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期間,香港貿發局透過全球50個辦事處網絡及人工智能商貿配對平台「商對易」(Click2Match),為中小企安排網上商貿配對會議;截至3月31日,共促成超過7,000場會議。待疫情緩和後,買賣雙方將於7月26至29日舉行的實體展覽會面,探索新商機。
近23,000名國際買家參與
「國際採購匯」是香港貿展局首次因應疫情而推出「網上加實體」展覽模式,結合了原定於本年春季舉辦的七項商貿展覽,以「時尚採購 靈感薈萃」為主題,網羅多元化的生活產品和方案。「國際採購匯|網上展」匯聚超過1,400名來自20個國家及地區的展商,吸引了近23,000 名來自131 個國家及地區的買家參與。除香港買家外,其他買家主要來自印度、印尼、日本、中國內地、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阿聯酋及美國等地。去年於「秋季採購匯|網上展」新設的3D虛擬展覽攤位成效理想,今次「國際採購匯|網上展」繼續推出此項目,並增設產品視頻製作服務,協助中小企設計和製作產品視頻,進一步突顯產品特色,為日趨數碼化的採購模式作好準備。服務獲得不少展商的青睞,充分反映市場需求。
展商及買家盼參與混合模式展覽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表示,全球的採購模式將漸趨數碼化,日後的展覽也會以「線上線下」混合模式舉行,相輔相成。「當恢復舉辦實體展覽後,貿發局仍會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網上採購會,配合各行業的採購周期,為環球供應商及買家締造更多商機。」有見線上線下採購將成新趨勢,香港貿發局於展覽舉行期間向展商及買家進行網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份受訪展商(80%)表示有網上元素的展覽將會是未來主要的推廣渠道,96%受訪者表明會再次參加香港貿發局舉辦的網上和實體展覽會。至於採購一方,大部份受訪買家(82%)傾向參加同時具有網上和實體元素的展覽會,以線上線下雙軌模式開拓商機。在業務成果方面,大部份(超過80%)展商認為參展達到最少以下一項目的,包括擴充客源及接觸新客、推廣公司或品牌、推廣或發佈新產品等。另外,逾90%買家則認為,網上展有助他們尋找新產品及新供應商、了解市場趨勢等。
洽商氣氛熾熱 「商對易」促訂單
不少企業透過「商對易」平台成功聯繫環球買家及供應商。香港艾利丹尼森(香港)有限公司業務發展專員陳慧姬表示,透過參加「國際採購匯|網上展」,向不同行業的買家介紹公司的全方位打印解決方案和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
她指:「通過這次網上展覽,我們很高興與超過10位新買家舉行視像會議,他們來自中國內地、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等不同國家。買家的態度非常認真,積極與我們商討合作機會。我們希望在展會結束後繼續收到更多潛在銷售訂單及查詢。『國際採購匯│網上展』更有助公司增加曝光機會。」泰國Fashion Hometex Co國際業務發展部的Atitaya Dechboon表示:「我們與四位來自中國內地、巴西、波蘭及沙特阿拉伯的新買家建立了聯繫,期望可從三位新買家獲得總值10萬美元的潛在訂單。我們對『商對易』的服務很滿意,它讓我們可以參與更多視像會議,而且時間上不會有衝突。」來自烏克蘭的買家Micon Trade LLC營運總監Artem Mykhailyk負責採購可穿戴式智能裝置及攝錄機。透過今次網上展,他找到了三家來自中國內地及台灣的潛在供應商,「我們打算向這些供應商採購總值達28萬美元的貨品。『國際採購匯│網上展』提供一個獨特且妥善的網上採購平台,成為在疫情下未能舉行實體展覽的另一選擇,讓我們很容易和方便地找到合適的產品,並預約潛在的供應商進行會議。」黎巴嫩買家Modern Electronics Co經理Hanna Touma Bechara表示,透過今次的網上展,找到兩家來自香港及中國內地的潛在供應商,預算以3萬美元採購音響系統。「『國際採購匯│網上展』是我們現時可以找到新供應商的唯一途徑。」
「研討在線」助企業洞悉市場脈搏
網上展期間亦設有「研討在線」,舉行了17場研討會,邀請了超過60位行業領袖分享最新的行業資訊,共錄得超過44,000 收看人次。備廣受歡迎的研討會包括:「環球採購展望」、「疫後變革:端對端電商方案」、「品牌授權新商機」、「最新玩具及兒童產品安全條例研討會」。此外,貿發局為協助中小企迎合線上線下混合採購模式,推出了「疫後新常態:線上線下營商攻略」研討會系列(Let’s Go Phygital: Power Up for the New Normal),第一輪的研討會已於「國際採購匯|網上展」舉行。大會亦已上載各研討會的錄影片段至「研討在綫」專頁,讓企業隨時隨地重溫行業領袖的真知灼見。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