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觀看)「HSBC x HKTDC 解構大灣區系列」大灣區研討會 –落戶及營商實操要訣
貿發局及滙豐助港商進駐灣區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表示,大灣區人口8,600萬,人均GDP約2萬美元,消費力不下於歐美發達市場,是港商拓展內銷市場的最佳切入點,尤其在環球市況不明下,大灣區發展相對穩定,加上各種政策支持,對港商別具吸引力。他引述貿發局調查指,港商到大灣區發展最大的挑戰是不熟悉政府政策,又欠缺商脈。因此,貿發局這兩年一直通過線上線下平台,為港商提供有關大灣區的資訊,幫助他們作出明智決策,捕捉疫後新商機。例如,貿發局去年中推出「GoGBA一站式支援平台」,整合了大灣區各城市的營商資訊;又透過「GoGBA灣區經貿通微信小程序」提供實用工具。此外,該局在深圳辦事處設立「大灣區服務中心」,並在前海、南沙、橫琴、東莞、中山設「GoGBA港商服務站」,提供實體商貿諮詢服務;貿發局的「T-box升級轉型計劃」為港商提供全面支援,至今已協助超過2,400家港商提升技能,擴展商脈,不少更成功開拓內地市場。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表示,環球經濟表現反覆,但大灣區仍是亞洲以至全球經濟增長引擎,大灣區去年的本地生產總值達19,581億美元。區內企業對香港的專業服務,包括銀行、會計、會議展覽、廣告、市場營銷、產品檢測認證等,都有殷切需求,為香港企業創造龐大拓展空間。她指,企業開拓大灣區市場面對三大痛點,包括資金不足、難以尋找投資者及獲得客戶信任,因此滙豐設計了適時及切合客戶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助企業拓展機遇。例如,滙豐去年推出企業四通(即賬戶通、付款通、信貸通、服務通),為灣區企業提供無縫跨境銀行服務;今年6月推出第五通「貿易通」,助貿易客戶更易獲得跨境貿易融資及無縫貿易服務。此外,滙豐亦為客戶預留資金,為大灣區的新經濟創科及醫療企業提供支援,並於今年5月推出總額達50億美元的大灣區可持續發展信貸基金,吸引了不同行業及規模的企業申請。(按此了解服務詳情)香港貿發局與滙豐早前舉辦「大灣區研討會 – 落戶及營商實操要訣」,邀得專家及企業代表剖析港企到大灣區營商的注意事項,吸引不少中小企出席。(左圖)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表示,大灣區消費力不下於歐美發達市場,是港商拓展內銷市場的最佳切入點。(右圖)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表示,大灣區內企業對香港的專業服務都有殷切需求,為香港企業創造龐大拓展空間。
開業篇:成立公司、財務及稅務安排
「互動討論環節1:開業篇」探討成立公司、財務及稅務安排的議題,香港中小企促進聯會會長林國雄分享指,自己的零售公司最初找了一家諮詢公司協助進入大灣區,但所託非人,拖了半年也不能成事。他提醒港商要找可信賴的公司辦理相關事宜,以免費時失事。他續稱,有餐飲業會員自行摸索如何進入大灣區,結果花了兩年時間也未能成事,因此必須交由專業人士或顧問公司代辦。他又指,港商在內地經商要找可靠的合作夥伴,他以往在大灣區經營百貨專櫃,情況並不理想,因為內地地產商往往會在樓盤底層開設百貨公司,推動銷情,因此很歡迎商戶投資百貨專櫃,但當售樓完結後便關閉百貨公司,甚至賣盤,令商戶得不償失。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總監趙立輝表示,外資企業在內地開戶必須注意,找銀行或會計師協助將第一筆資金由香港匯到大灣區,並登記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資)及向外管局報備,取得業務登記憑證後,便可電匯第一筆款項到內地賬戶,而滙豐中國能為客戶完成注資工作。他稱,滙豐大灣區1+1一站式銀行服務能協助客戶處理境內及境外戶口,並為新客戶提供四個優惠方案,包括100%開戶申請費豁免、匯款至廣東省可享交易費100%回贈、網上外匯交易匯率 25%折扣,以及500港元貿易禮券。滙豐亦推出企業五通,「賬戶通」讓客戶可在網上查看內地及香港戶口情況;「服務通」提供24小時智能客戶服務,回答客戶疑問,而微信小程序提供大灣區投資資訊;「付款通」 提供2小時跨境快速電匯服務;「信貸通」讓客戶將銀行額度配置在境內及境外使用,並優化「外存內貸」(以境外資金抵押內地貸款需要)方式,助客戶及時有資金發展內地業務; 「貿易通」專員則協助客戶在貿易發展更得心應手。另外,滙豐亦設有大灣區+科技信貸基金、大灣區+醫療信貸基金及大灣區可持續發展信貸基金,協助不同客戶的發展需要。卓佳中國商業服務副總監林綺珊表示,港商或外資在內地投資有兩種形式,分別是「代表處」及「公司」(外國投資企業)。「代表處」是總部的延伸,沒有法人地位,只能為總部進行聯絡推廣等工作,不能進行商業活動及聘用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由總部提供資金;「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形式,有法人地位,可自主進行商業活動及聘用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資金來自資本金營運收入。