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香港貿易發展局及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合辦的第14屆國際環保博覽會上,大會邀得多位業內專家出席「亞洲環保會議」,他們以「大灣區的清潔生產」為題,探討區內最新環保產業發展,協助業界把握當中機遇。
大灣區環保產業與香港優勢互補
中國內地的環保產業至今已發展46年,近年在大灣區發展機遇的促使下環保產業成為高增值的創新行業,發展迅速。
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區岳州引述數據指,廣東省2011年的環保產業及相關業務規模為3,192 億美元(約2.47萬億港元),而按15%的年增長率估算,2018年更達8,000億美元(約6.21萬億港元),而單計零售相關的環保產品、環境服務及可循環產品,已達2,400 億美元(約1.86萬億港元)。
「至2035年,廣東整個環保行業的規模有望達到1.2萬億美元(約9.31萬億港元)。」區岳州表示,大灣區環保產業的技術已相當創新和成熟,甚至可以輸出服務到不同地區,雖然在設備上跟國際有差距,但能與香港互補優勢。
環保自動化長遠可帶來收益增長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環境管理部高級顧問盧志偉,則以清潔生產夥伴計劃的經驗,指出在生產線上引入環保自動化技術,長遠可減省成本,甚至提升收益。他指印刷、噴油、上油、塑料熔化等大部份行業會使用的生產工序,均會釋出揮發性有機物(VOC),而揮發性有機物混合汽車廢氣中的氮氧化物(NOx),是形成大灣區的光化學煙霧及霧霾的主因。
現時,業界正積極嘗試利用科技,在生產層面消除或減少釋出揮發性有機物。盧志偉透露:「有一家公司在清潔生產夥伴計劃的支援下,投資 66 萬港元購入相關機器,每年可減少5.4公噸的揮發性有機物,而且能省下116萬港元的生產成本,回報期大約七個月。」
來自德國萊茵 TÜV 集團可持續性服務營運長Rakesh Vazirani亦持相同看法:「清潔生產不單為減廢而來,而是把生產過程變得更有效率,從而帶來經濟效益。」對於可持續性發展的現況,他認為政府、生產商及普羅市民都有足夠的發展意欲,亦得到環保團體甚至不同的基金支持,正循實踐方面如科技、商業模式、系統等不斷努力。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