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 登入 / 登記

語言

  • EN
  • 繁
  • 简
  • 活動
  • 我的資訊
  • 聯絡香港貿發局
  • 訂閱
  • 訂閱

Section Menu

  • 市場機遇
  • 可持續發展
  • 創業新聲
  • 科技及創新
  • 時尚創意
  • 貿發局消息
  • 焦點專題

語言

  • EN
  • 繁
  • 简
  • HKTDC.com |
  • 關於香港貿發局 |
  • My HKTDC |
  • 登入 / 登記 |

HKTDC.com 關於香港貿發局 My HKTDC

登入 登記

商貿全接觸

Section Menu

  • 市場機遇
  • 可持續發展
  • 創業新聲
  • 科技及創新
  • 時尚創意
  • 貿發局消息
  • 焦點專題

https://hkmb.hktdc.com/tc/ODQ1OTg4MjUx

經貿研究
儲存內容
分享 / 發送

請在微信中掃描二維碼然後按「...」以分享

虛擬傑作:數碼藝術嶄露鋒芒

2021年9月29日

陳永健



在新冠疫情期間,科技成為不少人的救星,藝術行業也不例外。這次全球衛生危機使人們不得不保持距離,減少社交接觸。因此,不少藝術工作者,例如畫家、建築師、雕塑家、作家、作曲家、表演者和電影製作人等,都比過往更頻繁地進行視像直播,一則為留守家中的觀眾打氣,二則與收藏家保持聯繫。他們的合作夥伴,包括畫廊、文化機構、經紀商和拍賣行等,在疫情期間也紛紛轉用創新的方式,保持業務如常營運。

與許多行業一樣,藝術界也加快步伐為推行數碼化作好準備。許多藝術工作者、交易商、拍賣商和收藏家都把重點轉移到發掘新的藝術品銷售平台和機制上,以數碼化方式展示實物資產,而不是四出奔走,與裝裱師、修復師、印刷商、策展人、攝影師、運輸公司和畫廊東主等接洽。藝術界原本感到陌生的術語,例如區塊鏈、加密貨幣、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sed finance,簡稱DeFi)和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s,簡稱NFT)等,也逐漸在業內流行起來。

廣義來說,任何利用數碼科技作為創作或展示過程一部分的藝術作品或實踐形式,都可以界定為數碼藝術。今時今日,隨著數碼科技的進步,以這種方式創作出來的藝術品,也可以使用NFT或是以區塊鏈[1]為基礎的數碼資產來進行買賣、儲存和交易。這些數碼資產既是一種加密貨幣也是一種藝術或文化,因此可以保存價值。每個NFT都是獨一無二而且無法複製的,換言之,某人以NFT形式購入的藝術品,雖然其他人可能也擁有其圖像,但是他們都不是原作的所有者。

現在越來越多藝術家、畫廊和收藏家接受人們以比特幣、以太坊(Ethereum)及其他類型的加密貨幣,或是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 [2])去進行藝術品交易。邁克.溫克爾曼(Mike Winkelmann)的作品便是一個突出的例子。這位富傳奇色彩的平面設計師化名Beeple,自2007年5月1日起每天發布一張數碼插畫。他把這些年來累積的5,000張作品製成一幅拼貼畫,在一次拍賣活動中以高價拍出,因此聲名大噪。

DappRadar是全球領先的Dapp追蹤、發現、分析和分發平台。該網站取得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7月15日,十大領先NFT交易市場的交易額達到28億美元,交易者超過140 萬人。 

圖片: 主要NFT交易市場  資料來源:DappRadar

資料來源:DappRadar

OpenSea的交易額最高,達到7.7億美元;其次是NBA Top Shot,達6.32億美元。這兩個交易市場佔交易總額接近一半份額。在十大交易市場中,AtomicMarket的交易者最多,共有 567,771人,而NBA Top Shot則以414,877人排第二位。在十大交易市場的140萬名交易者中,這兩個平台合計約佔70%。

為瞭解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為何迅速滲透到全球藝術市場的每個角落,以及香港作為強大的區塊鏈樞紐應如何作好準備在未來的數碼藝術市場發揮關鍵作用,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首席經濟師陳永健專訪了蘇富比(Sotheby’s)亞洲區商務營運董事總經理樓伯禮(Robert Sleigh)。蘇富比是全球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國際知名藝術品拍賣行,這次訪問有助業界瞭解科技尤其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將如何徹底改變全球藝術市場,以及為世界各地知名及新晉藝術家打開一扇新窗戶,把他們的創作變成可以出售並帶來利潤的私有財產,而非公共物品。

相片: 蘇富比亞洲區商務營運董事總經理樓伯禮(Robert Sleigh)。

蘇富比亞洲區商務營運董事總經理樓伯禮(Robert Sleigh)。

陳:甚麼是數碼藝術、加密藝術或新媒體藝術?這類藝術有多受市場上的藝術家、收藏家和投資者歡迎?在估價、升值、儲存、交付、推廣、拍賣和收藏等方面,這類藝術有多成熟?蘇富比如何參與加密藝術生態系統?蘇富比如何與熱門的加密藝術交易市場及藝術家合作?有報道指,加密藝術平均每年升值約7%,以這樣的往績來看,您認為加密藝術是否高淨值人士分散投資的理想工具?

