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關總署公布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
2021年10月19日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商務諮詢團隊
9月17日,海關總署發布《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明確將重點統籌推進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綠色等「五型口岸」建設。到2025年,基本建成口岸布局合理、設施設備先進、建設集約高效、運行安全便利、服務完備優質、管理規範協調、危機應對快速有效、口岸經濟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現代化口岸。到2035年,建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化口岸,高質量完成「五型口岸」建設。重點任務包括:
- 全面開展口岸綜合績效評估。從口岸硬件設施、通行能力、投入產出、運行安全、口岸通關便利化、智慧智能、管理服務、帶動能力、綠色環保和社會效益等方面科學設立全面衡量口岸自身建設、運轉成效、服務水平的發展指標,按年度開展評估工作。
- 圍繞樞紐口岸優化口岸布局。落實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進一步優化整合口岸資源,深入推進環渤海、長三角、東南沿海、粵港澳大灣區、西南沿海五大口岸集群一體化融合發展,加快大通關一體化建設,進一步提升中國重點樞紐海運口岸參與國際競爭和服務腹地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 探索實施口岸分級分類動態管理。將戰略地位重要、口岸經濟社會效益強和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口岸作為國際樞紐口岸,戰略地位比較重要、口岸經濟社會效益較強和輻射帶動作用較大的口岸作為國家重要口岸,其他口岸作為地區普通口岸。針對不同等級不同類型口岸,在口岸准入、退出、建設、運行等方面制訂不同的條件和標準,給予差別化政策。
- 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在滿足海關監管要求前提下,探索研究電子化監管,取消內外貿物理隔離設施,促進內外貿碼頭、堆場等口岸資源共享。鼓勵具備條件的區域探索建立智慧監管平台,提升堆場、倉庫等口岸資源利用率。
- 深入推進口岸智慧化建設。加強口岸信息化頂層設計;推進部門信息化升級和口岸數字化轉型;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
- 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口岸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口岸通關流程;進一步提升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和通關物流類單據單證電子化無紙化水平;進一步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提升口岸服務跨境貿易發展能力;推進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通關制度協同。
- 積極推動口岸經濟發展。推進口岸經濟發展平台建設;推動口岸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 深入推進口岸法治化建設。加強口岸法治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口岸規範執法。
- 加強港澳和國際口岸交流與合作。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統籌謀劃粵港澳大灣區口岸布局、功能定位。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積極開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跨境專用口岸和新橫琴口岸建設和通關制度創新。加強內地與港澳口岸部門協作,進一步完善和擴展口岸功能,探索開展直升機跨境運輸和多式聯運保障措施,推進粵港澳口岸監管部門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推動在粵港粵澳口岸實施更加便利的通關模式。推動研究制訂港澳與內地車輛通行政策和配套交通管理措施,完善粵港、粵澳兩地牌機動車管理政策措施,研究允許兩地牌機動車通過多個口岸出入境。
- 推進綠色口岸建設。嚴厲打擊「洋垃圾」和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加強口岸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和生態保護;構建清潔低碳的口岸用能體系。
為推動重點任務落實,《規劃》首次提出了重點樞紐口岸示範工程、以補短板為主的口岸設施升級改造工程、口岸智慧創新工程、口岸國際合作工程等四大重點工程,以及建立口岸綜合績效評估管理制度、開展口岸標準化體系建設、建立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口岸數據安全與共享機制、進一步完善適應口岸發展的投入保障制度等5項重大舉措。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
- 建築及規劃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