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I主要與本港企業合作開發納米技術及先進材料,並把成果商品化。該公司今年初與數家企業帶同合作開發的技術和產品參展,展覽攤位比去年大一倍,買家反應不俗,更有四項技術奪得CES 2019創新獎,成績令人鼓舞。
首創自行供電柔性電路板 可印製鋰電池
NAMI被創新科技署指定為納米技術和先進材料的非弁利研發中心,專門進行和支持市場主導的納米、先進材料研發及商品化,今年在CES上的展品包括自行供電電路板、快速充電池等。
CES是電子及科技業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貿易展覽會,吸引來自全球的企業及業界參加。自2006年成立以來,NAMI專注於研發工作,今年第二度參展。NAMI營運總監姚惠嫻說:「對於我們來說,CES是在電子領域上最重要的平台,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發技術,我們的科研人員亦獲益良多。」她舉例指,就展覽會所見,顯示屏產品令大開眼界,例如可彎曲的電視打破現有限制,產品日後還可以牆紙形式出現。
NAMI是次展出並獲獎的其中一項技術為自行供電的柔性電路板,可應用於物聯網。NAMI技術經理郭志豪介紹稱,公司開發的這項技術可把電池材料和隔膜印刷在電路板上,為電子設備帶來自行供電的一體化組件,屬於首創性,並可讓產品設計師應用到柔性電子產品上。
NAMI研發的技術可應用於不同範疇,包括應用於電子、環保、能源、建築及保健。其中,電子領域中的電子消費品屬大趨勢,例如電池和新物料開發都潛在商機。郭志豪說,透過在展覽會場與業界交流,更確定未來的研發方向,包括顯示器的發光物料、鋰電池材料、快充及提高安全性的鋰電池設計等。
他又指,團隊近期成功研發一項新成果,是以碳纖維及納米材料製成的導熱墊,物料帶有方向性導熱性,其導熱性能比一般高四至五倍,有助電子元件散熱,日後倘用於5G或物聯網電子產品,可配合5G網絡對高功率芯片所產生的熱能,進行針對性的散熱方案。該技術奪得2018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2018)。
參加CES也為NAMI帶來新的合作機會。姚惠嫻提到:「展覽會後接獲不少買家查詢,公司也會邀請潛在的合作夥伴一同參觀展覽,因為在展覽場景,更容易落實合作。」她表示,去年在會場便促成了與聚合物材料生產商的合作。
與廠商合作研發 落實商品化
NAMI一直積極與廠商合作開發新技術,姚惠嫻指出,NAMI在了解廠商需解決的問題後,會作針對性研究。郭志豪舉例說,本港及中國內地有不少大學對材料作深入研究,但往往停留在原型階段(prototype),NAMI則與香港及內地廠商合作,針對市場的需要研發產品,例如研發柔性電池,以納米纖維製成隔膜,再把電解溶液鎖進高比表面積的納米纖維內,融入智能錶帶作外部電源供電;其彎曲次數比市場上的現有產品為高,性能亦更穩定,而研究亦針對現有產品作改良。
除電子產品外,NAMI跟廠商合作的項目還包括變色材料、溫度敏感聚合物材料等。變色材料可作防偽應用,而溫度敏感聚合物材料則屬新開發物料,材料能夠拉伸,受熱後可還原,冀能讓廠商應用於產品上。
郭志豪補充指,該公司研發的「植物生長燈」已獲香港公司選用,產品將在香港及美國市場推出:「我們開發發光材料和配方,將材料應用於LED植物生長燈上,用以建立一個獨特的植物生長光譜。」該技術獲得本港的蔬菜統營署-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的試用和認可。
全球競爭激烈 商品化成香港優勢
面對來自全球研發機構的競爭,姚惠嫻認為香港的研發存在優勢,期望未來可繼續發揮香港優勢,與更多本港及國際企業合作。她說:「香港不缺乏有潛質的科研人才,在大學及大專院校修讀化工、生物、電子、機械工程等的學生,畢業後都可參與研發工作;近年政府積極投放資源於創新科技發展,亦大有幫助。」
NAMI現時聘用180名科研人員,逾半具博士學歷,每年研究約70至80個項目,經費約1.6億元,過半由業界贊助,當中三份一以上用於把科研成果商品化。雖然美國和歐洲國家如德國在納米技術及先進材料研究方面有領先地位,但姚惠嫻認為,把研發成果商品化是香港的優勢,她更相信「同心」可推動創新科技行業發展;雖然大學與研究機構各有時間表及鑽研範圍,但若能「同心」便可促進技術商品化:「可由政府及公營機構帶領使用新技術,帶動社會的認知。」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