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綱要》明確列出要加快把大灣區建設成製造強國,大力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優化發展,加強產業分工,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合作。
拓展銷售渠道 找出產品定位
面對製造業轉型升級及追求優化的趨勢,企業亦需配合發展。以生產熱水爐起家的香港品牌德國寶,副總裁兼執行董事陳嘉賢表示,公司40年前已在珠海設生產線,同時亦開拓更多廚房及家居產品,走輕奢侈路線,2010年前眼見中國內銷市場發展蓬勃,便跟隨潮流開拓內地業務。面對電商衝擊,該公司亦積極尋找線上定位。陳家賢說,發展內地市場最重要是不斷學習,必要時亦要壯士斷臂。「以前會甚麼都試,學到很多東西。現在是修正期,檢視自己過往做得好及不好的地方,從而找出不足之處及最有利的位置。」
陳嘉賢強調「羅馬非一日建成」,而公司亦在錯誤中學習,「交了很多學費,不停做不停修正,行不通便要忍痛放棄,需要有不斷學習的心態。」她透露,公司曾嘗試B2B、B2C、O2O等不同的營銷方式開拓市場,包括跟隨內地發展商參與樓盤項目、透過經銷商在電器店及大型百貨商場銷售產品、設立面向顧客的展覽室及網上銷售平台,以及贊助烹飪節目。吸取多方的營銷經驗後,該公司明白要在不同銷售渠道中找到產品定位、互補不足,才可獲利。陳嘉賢強調,要先了解市場需要才能研發合適的產品,而公司本身是製造商,更能如魚得水。「製造業背景對研發設計及質量檢測都很有幫助。今時今日連電器都『Fast Fashion』,公司要設計一些有趣、讓顧客覺得不可或缺的產品,生產背景有利我們知道產品設計是否可行,亦可更好地掌控產品質量。」陳嘉賢形容,大灣區幅員廣闊,但「猛虎不及地頭蟲」,公司曾在內地逐個地方叩門,成效不太好,反而做好公司在香港的業務,增強影響力,建立知名度,以「香港品牌」作招徠,吸引內地企業找上門就更有作為,因為香港品牌在內地吃香,是信心保證。陳嘉賢亦鼓勵企業善用香港貿易發展局的資源,多參與貿發局舉辦的展覽等活動,有利打入內地市場。
與初創公司合作 產生協同效應
《規劃綱要》亦提倡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產業優勢互補、緊密協作、聯動發展。在內地已有一定發展規模的傳統廠商,如何更上一層樓?打印機通用耗材製造商天威控股有限公司主席賀良梅形容,生意是「跟着科技走」。公司31年前在珠海設廠,隨着近年該區土地升值,除了專注本身的生意外,原本的工廠用地亦可以有其他用途。「主行業桌面印刷(Desktop Printing)雖然少了,但工業打印很蓬勃,因為我們從事數碼打印,相對傳統亦節省了很多資源,亦更環保。珠海的土地可改作創科大樓,引入港澳及內地青年做初創,對公司而言,亦多了機會了解哪些初創行業有更好的發展潛力。」賀良梅解釋,透過與初創公司合作,可以產生協同效應。「雖然政府可向他們提供資助和地方,但初創企業缺乏營商經驗,亦希望有新的資金或有經驗的合作伙伴和他們一起成長。」賀良梅笑言,傳統企業家的思維較傳統,很難突破框架,而與初創公司合作,則以較低的成本取得較高的成功機會。「政府先付首批資本,我們可以看見差不多有收成才再投入資本,風險低得多。」
市場競爭激烈 企業願意加大投資
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吳文慧表示,目前廣東的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積極投資自動化生產設備,如自動化生產線、進口先進生產裝備等,以推動業務發展。「現時在內地招聘質素較高的工人並不容易,工資亦上漲,加上市場競爭激烈,很多客戶對消費品及工業製品要求愈趨複雜,所以企業都願意加大投資。」吳文慧又說,不少企業參考「工業4.0」的先進工業體系標準,嘗試以物聯網及大數據分析,將資訊科技應用於生產模式中,加快發展智能製造。
[資料由香港商業電台提供]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