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與香港貿易發展局早前舉辦第十屆「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在首天下午的航運論壇上,請來業內翹楚擔任講者,分享業界關注的議題,以及行業發展的未來方向。大會亦於其他環節邀得重量級嘉賓,剖析物流、貿易等相關議題。
數碼化及人工智能助革新
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林基澤表示,業界未來的主要挑戰在於數碼化及減碳排放兩大方面,並相信業界可以在綠色航運做得更多。他指,業界不能迴避能源轉型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達至《巴黎協定》中減少一半化石燃料使用量的目標。
林基澤認為,立例監管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案,然而投放更多資金在研發及基建方面亦十分重要。他又指,業界需要透過數碼化及人工智能進行革新。
多位航運領袖亦在「航運討論—乘變破浪」發表演講。A.P.穆勒—馬士基海運及物流業務首席執行官柯文勝(Vincent Clerc)表示,航運業界的發展在今年第二季末開始回升,10至11月的需求更加超越原先預期。在航運數碼化方面,他說,現時大部份相關服務及技術其實已推出一段長時間,但疫情加速業界實施及採用,因而令客戶尋求更多數碼方案。
但柯文勝指,現時行業存在建立數碼化標準的問題,而數碼化亦牽涉大額投資,未必所有公司都能夠負擔。A.P.穆勒—馬士基正努力為業界建立有關標準,「我們決定抓住機遇及有關變化,因為數碼化對公司及客戶均有利,亦帶來更多可能性。」
在減碳排放方面,柯文勝提到,現時環球業界對可持續發展及減碳排放的要求,較國際海事組織的標準還要高。A.P.穆勒—馬士基將會因應客戶要求及期望,實踐更多有關承諾,並相信氣候變化及碳排放問題將會逐漸得到解決。
另外,聯合交通物流公司—歐亞鐵路聯盟股份公司總裁兼董事長格羅姆.阿列克謝.尼柯拉耶維奇(Grom Alexey Nikolaevich),在專家對談環節討論「新常態下亞洲連通性」。
尼柯拉耶維奇指出,疫情證明鐵路是可靠的交通工具,亦沒有因病毒而令運輸受到延誤,在目前困難時期鐵路運輸的優勢則更為明顯。經過五年的發展後,歐亞鐵路聯盟的運輸量大增至今年的50萬個集裝箱(TEUs),平均每45分鐘就有一班鐵路班次,由中國內地或歐洲關口出發。
疫情將加速貿易改革
在主題論壇上,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尤努夫.阿加博士(Yonov Frederick Agah)發表主題演講,主題為「疫情與貿易形勢不明朗下的世界貿易前景」。
阿加表示,疫情對全球經濟與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影響,全球貿易正在急劇下降。有預測顯示,貿易下滑的規模將超越2008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情況甚或更嚴峻。疫症爆發亦對物流業界帶來廣泛影響,全球航空貨運承載量及海上運輸的航行次數大幅度下降。而國際陸路運輸亦因邊境關閉、衛生防護措施和繞路而受阻,對維繋貿易關係及管理全球價值鏈尤其重要的商務差旅亦近乎停頓。
阿加指:「目前經濟不明朗因素處於異常的高水平,若疫情逐漸受到控制及疫苖盡快推出,將有助明年全球貿易增長上升三個百分點。疫情亦加速經濟及生活方式的變化,就像由居家工作到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一樣,疫情亦將加速貿易改革。」
在討論環節,就「制衡營商環境不穩和網絡破壞的物流風險管理」的主題,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易物流主管揚.霍夫曼博士(Jan Hoffmann)表示:「改善交通及與其他地方的連通性將會帶來更多貿易及生產力,不少地區亦受惠於因應疫情而制定的各種貿易協議。」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