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索大灣區初創: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孵化平台
專訪深圳市黎曼猜想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朝幸博士
2021年11月18日
曾詩韻
李朝幸博士於2018年8月在深圳成立了黎曼猜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黎曼猜想」),是一家專注於生物科學相關領域的創投服務公司。李博士在中國完成臨床醫學的本科學業後,便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美國梅奧醫學院攻讀分子細胞生物學博士。在美國留學期間被美國知名創業孵化器Draper University取錄。李博士觀察到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發展迅速,加上科學研究範疇不斷提升,認為生物醫藥產業對資本的需求會持續增加。因此,他通過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孔雀計劃」回國創業。李博士分析了內地生物醫藥領域的發展方向和在深圳創業的經歷。
生物醫藥領域:新增長極
近年,中國生物醫藥相關的研究領域發展迅速,各大高校積極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新產品或服務。過去兩年,疫情對不同行業造成負面影響,但卻成為加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契機,加上《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以創新科技驅動發展,因此,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潛力十分龐大,對資金需求亦隨之而增加。李博士說:「2020年被看作是生物醫藥元年,醫藥領域上市公司如雨後春笋,資本市場比過往更關注生物醫藥項目,例如藥物研發和新疫苗等。」
面對生物醫藥企業各個成長階段的多元需求,李博士招募團隊建立了兩個平台:交易平台及投資孵化平台。「交易平台主要包括股權交易和管線交易。股權交易指的是早期生物醫療產業的股權融資。生物醫療項目股權融資難主要在於風險高,技術難度大,不容易被傳統意義上的投資人所理解和接受,我們藉助生物背景的先天優勢能夠很好的搭建項目方和資金方的溝通橋樑。醫藥管線平台是針對一些中小型生物醫藥企業,他們有很好的創新技術,但是進行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是非常大的工程,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於是一些中小型企業會把技術轉讓或轉移到其他大型醫藥企業作進一步發展。」李博士說:「無論是早期醫療項目的股權融資還是醫藥管線交易平台的模式在中國都非常新,相當於第三方BD (Business Development-業務發展),需要極大的專業度和資源儲備,同時也需要很多海外資源和人脈,我們已經做了大量布局。由於生物醫藥領域項目的交易額龐大,一般是億元以上,且交易需求越來越多,我們便搭建融資平台及醫藥管線平台貫穿整個生物醫藥公司的發展過程,成為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一個從融資來,一個從買賣管線來。」
「當然,我們還有更長遠的計劃—未來兩年要涉足種子輪投資孵化領域,即投資孵化生物醫藥領域早期項目,這也就是第二個平台,投資孵化平台。」李博士充滿信心地說:「我們希望能够盡快實現種子輪投資孵化,所以也不排除以有限合夥的方式來做投資並孵化。中國目前還沒有基金專注於生物醫藥的種子輪投資,因為風險太大、風險管理難度高,加上基金退出期通常在7至9年後,一般基金很少做,而我們就是要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我們前期搭建的融資平台、管線交易平台是各家生物醫藥公司的命脈,掌握了這些命脈,再加上自己的風險控制體系,便有了進行種子輪投資的能力。」
李朝幸博士(右)在中央電視台的訪談。
生物醫藥投資 地域差異明顯
李博士還分析了中美兩地在生物醫藥早期項目投資的差異。「中國許多高等學府也會建立創新中心或孵化中心,但是其早期項目投資基本都是政府出資。比如在大學實驗室裡做初期工作,包括靶點驗證、通路驗證、小分子設計等,利用實驗室的科研經費做產業的事情。在這個階段想拿到社會資本基本上是不可能,因為投資人要佔股權。就算投資了,基金的LP1也不會同意。另外一種模式通常是政府招商引資,將好的技術引進當地,政府也許會承擔前期的投入。」李博士續說:「在美國,生物醫藥技術的早期開發大部分是利用民間基金投資,當一個技術還在實驗室階段的時候,民間基金就介入了。但是現階段,中國的技術、人才都不足以讓資本相信種子輪項目能做成功,除非是從海外名校引進人才的創業項目,基金才敢投資,所以有國外資源的人做早期投資比較有利。總的來說,在中國生物醫藥領域,做種子輪投資孵化的機構鳳毛麟角,我們正努力填補這個空白,因爲我們對每個項目重度參與且佔一定股權,再加上我們本身就是投行,有很多投資人資源,所以不但退老股2容易,其他退出渠道也較容易。」
在生物醫藥領域,投資人如何判斷項目的優劣呢?李博士說:「首先看團隊是否優秀,通常需要博士以上水平,特別是哈佛、斯丹福、MIT回來的博士。然後看研發技術的領域,比如膜蛋白領域,空白很多,技術壁壘極高;也要看創業公司的技術是否成熟,有哪些風險,風險期是否已過,臨床試驗數據等。」
不少人認為香港的投資人比較注重短期回報,李博士覺得這與香港的產業特徵有關。他說:「香港做二級市場3交易的非常多,隨時可以退出,靈活性很强。這些投資者習慣做短期交易,很難把資金放在一個項目上6至7年,但投資生物醫藥是需要時間的。」
聚合投行精英 以科技提升效率
李朝幸博士於深圳創新創業大賽擔任評委。
目前,李博士的融資團隊和行業研究團隊共有6人,處理的都是生物醫藥投融資業務。李博士說:「我們融資團隊也可以做投資業務,因此我們招募人才的標準是以投行的標準,每個人都可以獨當一面完成項目的整體交易流程。」