樓:在數碼藝術領域,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最新發展就是加密藝術。數碼藝術雖然不是全新事物,卻從未以這種加密形式,在網上以可持續或可驗證的方式創建。以NFT形式銷售數碼藝術,對數碼藝術創作者來說好處甚多,包括可以驗證擁有權、可以認證作品來源、可以證明稀缺性、創作者與收藏家之間可以建立直接的關係,以及毋須許可也能在二級市場買賣等。

蘇富比在NFT生態系統中發揮積極作用,擔任類似策展人的角色,為NFT藝術市場帶來更多細微差別,使受眾更多樣化。我們認為,現時的NFT只不過是加密藝術家發揮巨大創造力的起點。無論是舊有的NFT,還是極具創意的新NFT,它們的價值都會被發掘出來。這種情況從2021年6月我們與倫敦的加密/NFT藝術先鋒羅伯特・愛麗絲(Robert Alice)聯合策劃的Natively Digital網上專場拍賣可見一斑。那是我們第一項NFT群展,網羅眾多在加密領域工作並嶄露頭角的藝術家,展出迄今為止最具重要歷史意義的加密藝術作品。這次拍賣活動展示了我們對這些作品和藝術家的看法。

圖片: Natively Digital:NFT網上專場拍賣展示來自四大洲的新銳及資深加密藝術家作品。

Natively Digital:NFT網上專場拍賣展示來自四大洲的新銳及資深加密藝術家作品。

2021年4月,我們為匿名數碼藝術家Pak的作品進行為期3天的歷史性拍賣。這不僅是蘇富比首次舉行的NFT拍賣,也是我們與NFT和相關持份者建立關係的里程碑。該系列名為「The Fungible」,其中一些作品堪稱拍賣史上最有價值的數碼藝術品。

毫無疑問,NFT、加密藝術或是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數碼藝術資產,都是本世紀極具開創性的藝術突破。NFT於去年底初登全球舞台,迅即打響名堂,短短數月便從新興的創意社群走進藝術和媒體主流。疫情期間,隨著人們日益接受數碼科技和網上生活,NFT將會繼續重新界定藝術的本質,以及藝術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在拍賣市場,數碼科技應用漸廣,NFT顯然是脫穎而出的新星。我們也看到,各種拍賣活動越來越多採用加密貨幣。最近,我們拍賣了市場上第二大梨形鑽石。這顆重101.38卡的D色無瑕梨形鑽石名為「密匙10138」(The Key 10138),由一位匿名收藏家以9,510萬港元(1,230萬美元)購得,是史上首枚在拍賣會上以加密貨幣支付的鑽石拍品。凡此種種顯示區塊鏈技術,包括加密貨幣和NFT,可以引起高淨值人士和收藏家的興趣,成為分散投資的一個資產類別。我們認為這個領域的前景沒有多少障礙,並準備進一步探索箇中機遇。
​​​​​​​

陳:區塊鏈技術現在日漸流行,但是在這種技術出現之前,數碼領域的原創所有權、稀缺性和獨特性其實有點難以確定。今天,在驗證特定數碼資產的真實性、原創性、獨特性和所有權等方面,區塊鏈技術有助降低相關成本和複雜程度。數碼藝術家究竟如何利用這種技術來建立並維持創意業務,以創造收入?他們是否要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進行創作,或是實踐「加密藝術創作」(crypto-arting)?又或者區塊鏈技術是否只涉及價值鏈的交易部分,或是為來源驗證而進行鑄造(minting)的部分,情況就像美術家從事實體藝術創作那樣?數碼藝術家應在何時把作品鑄成NFT,將其代幣化,或在網絡專場出售或拍賣?此舉須支付礦工費(gas fee),而這項費用會按照運算需求而隨時改變,那麼數碼藝術家應該在作品出售之前還是之後鑄造NFT?

