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TDC.com關於香港貿發局My HKTDC

登入 / 登記

商貿活動
視訊
首頁
市場機遇創新及科技創業新聲可持續發展時尚創意貿發局消息


我的資訊

創業新聲

大灣區初創生態與策略 專家解構營商要訣技巧

金融及投資

粵港澳大灣區擁8,600萬人口,龐大的經濟體量及各項營商優惠政策,吸引香港中小企和初創到區內發展,內地企業亦以香港平台「走出去」。

收聽

研討會

為協助香港中小企及科創企業掌握大灣區各種嶄新的市場趨勢和實戰知識,香港貿發局與滙豐早前以「大灣區初創生態與策略」為題,舉行首場「HSBC x HKTDC解構大灣區系列」研討會,邀得多位業界精英,分享如何把握大灣區新機遇,並講解各項營商要訣和技巧,吸引約300人線上線下參與。

(網上觀看)「HSBC x HKTDC解構大灣區系列」研討會

貿發局與滙豐助企業在大灣區發展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致歡迎辭時表示,當前新舊經濟融合,社會對醫療健康、智慧城市、電子消費等科技及行業的需求日益增加,為初創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然而,機遇與競爭並存,中小企和初創在落地大灣區前,必先對區內的各項政策與發展情況有充份認識。「大灣區機遇處處,但同時面對激烈競爭,所以初創企業要邁向成功,第一步是充份認識大灣區,從而為業務發展制定合適的策略,再專注地做好自身的產品及服務,這才可以突圍而出。」他指出,對初創企業來說,在創業期間面對最大問題是資源不足,因此貿發局推出四大服務來支援初創和中小企,包括在今年6月推出的GoGBA一站式支援平台,涵蓋資訊、培訓及推廣活動平台,並在深圳、前海、橫琴、南沙、東莞、中山設立GoGBA服務站,為港商提供線上線下支援。「我們的T-Box升級轉型計劃提供品牌升級、電子商貿、生產及供應鏈方案及市場開拓服務,累計已有超過1,600家中小企參與,至於創業快綫(Start-up Express)和香港知識產權創業比賽(IPHatch)也為業界發掘和培育更多優秀人才。」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致歡迎辭時表示,將繼續與香港貿發局以策略合作夥伴的方式,進一步協助香港中小企和初創在大灣區發展。她引述投資推廣署數據指出,香港目前有3,755家初創企業,比2017年大幅增長70%,香港作為彈丸之地更孕育出12家獨角獸企業,反映香港的初創生態系統非常有活力,而大灣區正在數碼化及經濟轉型也有利初創企業的發展,「大灣區經濟總量龐大,在2020年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已超過1.6萬億美元,即等同南韓與加拿大的GDP,我們估算及至2030年,整個大灣區的GDP將增長2.4倍至4.6萬億美元,這規模也是全球城市群之冠,箇中商機不容錯過。」

研討會
香港貿發局與滙豐早前以「大灣區初創生態與策略」為題,舉行首場「HSBC x HKTDC解構大灣區系列」研討會,邀得多位業界精英,分享如何把握大灣區新機遇,並講解各項營商要訣和技巧,吸引約300人線上線下參與。

劉會平(右),王海珍(左)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右)與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左)均表示,雙方將繼續以策略合作夥伴的方式,進一步協助香港中小企和初創在大灣區發展。

從斑馬到獨角獸 整合新舊經濟達雙贏

在專題演講上,香港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譚偉豪以「極速解構大灣區初創生態新格局」為題指,企業要在大灣區創業和發展前,先要了解當地的行業及政策風險,理解自身優勢才能突出優勢。他說,該天使基金在過去5年投資了接近500家企業,部份已經或正在籌備上市,而未來的青年創業更迎來三大機遇,「首先是科技創新,因為科技正顛覆各行各業,初創可以利用科技去創新,這是立足大灣區的條件;其次是未來的專業服務業將聚合在大灣區發展,這包括醫療、法律、建築、會計等,這點無疑值得香港專業界留意;第三是跨境商務的需求大增,以滿足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及智慧城市的發展。」譚偉豪建議,企業除了要根據大灣區各大城市的優勢選址外,也不能忽視三大成功要素:第一是籌組優秀團隊和合作夥伴;第二是細分市場,把業務精準地「做好做深」;第三是不斷尋找資金推動業務發展壯大,提升公司的市場價值。他指出,該公司早前在前海成立的「斑馬星球」平台,正是依託香港前沿的科研資源、風險投資資源及大灣區傳統產業資源,聯合整個大灣區的人才輻射優勢,整合新舊經濟,尋找持續改良式創新。「能成為獨角獸企業當然是非常好,但獨角獸如果吞併全部企業,對整個市場生態也不是好事。我們所說的『斑馬』,是指一群在經濟裏共生共存的企業,新舊經濟如同斑馬的黑白顏色一樣。在當前的新經濟人,如從事區塊鏈、雲技術等,他們最難的就是把技術落地,所以我們希望找到富營商經驗的舊經濟人,例如廠家與新經濟人合作,我們的角色是把他們集合在一起,像斑馬結合在一體,並加以培育,成為中小企成長的平台,所以我們希望這些斑馬企業可以有賺錢的理念,同時兼備社會責任。」譚偉豪補充說。

