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前舉行的第38屆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鐘表展上,亞洲鐘表研討會以「智能科技與鐘表之結合」為題,廣邀業界精英擔任演講嘉賓,探討在流動互聯網時代下的數碼連結的發展機遇。
數碼連結大勢所趨
歐睿國際時尚研究總監Jorge Martin以該公司的全球市場資訊,分析三大議題,包括數碼化及平衡、連結性裝置的相關性及鐘表市場的最新格局。
他指出,十年前全球共有20億互聯網用戶,現今已升至 40億,當中有41%用戶每天上網。現時有一半的互聯網用戶來自新興市場,十年前則以已發達國家的網民為主,「數碼化民主進程」出現極大變化,值得業界留意。此外,許多人把互聯網視為溝通工具,應用於家居、汽車,甚至交通燈,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這些改變令消費者成為數碼化世界的中心,但也導致被動式消費,因為企業會透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預測消費者的需要,許多人因而會進行「數碼排毒」。歐睿的研究顯示,25%消費者表示互聯網能夠存取自己的資訊,令他們的生活倍感壓力,因此Apple、Google及Facebook等大企業正提供方案,讓用戶可以主動管理個人資料。
連接互聯網的裝置是否具有相關性是另一個議題,即裝置能否迎合消費者的需要,或為他們提供體驗以外的價值。市場亦關心裝置是否達到設計目標,以及是否容易使用,例如用戶不費工夫就能操控。
他又提到智能可攜式裝置市場變化多端,體育用品生產商例如Nike,就以智能監測打入市場。傳統手表提供計時功能,其他手表則以時裝潮流為導向,這種差異令產品可以共存。
Martin亦提出鐘表市場重組的議題,指傳統鐘表的生產商及零售商了解數碼化及連結性的力量,因此一直利用不同創意方式,希望帶來突破,例如表盤採用24小時制的慢活手表Slow Watches。他解釋,這種設計呼應了「慢速運動」,而極簡設計最近也大受歡迎。此外,相對於推動消費者一直保持線上連結,手表生產商採取了「回歸本源」的方向,例如Crown & Caliber在網上銷售二手高級手表,並提供測試服務,向買家保證質量。另一例子為小型品牌Schaffer Watches,則與顧客共同設計專屬手表。
他總結指,數碼化有指數性的增長,但消費者追求「數碼平衡」,市場也有避免多餘的線上連結需求,「透過類比技術的無窮創意,傳統手表也極具發展空間。」
大數據及區塊鏈技術成關鍵
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家豪分享流動互聯網時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指出香港曾是連接中國及全球的第一道橋樑,其角色隨着世界級基建設施、鐘表業、銀行業、金融業及貿易業的發展而一直轉變,但在貨物處理等行業發展則慢慢滯後,同時中國內地貨運碼頭採用的先進技術,超越香港。
陳家豪認為,維持資訊科技領導地位的關鍵,在於大數據及區塊鏈技術。前者非常重要,因為人工智能需要依賴大量的數據才能生效,而後者則牽涉數據彙編、資料庫應用、交易處理、商業智能及全球應用。「數據就像是現今的石油,透過區塊鏈,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地方做任何事情,但沒有數據則無事可成。」
陳家豪表示,正如新加坡、倫敦、紐約等城市,即使未有出產石油,也能控制石油貿易,雖然香港生產的數據量相對不大,但同樣可以在數據儲存的行業佔據重要地位。他指出,數據儲存對香港的未來十分重要,未來所有數據都會以區塊鏈儲存,開啟更多可能性。
至於5G的未來,陳家豪指出,5G加快了上網速度,令網絡延遲降低十倍,連結密度則提升十倍,例如汽車將可以互相溝通,令道路更為安全;手表可以互相溝通,取代電話。他認為:「我們需要從數碼的角度思考香港的未來。」
混合手表投資門檻低利研發
摩凡陀集團技術副總裁Philip Wong分享了智能手表最新市場現況,並討論在連結時代中手表的發展趨勢。他表示,專業研究人員的數據顯示,過去兩至三年間,為四至12歲小童及長者而設、具連接性手表的銷量增加,混合智能手表的銷量同樣增長。
他又指,在為兒童而設的智能手表中,較受青睞的功能包括實時位置監測、求救訊號警報、附近緊急資訊警報、定位紀錄、學校課堂出席率及作保護用途的圍欄。他又提到全球最大晶片供應商之一高通,開發了一套為兒童智能手表而設的晶片,並應用於旗下的產品之中,在 2017年共賣出2,500萬套。他續指,物聯網智能手表市場中,兒童智能手表將佔大部份。
他引述近期的市場調查指,相對於智能連通手表,高收入消費者對混合智能手表較有興趣,為混合智能手表提供市場機遇,亦促使傳統手表與智能連通如藍牙低功耗連接等功能結合。這些手表所載的功能較正常的智能手表少,卻有更長的電池用量,也有「真實」的表面及分針秒針。一般而言,這類手表的功能較為基本,包括活動監測器、健康管理、通知功能、自動時區調節及遙控功能。市場調查亦顯示,消費者也希望手表附有心電量度監測,因為這功能可為醫生提供有用資訊。 他表示,混合手表雖有額外成本,如軟件開發、證書及授權、應用程式維護等,但卻有一個優點,就是投資金額較低,吸引更多企業進行研發。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