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TDC.com關於香港貿發局My HKTDC

登入 / 登記

商貿活動
視訊
首頁
市場機遇創新及科技創業新聲可持續發展時尚創意貿發局消息


我的資訊

市場機遇

大灣區發展成就新機遇 拉動內需吸納港消費品

金融及投資

為減低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不少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改變營銷策略,調整海外佈局;國家同時進一步發展內銷市場,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商貿全接觸》將一連17期刊登「新動力 新出路 新機遇」系列報道,讓企業把握市場發展新趨勢,開創粵港澳大灣區商機。(十七之三)

收聽

大灣區

有分析指,如果能加快大灣區發展,長遠可提高內需,成區域力量,甚至將亞洲市場需求拉過來,本港製造的消費品有條件被大灣區的九個城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所吸納,對企業來說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大灣區市場龐大 有待開發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指,大灣區內雖然有兩種制度、三個法域和關稅區,但如能把內地穩定生產成本的制度,以及香港靈活的資本市場互相結合,便可加強優勢和競爭力。「完全開放的資本市場十分簡單,所有東西都是自然流動,但如果流動得太急,管理得不好,則可以引來大災難,甚至有如金融海嘯,差不多完全倒塌。不過,如果用中國相對較有管理或較封閉的體系,可保證內地金融穩定及穩定發展,對外亦可透過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或離岸金融市場,造就一個內部穩定、亦可對外較開放的接觸點,如果做得好,甚至比完全開放的市場更有優勢。」

關家明表示,大灣區對香港企業來說,是較大及未開發的市場,過去不少企業將大灣區作為生產基地。「如果能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訊息流,以及服務流通程度有如歐盟,大灣區便會成為相當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加上中國由以往出口及投資帶動,轉為內需及消費帶動,而大灣區正是全國消費發展領先及重點地方。業界常指美國市場欠佳,但其實香港旁邊就有一個有如澳洲般龐大的大灣區市場仍未開發。」

關家明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指,如果能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訊息流,以及服務流通程度有如歐盟,大灣區便會成為相當有潛力的消費市場。

貿戰下 香港法律專業知識成優勢

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會長巢國明表示,中央過去兩年加緊推行「一帶一路」及大灣區規劃,而香港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企業可以利用大灣區作為跳板,進入這個發展潛力最高的地區。「大灣區潛力非常大,有不少人口,加上內地的經濟水平越來越高,中產人口越來越多,為港商提供一個開拓內地市場的機會。」

巢國明又指,在中美貿易戰下,不同企業都需要法律及會計人才,協助解讀美國海關的文件,以及與美國有關當局周旋,而香港專業服務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更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大有作為。

「中美貿易問題,某程度上涉及不少專業知識,例如依靠法律人才去研究類別問題,因此很多大企業會因應中美貿易戰招聘法律專門人才,與美國政府或美國海關周旋,從而界定公司產品屬於哪一個類別,在關稅上做到成本減省,這是香港能提供的法律專業知識。而大灣區未來有宏大的發展藍圖,實在需要法律及會計知識,以融合這個世界大潮流。」

巢國明
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會長巢國明表示,在中美貿易戰下,不同企業都需要法律及會計人才,協助解讀美國海關的文件,以及與美國有關當局周旋,而香港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大有作為。

「9+2」發展  打造優質生活發展空間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指,大灣區領導小組過去推出稅制及清關等方面措施,令區內的人員、貨物及資金流動更暢通,未來一年會繼續與廣東省及中央有關部門商討,研究更多突破性的政策。他表示,在大灣區的發展中,深圳、廣州、香港及澳門等城市有各自的角色及定位,無需指哪個城市是龍頭,強調目標是透過區域發展,「做大個餅」,給市民多個選擇。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及國際航空樞紐,在配合大灣區發展時,可將有關優勢提升;而大灣區的發展不止經濟,更是給予個人更大生活空間,令不同年齡階層的香港市民,在生活、旅遊、讀書、工作及退休方面可以有多一個選擇。是否決定到大灣區發展是個人選擇,亦按個人情況決定,但如果我們把環境做好,提供生活發展空間,每個人就有多一個選擇。」

聶德權承認,內地和香港市民之間的溝通面對挑戰,希望雙方彼此尊重和包容,香港亦要將經濟制度、司法、保護知識產權及文化領域鞏固及提升,而不同領域的人才,都需要做好專業,運用本身優勢落實一國兩制,對大灣區作出實際貢獻。

聶德權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指,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及國際航空樞紐,在配合大灣區發展時,可將有關優勢提升。

內容合作夥伴:香港商業電台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

訂閱每週免費電郵通訊

亞洲商貿資訊,最快最新
多媒體方式展示市場先機
簡易介面,讓你隨時隨地輕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