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TDC.com關於香港貿發局My HKTDC

登入 / 登記

商貿活動
視訊
首頁
市場機遇創新及科技創業新聲可持續發展時尚創意貿發局消息


我的資訊

可持續發展

港建築商藉可持續優勢 憑數據化設計灣區突圍

建造服務香港可持續發展成功故事大灣區綠色建築碳中和建築信息模擬BIM組裝合成物聯網人工智能梁黃顧建築師(香港)事務所符展成建造業議會

「十四五」規劃提倡碳中和,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建設綠色低碳城市的試點,機遇龐大。本港建築商藉可持續發展的優勢,以綠色建築在大灣區突圍。

收聽

梁黃顧建築師(香港)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符展成(Ivan Fu)表示,數據化的建築設計有助實現可持續發展,而公司近年在大灣區參與不少數據化設計項目,其中珠海橫琴新區文化創意智慧城iCity項目更獲得獎項。

數據化建築更精準  助減碳

梁黃顧建築師(香港)事務所主要從事建築設計及數據化設計,早於1985年在香港成立,2001年在深圳建立公司並開始營運,現於內地設有五家分公司,位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及重慶。「建築設計公司到內地及大灣區發展,要磨利張刀,數據化是其中一個方向,數據化亦有助實現可持續發展。」符展成指,公司旗下子公司專門從事數據化建築,即「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簡稱BIM)。他闡釋,BIM是虛擬化建築,BIM建築物的效果圖不只是一張包含數據的圖紙,而是一個三維數據模型,以大量數據貫穿整幢建築物。同時,BIM的應用橫跨整個建築項目的生命周期,包括前期的建築概念、材料採購、施工興建,以至項目竣工後的設施管理,甚至清拆,能優化整個建築項目,如建築設計更精準及工地建築更工業化,從而達致高標準、少浪費、節能等效益,有助減碳。
「BIM模型與其相對應的建築物是『數字雙生』(Digital Twin)的孖生兄弟,像鏡子般如實反映建築物狀況,因為BIM及建築物的不同位置均裝有多個感應器,如光、溫度、濕度、用電量等,透過感應器收集的數據,建築物的情況可實時反映於BIM的數據上。」他舉例指,感應器能因應辦公室內員工的上班情況而控制冷氣、電燈等開關,並自動調節冷氣的溫度和濕度。BIM數據系統亦可監察冷氣等設備的表現,防止冷氣等設備因效率減低而增加碳排放。又例如,樓宇內有房間的燈泡出現問題,管理員透過平板電腦連接BIM感應器數據,可清楚知道房間位置,燈泡型號、以往何時換燈泡等資料,減省人手處理的時間,既可優化管理效率,亦可盡快換上新燈泡,適當地使用能源。梁黃顧建築師(香港)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董事符展成說,香港及內地的同業均需採取零碳發展策略,才能突圍而出,而數據化建築(BIM)有助減碳。右圖為該公司承建的廣州增城新世界綜合體商業發展項目BIM效果圖。

人工智能助減少施工浪費

符展成形容,BIM是一個「底盤」,在BIM之上可以加入IoT(物聯網)、 AI(人工智能)等技術。「有IoT才可在建築物放置感應器收集數據,而以往工程師要花時間核對圖紙,現在可用AI核對,很快便知道消防喉有沒有撞樓梯底、樓宇坐向是否正確等問題,在設計過程減少誤差及施工浪費,可避免因起錯樓而要拆樓重建。」另外,BIM有助建築公司提升表現,在參與BEAM Plus(綠建環評)新建建築評估時,通過評核,取得認證。BEAM Plus以一系列的最佳作業方式,致力為新建項目減低對環境的影響,其評估涵蓋新建項目的前期拆卸、規劃、設計、施工及調試階段,亦適用於現存建築的大規模翻新或改裝工程。「BIM能優化建築項目的綜合設計及管理,達致可持續效益,有助在BEAM Plus的評估中表現更佳。」現時全球不同地方及內地也有BIM,各有不同指引及標準,而香港的BIM水平在亞洲地區較領先,當中建造業議會設有「建築信息模擬認可及認證計劃」,協助香港建立了一套BIM統一標準,為業界解決不少難題,並提升競爭力。「香港的標準與國際接軌,因此香港同業與其他夥伴合作時,可滿足人家的需求。」BIM是大勢所趨,而該公司在大灣區亦承建多個BIM項目,包括深圳深港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廣州市越秀區恒基中心發展項目、廣州南沙旭輝曜玥灣住宅發展項目、佛山順德區德勝體育中心項目、中山科技創新園項目、珠海橫琴新區文化創意智慧城iCity項目等。橫琴iCity項目更於2018年獲得「型建香港」第四屆國際BIM大賽的「最佳BIM建築設計企業」大獎。梁黃顧建築師(香港)事務所承建的珠海橫琴新區文化創意智慧城iCity項目,採用了BIM設計,於2018年獲得「型建香港」第四屆國際BIM大賽的「最佳BIM建築設計企業」大獎。

