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務院公布「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2022年2月10日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商務諮詢團隊
1月24日,國務院公布《「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國發 [2021] 33號),當中明確發展目標,包括到2025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源消費總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8%、8%、10%以上、10%以上;節能減排政策機制更加健全,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工作方案》同時制定十大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包括:
- 重點行業綠色升級工程: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推進節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推廣高效精餾系統、高溫高壓乾熄焦、富氧强化熔煉等節能技術,鼓勵將高爐-轉爐長流程煉鋼轉型為電爐短流程煉鋼。推進鋼鐵、水泥、焦化行業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完成5.3億噸鋼鐵產能超低排放改造,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燃煤鍋爐全面實現超低排放。
- 園區節能環保提升工程: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集聚,推動工業園區能源系統整體優化和污染綜合整治,鼓勵工業企業、園區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以省級以上工業園區為重點,推進供熱、供電、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公共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對進水濃度異常的污水處理廠開展片區管網系統化整治等。
- 城鎮綠色節能改造工程:全面推進城鎮綠色規劃、綠色建設、綠色運行管理,推動低碳城市、韌性城市、海綿城市、「無廢城市」建設。全面提高建築節能標準,加快發展超低能耗建築,積極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建築光伏一體化建設等。
- 交通物流節能減排工程:推動綠色鐵路、綠色公路、綠色港口、綠色航道、綠色機場建設,有序推進充換電、加注(氣)、加氫、港口機場岸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環衛清掃等車輛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比例。
- 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有序推進農村清潔取暖。推廣應用農用電動車輛、節能環保農機和漁船,發展節能農業大棚,推進農房節能改造和綠色農房建設。
- 公共機構能效提升工程:加快公共機構既有建築圍護結構、供熱、製冷、照明等設施設備節能改造,鼓勵採用能源費用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率先淘汰老舊車,率先採購使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新建和既有停車場要配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或預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
- 重點區域污染物減排工程: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秋冬季攻堅行動,加大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污染治理力度。以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及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等為重點,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加强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扎實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和工業、農業面源、船舶、尾礦庫等污染治理工程。
-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進存量煤電機組節煤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持續推動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穩妥有序推進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燃料類煤氣發生爐、燃煤熱風爐、加熱爐、熱處理爐、乾燥爐(窑)以及建材行業煤炭減量,實施清潔電力和天然氣替代。
- 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工程:推進原輔材料和產品源頭替代工程,實施全過程污染物治理。以工業塗裝、包裝印刷等行業為重點,推動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塗料、油墨、膠黏劑、清洗劑。深化石化化工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全面提升廢氣收集率、治理設施同步運行率和去除率。
- 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工程:加快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於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鎮和鄉村延伸覆蓋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推進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到2025年,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萬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日,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佔比65%左右。
資料來源:國務院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