譚偉豪
香港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譚偉豪說,企業要在大灣區創業和發展前,先要了解當地的行業及政策風險,理解自身優勢才能突出優勢。

大灣區城市群具優勢 企業對前景樂觀

香港貿發局助理首席經濟師(大中華區研究團隊)曾詩韻在會上引用香港貿發局聯同滙豐於今年8至9月進行調查的數據,闡述灣區初創企業的最新動向。她說,308家在大灣區從事不同業務的初創,61%的創業者年齡介乎31至40歲,當中不乏來自英美、印度等地的海外創業者。在創業環境方面,受訪者認同香港擁有高水平的專業服務和稅制簡單,深圳科研設施充足惟人力成本高昂,廣州則提供充裕創業指導及孵化器支援。調查同時發現,81%受訪初創均滿意各自城市的創業生態系統,當中新零售業初創的滿意度最高;71%受訪者預期未來三年收入增長25%以上,其中18%受訪者甚至預期增長將超過一倍,反映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合作下,香港可發揮在研發、國際化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聚集大灣區和全球各地的創新資源,推進初創生態系統的發展。深港兩地更可進一步協同發展,把科研成果商品化。

曾詩韻
香港貿發局助理首席經濟師(大中華區研究團隊)曾詩韻在專題演講上,引述研究數據闡述大灣區初創生態現狀和初創企業在大灣區最新發展動向。

先選址後創業 因應產業及自身所需

研討會的互動討論環節,以「初創及科企進軍大灣區的策略與實務」為題,由ParticleX粒子創投加速器首席探索官蔡明都主持。從事影視行業超過20年的深圳創界山文化傳播首席執行官黎建峰率先分享在大灣區創業的心得。他說,自2006年到內地發展電影業,涉及投資及製作,及後看到大灣區的發展優勢和前景,於2019年從北京南下深圳,並選址前海,成立深圳創界山文化,聚焦新媒體市場,網絡電影及劇集等。他認為,企業要在大灣區發展,要留意產業間在地域上的差異。「我在2017年已留意到抖音、快手等的興起,目前短視頻非常流行,更帶動高達1.2萬億元人民幣的新零售經濟,短視頻帶來的龐大商機促使市場上有很多參與者。但這些影視類產品的質量可以說是非常參差,所以我們就成立團隊,推出高質短視頻來吸引觀眾,從而激化他們的消費慾。這就是一個變現,轉化為銷售的過程。」黎建峰坦言,內地地大物博,不同地方有不同定位,他以文化行業為例指,過往一直高度集中在北京、浙江一帶如橫店,而以往華南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也相對滯後,所以企業要在大灣區發展,選址時也要因應產業所需。談到如何在業務上充份利用大灣區的優勢時,基因港(香港)生物科技集團財務總監胡偉安指出,以區域來說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在多方面與全球經濟接軌,享有銷售優勢,而密集的大學也匯聚優秀人才,可以招攬人才作為科研中心,而內地的大灣區城市群則提供生產優勢,建議中小企和初創應加以善用大灣區城市群的不同優勢。

互動討論環節
研討會的互動討論環節,以「初創及科企進軍大灣區的策略與實務」為題,由ParticleX粒子創投加速器首席探索官蔡明都(左一)主持,並邀得(左二起)基因港(香港)生物科技集團財務總監胡偉安、滙豐香港工商金融業務創新及發展主管劉囅鋒、滙豐工商金融大灣區業務高級副總裁凌志德開講,以及深圳創界山文化傳播首席執行官黎建峰在網上參與。

善用銀行服務 資金到位實現商品化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業務創新及發展主管劉囅鋒表示,香港科研能力強,並擁有世界級的科創生態圈,初創成功關鍵在於如何引入資金,把技術轉為商品。「我們從香港出發協助中小企落戶大灣區,滙豐以聯繫人的角色,為企業聯繫機遇,包括尋找資金、合作夥伴、營商資訊等。」「我們亦為不同規模的中小企及初創企業,提供資金上的支援, 例如對新經濟及醫療相關企業,推出信貸額度達18億美元的『大灣區+』科技信貸以及醫療信貸兩大基金,為開始成熟的新經濟及醫療相關企業作出貸款;而創科企業商業貸款則可滿足規模相對較小的中小企及初創所需。此外,滙豐的『四通』服務,即賬戶通、付款通、服務通、信貸通也協助香港企業更易走進大灣區。」滙豐工商金融大灣區業務高級副總裁凌志德表示,愈來愈多香港企業落戶中國內地市場,亦有中國內地企業以香港作為跳板走出去,對大灣區企業來說,普遍遇到的痛點是資金能否到位。「由於香港與中國內地有外匯管制上的規定,如何把資金有效的在香港、澳門以及各個中國內地城市間流動將是非常關鍵的考慮。滙豐在境內外有不同的團隊,協助企業一站式打通灣區的境內外銀行融資的資金渠道,透過內保外貸,外保內貸等跨境融資配套,支持企業在不同地方的資金需求;我們亦為灣區企業提供高效、快捷的支付服務平台,支援他們日常業務所需的貿易項下資金結付匯。」

研討會
研討會結束後,不少中小企和初創企業代表向滙豐查詢及了解在大灣區營商的各項細節。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

訂閱每週免費電郵通訊

亞洲商貿資訊,最快最新
多媒體方式展示市場先機
簡易介面,讓你隨時隨地輕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