梁黃顧建築師(香港)事務所在大灣區承建多個發展項目均主要採用BIM設計,包括圖中的廣州市越秀區恒基中心發展項目。


「組裝合成」建築   助減少浪費

「組裝合成」建築法(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稱簡 MiC)是大灣區另一熱門課題,它是一種「先裝後嵌」裝配式的建築概念,承建商先在工廠中製造獨立的「組裝合成」組件(包括裝飾工程、固定裝置和屋宇設施),然後再運送到工地裝嵌。「在工廠預先製造組件,工藝較好,可提高工友的安全性,同時材料應用較精準,可減少浪費,提升可持續性。」符展成稱,現時「組裝合成」建築法主要應用於香港,而香港亦有能力裝嵌樓高20層的項目,具相當水平。該公司在香港曾參與多個「組裝合成」建築項目,除了學校、學生宿舍等項目外,近兩年疫情期間亦有參與檢疫中心、方艙醫院等項目建設。至於大灣區,主要是製造「組裝合成」組件的工廠集中地。他指,現時「組裝合成」建築法在區內應用比例不多,因概念較新,尚未普及,且造價較高,有待下降。「在可持續發展的趨勢下,預期大灣區的應用會愈來愈多,只是當中需要經歷一個過程。」他認為,香港業界可到大灣區發展,因為大灣區經濟活力量集中,有完善的產業鏈,以及科技設備、結算系統等設施,加上大灣區「9+2」城市的協同效應,能自給自足,發展潛力龐大。「預計大灣區未來會更著重大自然規劃,並朝向高科技的方向發展,如地鐵站連同商場及住宅一類的綜合發展項目,而公司近年在大灣區亦參與不少這類項目建設。」「組裝合成」建築法(MiC)是一種「先裝後嵌」的裝配式的建築概念,在香港應用較多,生產「組裝合成」組件的工廠則集中於大灣區。(屋宇署網站圖片)

梁黃顧建築師(香港)事務所承建的竹篙灣檢疫中心,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建成。(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Facebook圖片)

可持續金融計劃   倡綠色建築

身兼建造業議會環境專責委員會主席的符展成說,近年不少同業及私營發展商開始重視可持續發展,積極減碳,以取得綠色資金及ESG(環境、社會及管治)評級。建造業議會去年推出的「可持續金融認證計劃」,旨為建造業提供一個通用框架和簡易的評估系統,以促進業界在香港及大灣區應用可持續金融的工具。「建築業界不擅長金融,銀行業界亦不熟悉綠色建築項目,建造業議會可從中擔當橋樑角色,協助審視申請的項目是否符合綠色標準,而銀行負責出資。」計劃自去年推出至今已接獲20多個項目申請,當中有10多個項目已取得綠色貸款。他期望,透過計劃協助業界實踐可持續建築,選用綠色供應鏈及分包商,在建築過程中致力減碳。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

訂閱每週免費電郵通訊

亞洲商貿資訊,最快最新
多媒體方式展示市場先機
簡易介面,讓你隨時隨地輕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