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表廠商會有限公司及香港鐘表業總會有限公司合辦的香港國際鐘表論壇,是香港貿發局早前舉辦「秋季採購匯|網上展」的網上研討會之一。論壇請來國際鐘表業界分析鐘表業貿易情況和趨勢,並致力探討智能手表、數碼轉型等議題,盼企業在經歷貿易寒冬時守好本業。

香港國際鐘表論壇探討數碼轉型
疫情打擊多國鐘表貿易表現,在香港國際鐘表論壇上,來自法國、德國、中國內地、日本、韓國及香港的鐘表業界代表均指出,相比2019年同期,2020年各個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全數錄得跌幅。多國業界觀察到,人們因疫情而更重視健康,令配備健康護理功能的智能手表發展潛力大,但日本代表Hiroyuki Baba稱,日本入門價位石英表的市場或因而受到挑戰。另一邊廂,瑞士高檔手表品牌仍有不俗發展,例如在日本,Patek Philippe、Omega及Richard Mille於2020年6月後的銷售略有上升。

設網上平台尋求新機遇
另外,業界亦在實體零售以外,開闢網上平台尋求新機遇。韓國代表Dae-boong Kim留意到三大線下銷售巨頭Emart、Lotte Mart及Homeplus近日極力發展網上SNS訂單。法國代表Patrice Besnard說:「如果沒有網上平台,很多零售商應該已消失。」德國代表Dr Guido Grohmann則認為,實體展仍難以取代,「人們購買手表的衝動,與能否向旁人展示交流有很大關係」。至於2021年鐘表商貿預測,有指中國是唯一對今年感到樂觀的地區。中國鐘表協會理事長張宏光解釋,內地疫情早前受控,沒法外遊的民眾會改為在本土消費,令去年7月起的鐘表銷售收入已轉跌為升。香港鐘表業總會主席李永安稱,2015年起本港市場已受到外圍政治、貨幣、環球經濟等因素而經常波動,他寄語業界要打好本地及內銷市場根基。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