现的法律冲突。制订这套规则应该会是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区内知识产权服务需求增
香港律师会副会长暨大中华法律事务委员会主席陈泽铭认为,大湾区内有三个司法区,机遇与挑战并存,他相信可以通过规划改善,让各界提出意见。陈泽铭指出,香港的法院及仲裁服务闻名国际,能吸引国际跨境纠纷以香港作为解决平台。大湾区另一重点工作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陈泽铭认为,这无疑为香港法律界带来机遇。他说:"香港法律界有非常好的优势,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香港有不少律师从事专利和知识产权,如果大湾区要做创新科技,知识产权是不可或缺,香港从事专利方面的专业人士可以跑到内地,协助初创企业获得国际专利保障,这方面的机遇非常之大。"《规划纲要》同时提到要加快区内法律服务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法律服务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并向内地企业提供"走出去"服务,深化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研究港澳律师在珠三角九市的执业资格和业务范围,构建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联动香港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陈泽铭期望,香港的律师可在不久将来于大湾区有更高参与度,"如果有内地或大湾区企业需要跨境合同服务,香港律师即使有能力,他们目前不可以提供相关服务,因为他们没有执照,不可以在内地从事这个专业,但在先试先行的理念之下,我认为可以考虑放宽香港律师某程度上在大湾区执业。"
大湾区促进各产业发展 香港迎知识产权新客源
《规划纲要》同时提及,大湾区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更好发挥知识产权法庭作用。香港特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认为,香港能为区内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相关服务,而大湾区的发展也会为香港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带来新客源。邱腾华说:"我们本身一向在知识产权方面都有很多专业从业员,包括法律界和商业服务界,但未来的市场可能更广阔,因为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内,有很多企业和高新科技,以至高端制造业,他们都重视研发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但这九个城市的相关人才不足。以法律行业为例,其实近年传统法律行业已经不只处理商贸诉讼,很多时在知识产权、商业纠纷、争端解决中发挥作用,正当香港经济体系发展越趋向高水平,这些较专业、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行业的需求才会愈来愈大。"
(资讯由香港商业电台提供)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