李博士正在建立一個員工管理平台,他說:「我們需要根據生物醫藥的產業屬性建立項目的進度管理,如果管理不好,項目就難以推進。因此,我們搭建了員工KPI4和客戶管理系統。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當中包括時間管理、會議管理、項目管理等。過去我們6個人可以同時推進10個項目,該系統投入使用後,就可以同時高效地、有組織地推進30個項目,管理會越來越完善。目前我們6個人已達工作量極限,必須要通過優化體系以提高項目管理效率。」
深圳重視科研人才
李博士通過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孔雀計劃」回國創業,他如何評價深圳的創業氛圍呢?他表示:「深圳對海歸博士有『孔雀計劃』的補助政策,合資格的回流人才能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戶、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險等方面的待遇政策,令大家在創業時有基本保障,不存在太多後顧之憂。再加上深圳各個區域額外還有各自的補貼,對於回國創業的科技人才非常友好。」
李博士說:「與北京、上海、蘇州、成都這些生物醫藥先行區域相比,深圳起步晚一點,但是從創新的角度來看,深圳又有超越那些先行區域的地方。有些非常創新的企業,在北京、上海是看不到的,只有深圳有。我的朋友們很多都從北京、上海跑來深圳創業了,因為深圳政府、投資機構、產業方等各個領域都把每個創業者當寶貝一樣供著。與北京、上海等地相比,我們明顯感到深圳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是最强的;而且北京、上海的人才已經很多,在那些城市創業未必會有在深圳的優勢。深圳這幾年廣泛吸納人才,營造了非常好的創業氛圍,政府給創業者提供各種補貼,這是一種軟性優勢。」
創業成功的因素包括多方面,例如創業文化、創業環境、企業家精神等。但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李博士說:「我是深圳坪山區海歸協會的理事,時任坪山區委書記陶永欣先生來參加我們的活動,從頭參與到尾真心實意地給予支持,與我們平等地交流。現在他已經是深圳市政府副市長,還是很關心坪山區的建設發展。坪山區海歸協會成立一周年大會,他依然來參加,聽取大家的想法和建議,以便他協調深圳市各個政府機構協同和幫助大家。這是深圳市最核心的優勢,對創業者的政策傾斜很明顯。」
香港獨具優勢 期待更好融合
談到香港的創業生態,李博士認為香港當前以金融產業為主,加上土地不足,限制了產業多樣化發展。因此香港與深圳應更好融合,協同發展互補不足。他說:「生物醫藥領域方面,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等的學術科研做得不錯。同時,香港很多大學已經在深圳建立了各自的學術中心,醫療領域也有合作。例如香港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浸大深圳研究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其實,深圳和香港可以很好地分工合作:深圳大力發展科技、金融、製造業等全產業鏈,而香港更專注在國際金融、教育科研、文化等領域。新加坡雖然也是彈丸之地,但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得非常好。因為新加坡大學科學研究做得好,有很多生物醫藥公司總部在新加坡,但產業化部分是在美國、歐洲。香港可以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來發展金融以外的其他產業,就像澳門借助珠海橫琴一樣,採用『飛地孵化』的模式—即公司註册在香港,但是運營在深圳,這樣香港可以借助自己的資金優勢賦能其他產業發展。」
李博士也談到一些深港融合的障礙,他表示:「內地創業者去香港時需要辦理通關證,這仍是一道無形的門檻,限制了大家自由流動。在醫藥領域,香港與內地的法例法規不同,需要分別做申請手續,增加時間和成本。」另一方面,相比深圳,他認為香港的創業氛圍較冷清。李博士說:「香港人才很多,但卻未必具備創業家精神。雖然香港的大學科研做得好,但是技術轉化是需要企業家精神的。而這種科技創業文化,在內地如火如荼,在香港則比較冷清。」
中央政府在《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而2021年的施政報告中,香港政府將會預留多幅土地作創科發展之用。例如河套地區,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地方,將會整合為新田科技城,當中與創科相關的土地估計約有240公頃。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佔地約540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可集港深兩地優勢匯聚海內外人才,成為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引擎。相信未來深港在創新科技的發展,會有更大的融合空間。
備註 1:以上文章源自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與滙豐合作的調研項目:《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初創生態》。
備註 2:受訪者在深度訪談所發表之言論只為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貿易發展局或滙豐之立場。香港貿易發展局或滙豐對受訪者言論內容之準確性、完整性及適時性概不負責,若因上述內容產生或引致任何損失,香港貿易發展局或滙豐亦毋須負上責任。
1 LP – Limited Partner,投資基金的有限合夥人。
2 退老股是指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新股時,公司股東將其持有的股份以公開發行方式一併向投資者發售的行為。
3 二級市場是指買賣上市公司股票的資本市場。
4 KPI: Key Performance Index - 衡量一個管理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指標。
- 金融及投資
- 醫療用品及醫藥
- 醫療及保健服務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