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海關當局要求來自中國內地的入境包裹,申報內容和價值資料,並可行使法定權力以核實資料是否準確。這項新職權與中俄兩國簽署的諒解備忘錄有關,目的是確保此類包裹繳納相應的進口關稅。
今年起俄收緊入境電貿貨物規定
據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莫斯科顧問Leonid Orlov指出,俄羅斯郵政在2018年首10個月共處理2.82億個入境包裹,比2017年同期增長24%。要審核如此大量的包裹,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由於俄國大約95%的包裹是從中國內地付運,因此當地的審核措施對內地電子商貿業界的影響,自然備受關注。
按價值計,去年俄羅斯消費者在中國內地電子商貿網站,共花費35億美元(約275億港元),每筆交易平均約10美元(約78港元)。由於金額不大,此類包裹絕大部分是交由俄羅斯郵政運送,而國際快遞公司僅負責配送報關價值在100美元(約785港元)或以上的包裹。
在去年12月31日之前,俄羅斯居民收到的入境電子商貿貨物,若每人每月累計價值超過1,000歐元(約8,865港元)或重量超過31公斤,就須繳納30%的進口關稅。不過,從今年1月1日起,當局收緊規定,把相應限額改為500歐元(約4,432港元)和25公斤。這個限額只是臨時性,從2020年1月1日起,每月最高免稅額將永久性地降至200歐元(約1,773港元),使俄羅斯的進口稅制與歐盟相近。
中俄諒解備忘錄 倡核實入境包裹資料
為執行上述更嚴格的法律規定,中俄諒解備忘錄提供一個框架,以建立可行方法來確定入境包裹的價值和性質。為識別「高風險」的貨物,並確保貨物沒有違反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規例,當局採取核實措施也無可厚非。
雖然「高風險」的確切定義有點含糊不清,但估計有關物品應是最有可能用來逃避應付關稅的貨品,例如隱藏高含金量的兒童玩具,而不是那些可能對公共秩序或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物品。
約70%從中國內地輸往俄羅斯的貨物來自三大類別,即電子消費品、家用電器及服飾鞋履。這些物品若以個人用途報關,就可豁免其他強制性認證,以證明符合現行的安全標準、進口關稅和增值稅規定。可是,不少此類物品其後會在俄羅斯境內轉售,令跨境電子商貿交付被視為「灰色」進口不斷增長的主要推手。
外界預料,當局對電子商貿進口更積極主動評稅後,灰色進口水平將大幅下降,主要是因為海關稅費將使這些貨品成本上升,轉售變得無利可圖。與此同時,預料中國內地許多電子商貿平台,也會憂慮他們付運的貨物會被裁定為故意欺詐,招致制裁和處罰,不願意冒相關風險。
俄電貿公司以香港作平台進中國
雖然俄國當局此舉會對中國內地營運商帶來挑戰,但對香港電子商貿企業來說或許是佳音。香港是國際郵政聯盟和世界海關組織的獨立成員,不涉及中俄兩國政府簽署的協議。換言之,來自香港的包裹未必會受到適用於中國內地包裹的嚴格檢驗,而香港營運商也不必就所運送包裹的價值和內容自動通報俄羅斯海關。
因此,許多規模較大的俄羅斯電子商貿公司,尤其是Ozon.ru、laModa、KupiVIP和Wildberries等,可能會以香港為首選平台,與中國內地的供應商和顧客進行交易。他們也可以借助現有的快速運送渠道,包括在香港現有設施內每周三次併裝包裹,把貨品運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然後經西伯利亞在國內交付。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