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美國及中國內地多次加徵對方進口貨品關稅,不少港商因而被買家壓價、削訂單。香港貿易發展局預計,貿易保護主義有可能維持5至10年,港商應採取「貿易多元化」策略應對環境轉變,如把部份生產工序外移以及積極開拓新市場,消弭負面影響。
外移工序需衡量產業鏈配套
近年中國內地經營成本上漲、招工困難、用地緊張等挑戰,加上面對中美貿易前景不明朗因素,促使企業積極考慮將中國內地的部份生產工序外移。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說,產業轉移並非新事物,港商不妨考慮朝「貿易多元化」方向發展,並在選擇新的生產地時,衡量當地工人生產力,以及整體產業鏈配套:「有人說只要工資水平夠低便可,但實際上並非這樣,還要看工人的生產力,如果工資是十倍,但生產力是二十倍,那便值得留下。另外,亦要留意鄰近的供應商配套,不然每當有零部件損壞,便要去內地或東北亞找,將會帶來很多麻煩。」
此外,這亦關乎哪處是目標市場:「很多工廠搬到美國,並非因為美國生產成本低,而是為了避開美國的關稅和貿易壁壘;又例如(轉移)到越南,透過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賣去澳洲會便宜點。」
海外增設生產線覓新商機
本港西式包點製造商La Rose Noire,2004年曾在東莞設廠,及後有見菲律賓的克拉克經濟特區(Clark Special Economic Zone)稅率遠較東莞低,遂於2012年在當地建廠,面積達15萬平方呎,聘請2,000名員工,規模比東莞廠房大超過三倍。
該公司常務董事王若朗說,當地政府提供的地皮租約可達50年,令投資者有信心,菲律賓人力資源充足,因此在克拉克不愁請人,加上該國的公文全用英文,令公司可請香港律師處理設廠事宜。她又指,現時公司出品供應五大洲超過40個國家,而歐美客戶看見菲律賓天災多,出於同情,亦不免會多買菲律賓產品。
生產電視機的彩迅集團,現時除了深圳廠房外,亦在匈牙利、哥倫比亞和埃及設有生產線,既可分散投資,亦為了開拓周邊零售市場。該集團主席陳廣生說,中國內地廠房的工人每月工資約800美元,埃及平均只80美元,他又指廠商可參加貿發局的海外考察團,認識各地的官員及主要入口商、分銷商,建立網絡。
出口信用保障增 助港商開拓新市場
香港信用保險局近月推出多項措施協助企業開拓新市場,例如為出口商免費提供的買家信用評估服務增至6個,而「小營業額保單」 保費提供7折優惠,保單內每個美國買家信用限額可獲增加20% 。香港信用保險局總監黎衍平認為,這有助商戶應付周轉減慢等難關:「如果出口商有美國買家,那麼他們的額度就會自動提升,以500萬為上限。」黎衍平指,不少銀行都以信保局保單作為抵押品,提高額度令銀行在付貨前及付貨後有更多保障,願意為出口商融資。
除了增加額度外,信保局亦為 「小營業額保單」商戶提供免費額外付貨前風險保障,如果買家在付貨前取消具約束力及有效的合約或倒閉,令商戶遭受損失,只要商戶已履行合約上的責任並符合保單上條款,信保局會按保單條款作出賠償。
另一方面,香港特區政府亦在融資擔保方面推出優化措施,將提供八成信貸擔保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延長申請期至6月底,最高貸款額增至1,500萬元、貸款保證擔保期增至7年,令受保人士每月還款額降低,同時將擔保費減半。有銀行相應調高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擔保費資助,資助期限亦延長至最多24個月。
藉貿易展覽接新訂單
參加貿易展覽是企業推廣產品和服務,以及接觸新買家的有效途徑。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周啟良表示,貿發局一向重視中小型企業的參展機會,亦特別照顧日益蓬勃的初創企業,在展覽中設有專供微企申請、參展費較低的特惠攤位。部分展覽又劃設「初創專區」,供成立三年或以下的新企業參展接觸國際優質買家。他又指,貿發局亦會協助本港企業參與世界各地數一數二的展覽,甚至成立「香港館」集中宣傳及推廣港商的產品及服務。
港商如果有意參展推廣產品服務,但又資金不足,香港特區政府可提供協助。工業貿易署署長甄美薇表示,政府早在2001年已推出「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以實報實銷形式資助中小企進行出口推廣活動,擴展香港境外市場。在香港僱用少於100人的製造業公司,或少於50名僱員的非製造業公司,在外地參加展銷、考察團等宣傳活動,都可以申請累計最多40萬元資助。
甄美薇說,政府於2018年8月推出優化措施,把資助額由累計20萬增至40萬元,每次資助額上限亦由5萬倍增至10萬,又因應業界意見,取消資助額最後5萬元,必須用於全新市場宣傳的限制,方便企業鞏固現有市場。申請企業在展覽前後五日的商務活動,例如前往當地參與活動的交通開支,現時亦可以獲得資助。
甄美薇提醒,如企業希望申請順利及盡快獲批,便要妥善準備相關文件,包括提交參加展覽或活動的照片,以及印有公司名稱的相關單據,方便署方審核確認。
[摘錄自商業電台時事特寫 – 營商有法寶]
相關文章: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