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推進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啓動「東數西算」工程
2022年3月1日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商務諮詢團隊
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發出覆函,同意京津冀地區(發改高技 [2022] 212號)、長三角地區(發改高技 [2022] 211號)、成渝地區(發改高技 [2022] 88號)、粵港澳大灣區(發改高技 [2022] 66號)等合共8地啓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啓動。
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成為全球戰略競爭的新焦點。截至目前,中國數據中心規模已達500萬標準機架,算力達到130EFLOPS(每秒一萬三千億億次浮點運算)。隨著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持續滲透,全社會對算力需求十分迫切,預計每年仍將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算力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加快推動算力建設,將有效激發數據要素創新活力,加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中國數據中心大多分布在東部地區,由於土地、能源等資源日趨緊張,在東部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難以為繼。而中國西部地區資源充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豐富,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潛力。為此,要充分發揮中國體制機制優勢,從全國角度一體化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的總體思路是要推動全國數據中心適度集聚、集約發展。通過在全國布局8個算力樞紐,引導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向樞紐內集聚,形成數據中心集群。發揮規模化、集約化效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整體算力規模和效率,帶動數據中心相關上下游產業發展。在算力樞紐之間,打通數據高速傳輸網絡,強化雲網融合、多雲協同,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加快實現全國數據中心的合理布局、優化供需、綠色集約和互聯互通。
促進數據中心由東向西梯次布局、統籌發展。一方面,加快推動數據中心向西大規模布局,特別對於後台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對網絡要求不高的業務,可率先向西轉移,由西部數據中心承接。另一方面,受限於網絡長距離傳輸造成的時延,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等因素影響,西部數據中心並不能滿足所有算力需求。一些對網絡要求較高的業務,比如,工業互聯網、金融證券、災害預警、遠程醫療、視頻通話、人工智能推理等,可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東部樞紐布局,樞紐內部要重點推動數據中心從一線城市向周邊轉移,確保算力部署與土地、用能、水、電等資源的協調可持續。此外,要實現「東數西算」循序漸進、快速迭代。為堅決避免數據中心盲目發展,在當前起步階段,8個算力樞紐內規劃設立了10個數據中心集群,劃定了物理邊界,並明確了綠色節能、上架率等發展目標。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