稅收方面,銷售貨物和服務等要交增值稅,在內地初開公司一般屬「小規模增值稅納稅人」,稅率為3%;營收入達500萬元人民幣便升級為「一般增值稅納稅人」,稅率為6%及13%。另外,企業所得稅稅率劃一為25%,不過,這幾年,因疫情緣故,中國政府有減稅措施,符合條件小微企業所得稅稅率可減至為2.5%及 5%;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至45%;涉及簽訂合同、產權轉讓等需繳印花稅;如境內公司匯款到境外,需到稅務局查看是否需繳預提所得稅,繳稅後7日內需報稅,否則會被罰。申報要求方面,企業每年5月需向稅務局匯算清繳,每年6月到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年檢。另外,外資在內地落戶必須註冊地址,需要有實體辦公室;需要中文名字;委任法人代表(公司)或首席代表(代表處),以及公司印章備案等。她提醒港商,到內地投資「必須想清楚才去做,因更改不易,如委任了甲為法人代表,不易立刻改為乙。」「互動討論環節1:開業篇」探討成立公司、財務及稅務安排的議題,講者包括(左起)香港中小企促進聯會會長林國雄、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總監趙立輝,以及卓佳中國商業服務副總監林綺珊。
運作篇:常見法律問題、人才招聘及營運要訣
「互動討論環節2:運作篇」探討常見法律問題、人才招聘及營運要訣,由香港貿發局商務諮詢主管趙永礎主持。他表示,港商到內地以至大灣區開公司,成功辦妥手續後便需開始營運,首先要招聘員工,可在香港派員工到內地工作,又或跨境在內地進行招聘。香港律師會理事暨大中華法律事務委員會委員黃巧欣律師表示,港商委派員工處理跨境工作涉及跨境因素的僱傭關係,包括僱主註冊所在地、僱員居藉、工作方式及慣常工作地點。招聘亦有很多可能性,如僱主以香港或內地公司招聘香港或內地居民,讓僱主需注意適用的法律。在跨境因素的商事合同方面,港商需注意是以香港公司還是內地子公司為主體,當中也影響資金、融資等安排。例如香港公司有良好信貸紀錄、融資等安排會較順利。她亦指,雙方亦可事先協商,遇到爭拗時用哪裏的法律進行裁判 。企業在香港成立公司一般設有董事局,而在內地成立法人公司需有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對外進行業務洽商、簽約等,而不需事先出事公司決議。由於法定代表人權力大,因此她建議由東主自行出任,或找可信賴的人擔任。會計和諮詢公司永捷集團管理合夥人蘇德揚表示,港商不熟悉內地人事規例,應僱用有廣泛本地網絡的內地人事代理機構充當「盲公竹」,在內地招聘員工,並針對大灣區廣東省9市的重點行業落戶及進行招聘,提供吸引的薪酬方案,包括員工福利、花紅、晉升機會等。他引述去年一項大灣區調查指,薪酬福利是近兩屆畢業生最重要的求職因素。另外,港商亦可利用項目資助計劃招聘員工,如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啟明計劃等資助計劃。以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為例,參與計劃的企業如按指引聘請目標畢業生,香港特區政府會按企業聘用的每名畢業生,發給企業每人每月10,000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廣州點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EGGY蛋料理食所創始人蔡展鵬在香港長大,四年前到大灣區發展,旗下業務包括品牌設計、餐廳及活動策劃。他表示, 內地有很多專業的招聘平台,只要繳交會員費(100元人民幣之內),很快便會收到很多求職者履歷表,不難請人。招聘合同除了涵蓋「五險一金」、社保等基本資料外,也需註明獎金、補貼、調休方法等。他亦提到,員工在假日上班的工資是平日的三倍。他又指,內地的餐廳消費文化與香港很不同,需調整推廣策略。「例如,要為菜式改一個很特別的名稱,餐廳要有不同『打卡位』,服務員要送小禮物給食客,並介紹餐廳及菜式。內地食客着重完整的消費體驗,不像在香港般吃完便離開。」他認為,內地的創業「試錯成本」較低,旗下也有餐廳受疫情影響而結業,「但並不是結業便破產,而是較易重新再來過。」他認為,企業應該把專業的事如稅務、法律等交由專業人士處理,以便將注意力集中於營運方面;遇到難題應該多些向朋友或顧問查詢,而貿發局的GoGBA平台亦提供很多資訊。「互動討論環節2:運作篇」探討常見法律問題、人才招聘及營運要訣,由(左起)香港貿發局商務諮詢主管趙永礎主持,講者包括永捷集團管理合夥人蘇德揚、香港律師會理事暨大中華法律事務委員會委員黃巧欣律師(右上),以及廣州點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EGGY蛋料理食所創始人蔡展鵬(右下)。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