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發改委研究制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即將出台,並於2月21日在香港舉辦宣講會。為協助各界全面把握大灣區機遇,《商貿全接觸》將一連四期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城市概況、區內的科技合作創新機遇、現代製造業升級發展,以及貿發局來年的相關推廣策略和活動 。(四之二)
先行先試全方位發展 成國家重要經濟引擎
由珠三角九個城市和香港特區及澳門特區共建的大灣區城市群,會以先行先試的方式,推動金融創新、社會管理創新、市場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構建等方面的發展,促進區域內人才、物流、資金等各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效率、開放度和國際化水平,並作為中國內地的重要經濟引擎,帶動中南、西南等泛珠地區發展,以及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發揮重要推動及平台作用 。
2017年7月1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國家發改委、廣東省、香港和澳門在香港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框架協議》)。該《框架協議》確立了大灣區建設中的合作重點領域,包括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培育國際合作新優勢,以及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合作目標包括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推動專業服務和創新及科技事業發展,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概況
東莞:位於珠江東岸,廣州、深圳、香港經濟走廊中段。因在廣州之東,境內盛產莞草而得名。面積2,460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834萬人。東莞是全球跨國公司製造基地,也是中國新興工商業城市。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東莞排第14名。
佛山:位於珠江西岸,與廣州共同構成「廣佛都市圈」。佛山現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全市總面積3,798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765萬人。佛山經濟規模在廣東省僅次於廣州和深圳。佛山現有中國產業名都、名鎮41個,省級專業鎮38個,數量位居全省地級市之首。
廣州:廣東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廣州面積7,434平方公里,2017年底常住人口1,449萬人。廣州位於珠三角北緣,是華南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交通通訊樞紐。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廣州排第5名。以貨櫃吞吐量計,2017年廣州港是內地第四大港。
香港: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也是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服務業占GDP 90%以上。根據世界貿易組織,2017年,香港是全球第七大商品輸出地,也是全球第15大服務輸出地。香港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資料,2018年,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佔全球人民幣支付交易約79%。
惠州: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之譽。全市總面積11,200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477.7萬人。惠州港是廣東省東部沿海主要港口之一,2017年港口貨物吞吐量5,969萬噸。惠州是「中國十佳綠色城市」、「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設有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門:位於珠江西岸,全市總面積9,505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456萬人。江門市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匯合處,蓬江北面的蓬萊山與江南的煙墩山對峙似門,故名「江門」。江門市設立蓬江、江海、新會3個區,下轄台山、開平、鶴山、恩平四個縣級市。江門有「中國僑都」之稱,祖籍江門的華僑遍步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澳門: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出口、香港西南方約60公里,總面積30.5平方公里。2017年底人口65.3萬。澳門特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澳門半島和氹仔島由三條大橋連接,路氹填海區把氹仔島和路環島連為一體。
深圳:位於珠江口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全市面積1,992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253萬人。深圳于1980年成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先行先試的地區。深圳是中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是世界第三大貨櫃港口,中國第四大航空港。深圳市的人均生產總值是廣東省內最高的。
肇慶:位於廣東省中西部。2017年常住人口411.5萬,土地面積14,891平方公里。肇慶市轄端州、鼎湖、高要三個區和廣甯、德慶、封開、懷集四個縣。肇慶擁有鐵、金、銅等50多種礦產。淡水、草藥及森林資源亦十分充裕。廣東省將肇慶定位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實施「東融西聯」戰略。
中山: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總面積1,784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326萬。位於珠江西岸的珠三角各市中,中山的生產總值及工業增加值總量僅次於佛山。據估計,中山旅居世界各地海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80多萬人。
珠海:位於珠江口西岸,毗連澳門。土地面積為1,732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76.5萬。珠海人居環境理想,先後榮獲「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宜居城市第一名。
粵港澳大灣區各市主要經濟指標(2017年)
註:1 以當時市價計算 2 2016年數 3 2017年1美元平均兌換率為7.794港元;6.759人民幣;8.026澳門元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珠三角各市統計局)
粵港澳大灣區與香港 大灣區的意義和地位
綜觀全球幾個主要灣區經濟(包括東京灣區、紐約大都會區和三藩市灣區,見下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速度最快,港口、機場容量最大,人口和土地面積最多。但在人均產值、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等都相對滯後,反映發展潛力巨大。如果各灣區按當前增長速度發展,五年之內粵港澳大灣區的產值將逾142.3萬億元人民幣(2.1萬億美元),超越其他三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條件,就「一國兩制」的制度差異。在同一個灣區內有兩個實行資本主義但內容各異的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實行社會主義的其餘大部份地區。這不單是其他國家的灣區所沒有,就是中國其他的灣區也沒有。
這「一國兩制」的制度差別對大灣區的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挑戰方面,制度差異對區內經濟社會的融合構成障礙,限制了區內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防礙了區內企業、機構的平等競爭和深度整合,造成因區內制度差異而出現的尋租行為和矛盾等。但另一方面,不同體制可互為補充,譬如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多元體制的平行共存也為國家體制改革提供參考和實驗的場地,這可見諸人民幣國際化在香港開展的經驗。如何揚「一國兩制」之長,避制度差異之短,將會是大灣區發展的關鍵。
相對於中國沿海其他主要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最市場化、最開放、和最國際化的一個。這三個特點使粵港澳大灣區在三方面肩負着重要的意義和地位:
1. 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的市場化改革
2. 助力「一帶一路」的全方位開放
3. 加速中國經濟與國際的融合和接軌,為全球經濟的整合復蘇增添動力
世界主要灣區基本數字
註:1 以當時市價計算2 2016年數3 2015年數4 2015年1美元平均兌換率為121.03日圓) 三藩市灣區包括環繞舊金山灣的9郡地區。紐約大都會區包括紐約(New York)、紐華克(Newark)、澤西(Jersey)和周邊的25郡。東京灣區包括東京都和周邊7縣。(資料來源:各地區政府統計)
香港在大灣區的角色
作為灣區內最開放,最國際化,和最市場化的都市,香港在推動整個灣區的發展有其獨特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作為一個自由港,在生產要素的流動方面香港也是最自由的地方。香港在灣區發展的主要功能就是推動整個灣區更開放,更國際化,更市場化,和生產要素在區內外的更自由流動。
上述的功能分工將具體體現在個別行業的發展上,如金融、航運、商貿、專業服務等。在「一國兩制」下,借助香港與國際接軌的制度優勢,既利用大灣區的特殊條件發展出香港的國際特色,亦擔當推動大灣區內整行業國際化的推手。譬如在金融方面,香港可借助大灣區龐大的經貿體量以鞏固其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此帶動大灣區的金融開放和改革。同樣地,香港的航運、商貿,專業服務和其他主要行業也應該繼續發揮對外聯繫的國際中心和平台角色,結合大灣區內聯腹地的優勢,提升整個灣區對更廣泛地區經濟的拉動作用。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