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內地「十四五」推進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
2021年9月20日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商務諮詢團隊
為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實施,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早前印發《「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基礎 [2021] 1197號),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成經濟、高效、便捷、綠色、安全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東中西3條通路持續強化,通道、港口和物流樞紐運營更加高效,對沿線經濟和產業發展帶動作用明顯。有關內容包括:
加快推進主通道建設
- 暢通西線通路:優化完善自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西線通路。開工建設黃桶至百色鐵路,加強既有鐵路擴能改造,力爭2025年貫通西線鐵路。
- 擴能中線通路:加快提升自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灣出海口(北部灣港、洋浦港)中通路運輸能力。穩步推進貴陽至南寧高鐵建設,推動重要通道客貨分離,釋放既有幹線貨運能力。
- 完善東線通路:進一步完善自重慶經懷化、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東通路。加快建設重慶至黔江高鐵,釋放既有幹線鐵路貨運能力。
- 加強通道內聯輻射:推動通道北延東聯,加強核心覆蓋區與輻射延展帶、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緊密銜接,強化東中通路與蘭州至重慶、柳州至廣州、西安至安康及襄陽至重慶等幹線鐵路連接。
- 推進通道對外聯通:加快陸路跨境通道建設,推動與周邊國家設施互聯互通。建成中老鐵路,推進連接憑祥、東興、龍邦、磨憨、瑞麗等口岸鐵路建設。實施口岸公路擴能改造,提升集疏運公路技術等級和通行能力。
強化重要樞紐功能
- 加快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發展高端航運服務,延伸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打造現代國際門戶港,推動與洋浦港、湛江港聯動發展。以鋁礦、原油、糧食、生鮮等為重點,建設大宗物資中轉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集散基地。
- 完善沿線樞紐與集疏運體系:加快湛江港重大項目建設,完善港航設施功能,提升大宗散貨中轉倉儲能力,加強與主通道銜接,強化與洋浦港、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聯動發展。
推動通道降低成本和優化服務
- 著力降低通道運行成本:全面清理通道運行收費環節,公開收費目錄,規範收費行為,推動港口、鐵路站場及專用線、物流園區等運營主體優服提質降費。
- 培育發展專業化物流服務:完善沿線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布局,推進昆明、自貢等基地建設,發展國際海運集裝箱冷鏈運輸,加強公路冷鏈末端網絡銜接。開展農產品冷鏈流通服務等標準化試點,推廣標準化物流服務。
- 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優化辦理流程,推行無紙化通關、提前申報、先放後檢等優化措施,推進「兩步申報」、「兩段准入」、「兩輪驅動」、「兩區優化」、「兩類通關」等改革創新。持續推進與東盟成員國在海關、農食產品准入和衛生檢疫領域合作,擴大「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範圍。
構建通道融合開放發展新局面
- 拓展全球服務網絡:積極參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物流樞紐節點建設,加強與新加坡等東南亞重點港口聯動發展,合作打造境外還箱點,共建海外攬貨和分撥配送網絡。圍繞東南亞國際班列、跨境公路班車主要停靠點,合作共建境外分撥配送基地,拓展東南亞腹地物流服務網絡。
- 深化經貿交流合作:落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支持沿線地區與RCEP成員國深化經貿合作。利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等會展平台,加強國際商貿和服務合作。借鑒中馬欽州產業園「兩國雙園」模式經驗,鼓勵沿線地區與東盟國家共建一批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產業園區,重點在電子、新能源汽車、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先進製造業和現代航運服務業等領域,加強上下游產業鏈合作。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建築及規劃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