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早前在「2021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致辭時指出,「四新」即「空間拓新」、「觀念更新」、「政策創新」和「機制革新」;而「四通」則指「基建連通」、「政策貫通」、「機制互通」及「民心相通」。
政府任促成者及推廣者
林鄭月娥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的空間各有特色,為香港帶來不同的機遇。她特別強調在推動政策上要創新:「無論是金融、稅務、經濟,以至民生政策,都要創新。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如果沒有創新,我們只能有限度去發揮香港的優勢。」她說,政府除了扮演服務提供者和監管者的角色外,亦是「促成者」和「推廣者」,支持產業發展例如現代物流業、創科、先進製造業等。「我們必須有一個政府角色,就是用一個創新的批地手法,你可以想像一個物流業跟製造業,如果在市場去買一幅政府用作商業用途、甲級寫字樓的地,是沒有發展空間,所以如果政府要促成這些產業落戶香港,是需要有一個特定的批地政策。」她補充說,計劃都已寫進《2021年施政報告》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中。
特首呼籲港人到大灣區
林鄭月娥又指,「粵港澳大灣區」將會為港商、港企、港人,特別是青年人帶來無限機遇。而通過在基建、政策、機制上的互聯互通,內地與香港的合作將更為緊密。她強調香港與內地融合互補共贏,港人不應有「大香港」或「小香港」的心態,要持開放態度嘗試到大灣區工作和生活。「最重要的是『民心相通』,如果香港市民仍然很抗拒進入內地,所有工作都會事倍功半。」
大灣區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同一場合,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中國內地經濟發展「由量轉質」,大力推動「內循環」擴大內需,並提升創新能力,加強企業競爭力。而香港的市場化、國際化和法制優勢,有助內地對外聯繫及接通「外循環」機遇。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學教授兼亞洲環球研究所副總監鄧希煒指出,一直以來不少香港廠商北上發展,但現時經濟模式有變,他們需要花更多資源研究營銷策略策、消費者口味等;如何讓人才跨境流動更便捷是另一重要課題,而這些都需要政策支持。滙豐香港工商金融工商企業主管(工業及貿易)黃兆偉說,內地與香港兩地經商者極需要跨境金融服務的支援。為協助港商融入大灣區發展,滙豐提供融資、現金管理等服務,並不斷提升服務配套,如把大灣區內匯款時間由過往約兩個工作天縮短至兩小時,並為中小企提供資訊交換平台。「未來我們會與貿發局加強合作,為企業提供更多大灣區營商資訊,讓他們作出明智的商業決策。」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