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環球科技峰會」上,本地科研精英以「本土領航者」為主題,剖析創新科技的商業應用成功個案,讓企業與時並進,搶佔先機。
基礎研究需考慮成本及市場
香港靜音科技集團行政總裁陳書宇表示,公司將香港科技大學研究的高性能聲學超常材料技術商品化,替酒店、建築、地產等行業的客戶提供降噪方案,解決傳統隔音材料的不足。他表示,公司借助大灣區完善的供應鏈,將科研成果以低成本落地,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並直言:「公司首要是務實地着眼於成本。」
當客戶在應用技術時遇到問題,該公司會把問題交予科研機構進行研究,方能得到更有效益的降噪方案。陳書宇解釋:「由基礎研究提出的創意,與工業及商業應用有一段距離,所以需要認清市場需要,才有望從科研走到商品化的路。」
初創媒人促成技術商品化
東興自動化副總裁林朗熙指,公司現為初創及商界的中介人,從初創中找出具潛質的科技,並將技術與市場對接,而人工智能(AI)技術是其中一項。他舉例指,傳統的打磨工序既苦悶又危險,工作環境又不理想,所以公司其中一個已商品化的人工智能技術「Polishing AI」能幫助工廠取代工序。
該公司亦有其他的應用例子,例如:Dear Robot Barista以人工智能操控,讓咖啡機按指定時間,任何時候都沖出口味相同的咖啡;Zume Pizza以人工智能操控放置配料,按照訂單時間將薄餅放進焗爐,以確保薄餅能保持鬆脆及新鮮。
林朗熙表示,市場對創新技術時有需求,驅使他不停到以色列、非洲等國訪尋可商用化的技術。他知道有可探測體温的AI技術,獲啓發應用於老人院,AI機械人只需巡迴房間,便可透過感應器讀取長者體温,長者不需落床探温。
集成電路商業應用廣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集成電路及系統高級總監史訓清博士指,現時垂直集成電路融合技術結合AI及3D融合技術等,研發出高速、容量大又體積細的芯片 (IC) ,令商業應用更廣泛。他認為,香港以往在集成電路工業發展佔領先地位,但自從5G 基建及AI的普及,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稍為落後。
他提到,香港多家大學包括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等,均有優秀的科研人才,擁有不少知識產權專利(IP)項目,只要商界及學術界合作,配合內地相對低廉的生產線,相信在下一浪的集成電路應用熱潮下,香港可有重要的角色。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