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貿發局主辦的「亞洲金融論壇」早前圓滿舉行,大會邀請了業內翹楚出席研討會,探討可持續發展的議題。
企業減碳勢在必行
內地要在未來30年實現減碳,估計所需成本為487萬億元人民幣(約72萬億美元),令轉型融資成為「房間裏的大象」,為企業構成沉重的負擔,但卻是不能忽視的任務。
這一類轉型融資是「亞洲金融論壇」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管治(ESG)方面關注的議題之一。論壇是香港今年首個大型金融盛事,於1月11至12日舉行。
論壇期間舉辧了「拓展轉型金融及碳市場 邁向淨零未來」研討會,大會邀得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及秘書長、法國巴黎銀行亞太環球市場部可持續金融主管董事總經理黃超妮擔任主持。她表示,企業推行可持續發展所需的大部份資金主要來自私營機構。研討會講者包括:(順時針左上角起)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林文杰博士、香港交易所市場聯席主管蘇盈盈、景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黃嘉誠、倫敦金融城前城市長及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共同主席羅威、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及秘書長,以及法國巴黎銀行亞太環球市場部可持續金融主管董事總經理黃超妮。
討論轉型融資、淨零排放等議題
研討會深入探討了轉型融資的挑戰、G20轉型融資框架,以及碳市場在促進實現淨零排放的戰略作用。
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財經事務)甄美薇表示,與內地市場的獨特聯繫使香港成為內地企業的融資中心,而深圳市政府和海南省政府最近亦在香港發行了綠色債券。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博士表示,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和香港交易所已成立一個工作小組,以制定符合全球標準的規則。「我們諮詢了超過50個單位,包括上市發行人和專業機構。為了加強報告的標準,我們與碳披露項目(CDP)合作研發了第一份氣候和環境風險問卷,以幫助公司進行可持續發展報告。」
他說,隨着香港成為優質的全球碳市場,碳交易十分重要。香港交易所於2022年10月推出Core Climate,旨在將資金與中國內地、亞洲及其他地區的氣候相關機遇聯繫起來。這是唯一提供港元和人民幣交易的交易所,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達成了40多宗交易,當中涉及超過40萬噸的二氧化碳交易。
碳金融成市場的中心點
在研討會上,國際金融領袖討論了不同種類及規模的組織,包括政府組織和企業如何應對市場在綠色金融的轉變。
倫敦金融城前城市長、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共同主席羅威爵士表示,在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會議是過渡資金的關鍵點。COP26被稱為「金融COP」,並於2022年在埃及推進COP27。「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舉行的COP28將是規模最大的一次,由化石燃料經濟體擔任主辦方,十分重要。」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林文杰博士表示,香港與上海在轉型融資方面進行合作,滬港通投資體系亦考慮了綠色股票和交易所交易基金。
香港交易所市場部聯席主管蘇盈盈強調建立生態系統的必要性。她指:「企業在發展過渡基金的過程中,需了解他們的碳足跡,才可漸見成效。」她又稱,企業下一步將是用碳信用作抵消。「誠信很重要,市場需要有確定性和信心。」
她認為,轉型的一個關鍵問題在於甚麼是可持續性,以及如何避免漂綠,而業界有需要建立全球公認的行業標準。
在「環球視野:統一 ESG 準則 推動可持續發展」環節中,嘉實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關子宏表示:「資產管理公司需要蒐集更加一致的信息和數據,以便我們能夠評估企業。目前,中國內地或亞洲都沒有明確定義可持續和不可持續的活動和投資,在歐洲則有明確的定義。因此我們期望區內市場可以訂立一個包容、中立和開放的標準。」
滙豐香港區行政總裁林慧虹指,「有研究數據顯示,從現在到2050年,全球將需要275萬億美元才能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環球視野:統一ESG準則 推動可持續發展」環節的講者包括:(左起)嘉實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關子宏、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行政總裁辦公室國際事務及可持續金融助理董事吳義琳、羅兵咸永道亞太區ESG服務合夥人梁小慧、滙豐香港區行政總裁林慧虹,以及明晟公司執行董事及大中華區環境、社會、管治與氣候主管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