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信部發布軟件及大數據等「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
2021年12月24日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商務諮詢團隊
11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接連發布《「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工信部規 [2021] 180號)《「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工信部規 [2021] 179號)、《「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工信部規 [2021] 182號)。這3份重磅規劃明確了有關產業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和任務,將引導內地信息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具體內容包括:
- 《「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企業軟件業務收入突破14,00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2%以上;工業APP突破100萬個;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重要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圍繞軟件產業鏈、產業基礎、創新能力、需求牽引、產業生態部署5項主要任務,包括:
- 圍繞軟件產業鏈,加速「補短板、鍛長板、優服務」,提升軟件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 重點夯實共性技術、基礎資源庫、基礎組件等產業發展基礎,強化質量標準、價值評估、知識產權等基礎保障能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
- 重點加強政產學研用協同攻關,做強做大創新載體,充分釋放「軟件定義」創新活力,加速模式創新、機制創新,構建協同聯動、自主可控的產業創新體系。
- 鼓勵重點領域率先開展關鍵產品應用試點,推動軟件與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數字化發展,推動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發展。
- 重點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快繁榮開源生態,提高產業集聚水平,形成多元、開放、共贏、可持續的產業生態。
- 《「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0,0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25%左右;創新力強、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現代化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具體包括6項重點任務:
- 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圍繞數據要素價值的衡量、交換和分配全過程,著力構建數據價值體系、健全要素市場規則、提升數據要素配置作用,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
- 發揮大數據特性優勢。圍繞數據全生命周期關鍵環節,加快數據「大體量」匯聚,強化數據「多樣化」處理,推動數據「時效性」流動,加強數據「高質量」治理,促進數據「高價值」轉化,將大數據特性優勢轉化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激發產業鏈各環節潛能。
- 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適度超前部署通信、算力、融合等新型基礎設施,提升技術攻關和市場培育能力,發揮標準引領作用,築牢產業發展根基。
- 構建穩定高效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各環節,加強數據全生命周期產品研發,創新服務模式和業態,深化大數據在工業領域應用,推動大數據與各行業深度融合,促進產品鏈、服務鏈、價值鏈協同發展,不斷提升產業供給能力和行業賦能效應。
- 打造繁榮有序產業生態。發揮龍頭企業引領支撐、中小企業創新發源地作用,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提升協同研發、成果轉化、評測諮詢、供需對接、創業孵化、人才培訓等大數據公共服務水平,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打造資源、主體和區域相協同的產業生態。
- 築牢數據安全保障防線。堅持安全與發展並重,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加大對重要數據、跨境數據安全的保護力度,提升數據安全風險防範和處置能力,做大做強數據安全產業,加強數據安全產品研發應用。
-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業化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向製造業各領域加速滲透,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具體指標方面,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到8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8%,工業互聯網平台普及率達到45%。
另一方面,工信部關於12月3日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工信部規 [2021] 178號),主要目標是到 2025 年,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製造水平全面提升,為 2030 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此外,工信部同日發布《「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業安全發展規劃》[2021] 183號),以「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階」、「創新能力得到新提升」、「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發展質量達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高」等作為發展目標,在2020至2025年間的「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起數」的預期指標為「零」。
資料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
- 科技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