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易發局早前舉辦「協助內地企業克服『一帶一路』投資風險」工作坊,邀請德勤中國全國副主席葉偉文擔任講者。葉偉文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本港企業可牽頭為項目集資,或者參與房產類的小型投資,惟需審慎評估共通的投資風險因素,依次為政治不穩、財政不穩、風險管理意識等。
東南亞以税務優惠吸引外資
葉偉文先回顧「一帶一路」倡議的由來。他提到,中國經濟發展主要靠出口帶動,賺取得來的外匯,以往主要購買美國國債,但由於回報率低,故中國內地需要考慮其他的投資。「『一帶一路』的倡議是必然定律,中國的外匯儲備要花在外國的投資,否則經濟會出現不平衡。」他提到,以往中國只有美元資產,但一旦面對美滙下跌,需承受龐大的風險,所以要作多元化投資。
他續指,投資海外資產時,國家會考慮能源、基建等回報較高的項目,但同時會作非金融性考慮,「相對歐美國家,東南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會比較歡迎海外投資。」他強調,東南亞及沿海一帶國家的資產較原始,「基建未完善,缺乏高科技、大品牌、大銷售網絡;這些國家都需要在大沙漠、大片土地上築橋起路,因此會提供税務優惠等措施吸引外來資金。」
葉偉文引述內部數字指,中國自2015年起,維持約150億美元的境外投資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並以能源、房地產及基建為三項最主要的投資項目。從數字所見,中國有超過100億美元投資在馬來西亞的能源、房地產基建項目,佔相關投資比例最高,其次是印尼,約為55億美元。
需注意共通風險因素
他亦提到,地緣政治因素會提高「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風險,其中僅新加坡風險最低,其他國家如馬來西亞、緬甸、柬埔寨則受困於內部鬥爭、政局不穩及貨幣滙價大幅波動等負面因素。他歸納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通風險因素,依次為政治不穩、財政不穩、風險管理意識、中國內部問題、與中美的貿易關係等。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初期,中國在「一帶一路」的投資主要來自國企,但葉偉文指出,至2030年相關投資額將高達6萬億美元,除國企資金外,更需要吸引私募資金參與投資,並引入專業人士來評估發展項目的可行性,作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和減少項目的政治干預等。
香港成集資信心關鍵 港企可牽頭參與
葉偉文透露,早前獲邀到中國手機品牌華為位於東莞的貴賓展廳參觀,見證內地民企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展廳展示在龍崗區建構的智慧城市(安全城市)系統,「在火車站裝設多部攝影機,並採用人面辨識技術,一個鏡頭可辨識150個人臉,辨識後即時顯示姓名及身份證號碼等。」他強調,東南亞及南美等國家非常歡迎中國的資金及科技。
他舉例指,如2018年,中國和新加坡共同確認兩國合作的四個領域,包括基建、財務、一帶一路項目合作,以及跨境商業糾紛解決方案。
談到香港優勢,葉偉文指,由於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擁有相關金融專才,加上完善的法規及其他配套措施,所以在參與籌集私募基金的過程,以香港企業作牽頭,投資者比較有信心保證。中小企如何參與「一帶一路」項目投資?他認為,小型投資如房產類,較適合私人投資;至於私募基金發債籌集資金,相關項目動輒10億美元以上,獨立投資者需作審慎的風險評估。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