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地緣政治令糧食漲價
香港貿發局研究副總監陳永健表示,要應對相關世紀難題,氣候智能型農業科技正好協助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香港貿發局亞洲及新興市場初級經濟師羅宗熙解釋:「根據世界銀行定義,糧食安全是指全球所有人都能穩定地取得足夠的食物和營養,從而活得健康。同時,有研究顯示,當糧食價格上漲1%時,全球極端貧窮人口就會增加1,000萬人。因此,要達到糧食安全需要具備四大條件,包括足夠供應、合理價格、供求平衡,以及有效利用。」
他以香港為例指出,食品佔香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27%,是住屋開支以外最大的組成部份,及帶動通脹的主要因素。即使剔除外出用膳,基本食品仍然佔指數的10%。「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顯示,國際糧食價格指數由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的92.1,大幅飆升至156.3,縱使指數於今年3月已回落至122.4,但仍比疫情前增加了33%,反映國際貿易在糧食安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過去幾年,全球各地為防控疫情實施了各式各樣封關和限制入境措施,加上去年俄烏衝突對世界經濟和全球供應鏈帶來更多不確定性,進一步衝擊糧食安全。」
科技提升糧食產量和質量
除糧食價格外,肥料價格是另一個影響糧食供應和價格的重要元素。羅宗熙說:「以美國為例,肥料佔粟米和小麥等農產品的生產成本35%。因此,肥料價格上升無疑會使種植成本增加,而當農民減少使用肥料時,產量就會減少。」
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深遠,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如旱災、水災、海水倒灌等直接影響糧食產出和價格。
羅宗熙進一步闡述:「為了穩定糧食供應,現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已借助農業科技的力量,從品種、肥料、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就具備了高產、抗病、抗旱等特性,不但有助解決中國內地的糧食問題,也對全球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於亞洲、美洲和非洲等不同地方,耕地面積高達800萬公頃。」
在水產養殖方面,羅宗熙指出,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走得更前。「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最新數據,水產養殖和海洋捕撈分別佔全球漁獲產量56%和44%。中國內地的水產養殖比率更位居全球之首,高見83%,其次的南亞地區水產養殖比率也高達55%。相反,高收入國家的水產養殖比率則偏低,只有27%。中國內地的水產養殖佔全球總產量六成,不但改善了自身的食物營養結構,也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同時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環境和天然資源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可持續發展助減碳減排
要有效應對氣候變化,落實進取的減碳策略實屬刻不容緩。羅宗熙在總結時表示,2020年農業的碳排放佔全球總量接近20%,是全球第三大碳排放源,僅次於工業及電力生產。他指出,農業科技已成為減碳減排的出路,「隨着全球愈來愈重視氣候暖化和碳排放等可持續發展議題,農業科技的研發和廣泛的應用,可望更有效協助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農業科技大致包括為農業引入物聯網(IoT)、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自動化設備等技術,例如採用農業環境控制技術,全方位維持農作物的生長環境;以智能科技輔助及改善施肥,提升土壤有機質,降低蟲害,推動有機農業發展等。
「智慧農業」推動綠色革命
初創企業是驅動全球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致力推動環保漁農業發展的香港初創公司愉富農科(Smart Farming)利用嶄新科技養殖上乘的漁農產品,推動本土漁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並向世界推廣香港的氣候智能型農業科技。
愉富農科首席技術官黃寶文表示:「『智慧農業』被稱為農業領域的4.0綠色革命,糅合傳統耕養和數碼科技,改善生產效率和管理成本。我們正致力推動『智慧農業』,透過資訊及通訊科技(ICT)、物聯網(IoT)、大數據分析(Big Data Analytics)與區塊鏈(Blockchain)等先進技術,建立完整的氣候智能型水產養殖概念和供應鏈,為漁農業實踐可持續發展。例如,我們在2021年把源自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和緬甸等淡水河川,被譽為『河魚之王』的忘不了魚引進香港,該品種亦成為『香港優質養魚場計劃』的養殖品種。」
有機飼打造綠色漁業生產鏈
為應對糧食安全和推動環保養殖,愉富農科自行研發了廚餘再生飼料,並透過加入人畜無害且環保的微生物製劑,提升漁產的健康狀態,甚至改善水質。愉富農科致力在位於天水圍與沙頭角的漁場,以「魚菜共生」複合耕養方式與太陽能設備,配合自主研發的廚餘轉化飼料,建設循環養殖系統,推動業界以零廚餘和低碳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並以創科和環保方式改變公眾對漁農業的既定印象。
黃寶文說:「我們的整個生產鏈都以香港為基地,漁產大部份都是由自家魚苗孵化,以回收廚餘的方式,製作有機飼料養殖,再配合農業科技優化養殖過程,做到自給自足,循環不息。」
智能化捕撈科助減風險
愉富農科除了引入被稱為「水中黃金」,每斤高達千元的「忘不了」魚外,也飼養巴丁魚、寶石魚、吉利魚、墨瑞鱈魚、沙蝦等淡水魚蝦品種。黃寶文表示:「我們利用不停過濾的循環水在漁池養殖,好處是可以減少用水和用地,兼顧大量生產的同時,又可以確保漁產的質量,做到有利生產管理,提升經濟效益。」
除養殖淡水魚外,愉富農科也利用智能化捕撈技術,發展遠洋金槍魚漁業,促進香港漁業轉型及可持續發展。黃寶文續稱:「香港漁民一向多在南海作業,但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面對南海漁業資源日漸枯竭的香港漁民可遠洋開拓太平洋金槍魚捕撈事業。然而,傳統的拖網和圍網捕魚暗藏過度捕撈和破壞海床等危機,所以我們以符合中國船級社(China Classification Society)和歐盟標準的玻璃鋼金槍魚延繩釣遠洋漁船,並採用最先進的捕撈設備和網絡技術,透過高速衛星網絡、電子捕撈日誌系統、以及電磁(EM)和無線射頻識別(RFID)標籤,實時監測船隻作業動態,進行漁獲自動識別,建立漁獲可追溯查詢系統的資料庫。現時,我們捕獲的金槍魚,已獲海洋管理委員會(MSC)認證,符合包括可持續發展漁業和野生捕撈魚海鮮溯源(通過產銷監管鏈認證)等方面的國際認可標準。」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