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論壇環節由亞洲金融集團總裁陳智思主持,講者包括惠理集團聯席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總監拿督斯里謝清海﹑泰國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第一東方投資集團董事長諸立力、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李曉鵬、力寶集團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李文正博士,以及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分享他們的實戰經驗和發掘投資項目的成功案例。
泰企經濟危機中加大投資 一帶一路帶動泰國轉型4.0
泰國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憶述,早在40年前信心滿滿地在深圳投資,見證了內地各方面的成熟發展,對於「一帶一路」提倡「共商、共建、共享」,他認為當中的「共贏」不是單贏,是要共同來投資、討論、建設、分享。「我們的投資理念是,要投資甚麼,就要對這個國家的人民有利,也要對我們集團有利。如果對我們的集團沒有利益,那我們就沒有資本繼續擴大投資,我們要擴大投資,出發點就是要對當國的國家有利、人民有利,對我們的集團也要有利。」
深信「危中有機」的謝國民,每每在危機中加大投資,縱使面對中美貿易糾紛持續,但他仍然看好「一帶一路」倡議,「我相信世界的貿易戰會促使中國更快再上一層樓,在開放、貿易、投資、金融、高科技方面都會有進步,現在只是臨時有問題,長遠來說對中華民族大有好處,會使中國更開放、更創新。」
謝國民又提到「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高鐵是其中一個開始,其實泰國的東海岸經濟走廊就是學了中國的特區政策。泰國要轉型到4.0,帶動了很多人才到泰國投資,有了人才就會帶來資金。」
印尼力寶以香港作跳板 抓緊一帶一路機遇
李文正博士說:「我利用香港力寶大廈的地點,再投資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地,是從香港這裏再走出去,香港這個地點非常重要。我用不大的資本,利用香港的資本市場擴大業務,同時香港特殊的地位對我們向外發展有莫大的方便。香港發揮的『一帶一路』的重要性非常明顯。」
李文正博士表示,其事業的五次發展都是靠着五個非常重要的機遇和時機,認為企業應當把握當前的四大轉折點,分別是數碼科技、人工智能科技、基因科技,以及新能源科技。四大轉折點又可歸納成「信息流」、「商品流」,以及「資金流」三種業務。他說:「中國現在的GDP增長已經佔全球GDP增長的30%,中國在全球的貿易總額已經遠遠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大家都了解,沒有商品流就沒有資金流,中國有這麼大的商品流,所以帶動的資金非常龐大。如果今天的貿易貨幣是用人民幣定價,商品流就可以變成資金流。」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看法,李文正博士認為,假如人民幣能成為世界第二的支付工具,就可以抗衡美元,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也有助人民幣走向國際,「讓全世界在平等的情況下發展各自的業務,我認為這是『一帶一路』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把人民幣推成世界的支付工具,這是我的建議。」
光大集團轉廢為機 視垃圾發電為朝陽產業
「一帶一路」倡議需要沿線國家在政策上配合,拆牆鬆綁,促進投資及商貿合作。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鵬認為要提升「一帶一路」的質量和價值,關鍵在於懂得在生活細節中發掘商機。他以光大集團自2016年投資的越南垃圾發電產業作例子,指出該項目每天處理400噸垃圾,每年轉化6,000萬千瓦電力。
李曉鵬表示,垃圾堆填不僅浪費大量土地,更會污染地下水,垃圾發電正好為全球的垃圾處理帶到轉型發展的新時期。光大集團作為香港主板上市的環保企業之一,目前在內地20多個省投資了200多個用以處理生活垃圾的項目,總額達1,000億元人民幣(約1114億港元)。「我認為垃圾發電產業仍然是朝陽產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說,他們不僅需要GDP,不僅需要就業,他們更需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有藍天、白雲、碧水,以及有質量、有尊嚴的生活,而垃圾發電產業會為『一帶一路』帶來美好的生活。」
第一東方看重投資地的發展前景
諸立力又說,「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內地改革開放政策的3.0版,香港在過去40年,在專業服務領域、金融領域、法律領域的領先優勢,於國家經濟發展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扮演着非常獨特的角色。
香港為中國建材招商引資 關注帶路國家匯率風險
中國建材集團作為國營企業,其董事長宋志平表示,香港資本市場推動了集團的發展,「在2006年,中國建材在香港上市,募集了資金。在之前,在中國很難找到中國建材,當時它是一間小小的公司,只有50多億元人民幣(約56億港元)的收入。上市後做了甚麼事情?從香港募集資金後,回到了內地,整合了內地的5.4億噸水泥,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水泥公司,佔全球水泥銷售量的10%,佔中國的20%。」
宋志平指出,該集團去年收入為3,500億元人民幣,位列500強內地企業中的第203位,並早在六年前先行踏足「一帶一路」市場,先後與多家跨國和當地企業合作,投資360條水泥線和60條玻璃線,對往後的架橋、修路、城市化以至工業化作出一定貢獻。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其中一個效益就是使水泥成本大大降低,「在六年前,『一帶一路』有不少國家的水泥賣200美元(約1,565港元)一噸,而現在絕大多數國家的水泥在30至50美元(約235至391港元)一噸,這說明了中國建材的性價比很好。30年前我們買的是跨國公司的裝備,但現在跨國公司在『一帶一路』上買的都是中國建材的成套裝備,原因是中國建材和跨國公司質量相當的產品,它的價錢只有跨國公司的70%。所以性價比非常好。」
宋志平又說,香港培養了中國建材,而中國建材則支持了全球「一帶一路」水泥的發展。「我們在香港融資,利用了香港這個融資平台,包括利用了香港企業的信息平台,很多項目是香港企業介紹給我們,我們再一起做;另一方面是跟國際跨國公司合作,我們的裝備有70%至80%是國產,但也有一些關鍵設備是向跨國公司購買,我們聯合開發第三方。『一帶一路』的特點,不是自己獨食,而是大家合起來做,所以我們跟跨國公司的關係也很好。」
任何投資也涉及風險,宋志平指出,做生意的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一帶一路」也是如此,當中他們尤其關注匯率風險,「因為很多『一帶一路』的國家沒有硬通貨,有些是外匯管制國家,貨幣經常貶值。對我們來說,在那裏做建設和項目,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防範和規避這些風險。」
謝清海:香港是「一帶一路」項目的原點
來自馬來西亞的惠理集團聯席主席和首席投資總監拿督斯里謝清海,在香港生活超過25年,是國際知名的專業投資者。他認為,每一個「一帶一路」項目必須具有商業可行性,必須要自負盈虧,而中國內地市場蘊藏着三至四億中產的快速增長動力,許多國家加入「一帶一路」不光為發展基建項目,也期望藉此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謝清海同時指出,香港是「一帶一路」項目的原點,許多項目都從香港出發,建議外界不要低估香港的重要地位。「香港確實是全球集資的中心,目前大概有40%的離岸人民幣在香港。我跟很多代表談過,有些時候他們比較擔心現在香港的社會動盪,但我作為一名在香港長期生活的人,香港現在其實有很好的機會,1997年以來都沒有這麼好的機會,現在可以進行經濟改革,使香港的『一國兩制』更有生命力,把香港、內地和世界融合在一起。就算有社會動盪,但這更是一個好的機會點。」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