樓:區塊鏈技術歸根結柢是一種數據庫技術。NFT,尤其是目前形式的NFT,可以在任何媒體或內容中創建。該內容可能是藝術品本身,代表完全「加密原生」的資產;也可能是實體藝術品的可驗證所有權和來源。換言之,NFT可以是一項契約。

對收藏家來說,NFT的其中一項價值在於能夠驗證作品的稀缺性(例如藝術家究竟創作了兩件還是2,000件同樣的作品?),並且證明其來源(究竟該NFT是否真的來自藝術家的加密錢包,還是曾經由某位名人擁有?)。此舉還有保護作用(NFT有否進行編程,會隨著時間過去而改變嗎?)。把資產放在區塊鏈上,公眾人士便能自行查核有關資料,不用單單聽信藝術家或賣家之言。

人們開始購入NFT,又或創建 NFT以供出售時,須有一個數碼錢包,與NFT或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相連,以便以加密貨幣的形式,處理出價、數碼藝術品上市的礦工費和收益等。據我們所見,大多數藝術家會在出售藝術品之前把它們鑄成NFT。在某些情況下,若藝術家在OpenSea等毋須許可的平台上拍賣NFT,就必須在出售藝術品之前進行鑄造。

陳:到目前為止,NFT拍賣的最高紀錄是一項價值超過6,900萬美元、使用以太坊代幣(或稱以太幣、ETH或1Ξ)支付的交易。這些交易如何進行?買家、投資者或收藏家是否要先通過MetaMask或Fortmatic設置加密錢包,並在拍賣出價之前,於eToro、Gemini或Coinbase等交易所購買以太幣等加密貨幣?加密貨幣的價格每分鐘都在變動,正如比特幣的價格向來相當波動一樣。如果僅使用加密貨幣,加密藝術品的買賣會否變得異常投機?

樓:買賣NFT有很多途徑。蘇富比所有數碼作品或實體作品的拍賣,無論是現場還是網上專場拍賣,均以法定貨幣進行成交,最常見的是美元或拍賣所在地的當地貨幣。若賣方在拍賣中接受加密貨幣,買方可選擇以加密貨幣支付。如果買家希望以加密貨幣支付,就必須支付相當於法定承諾的全部金額。

舉例來說,在最近的Natively Digital、This Changed Everything和Heir to the Throne等拍賣中,我們的運作方式便類似非NFT的網上拍賣。競投者以美元出價,假若勝出競投者願意,便可以選擇用加密貨幣支付。舉例來說,如果買家願意,我們會使用Coinbase Commerce來接受加密貨幣。

在拍賣過程中,不管加密貨幣如何波動,競投勝出者必須支付相當於法定承諾的全部金額。從這個意義來說,接受加密貨幣與接受其他外幣沒有甚麼分別。

最近「密匙10138」鑽石的拍賣就是範例。這顆101卡的鑽石以1,230萬美元售出,該位匿名買家選擇以加密貨幣支付。我們認為,即使拍品是實物,這次拍賣也是業界採用加密貨幣的重要里程碑。

陳:除出處認證的優勢外,創作並銷售加密藝術還有甚麼好處?您認為會否最終杜絕抄襲、版權糾紛和侵犯知識產權等問題?NFT會否促進數碼藝術與實體藝術之間,從線上到線下(O2O)的跨越,就像Mike Winkelmann所做那樣,銷售的作品包含實體代幣和在區塊鏈上的NFT?客觀地說,您認為哪類資產會迅速獲得 NFT社群的關注?

樓:NFT的一大優勢就是為藝術家創造機會,以更直接的方式將其作品貨幣化。NFT創造數碼稀缺性,為數碼藝術開闢新的保值方式,同時也為藝術家提供便於銷售作品的新渠道。

從美術品以外的各種使用案例可見,NFT可用來證明實物的所有權。NFT作為實體藝術品的數碼延伸或數碼版本,已引起越來越多藝術家注意,促使他們探索這個有趣的概念。在奢侈品和體育紀念品等範疇,也有一些特別有趣的NFT使用案例。有些大受歡迎的球會和體育組織已推出數碼收藏品,作為吸引「粉絲」參與的一種新手法。可以說,這個市場越來越適應NFT的使用。

NFT還可代表某人曾經參與或融入某個獨特時刻。例如,在蘇富比首次策劃的NFT網上專場拍賣Natively Digital中,我們向所有參與的藝術家贈送了獨特的NFT。因此,NFT不僅適用於數碼藝術以及作為實體藝術品的數碼延伸,還可以代表實際經歷或生活體驗。這是另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NFT使用案例,我們認為不同行業會對此進行更多探索。
​​​​​​​

陳:區塊鏈技術涉及大量運算,須消耗不少能源,目前的模式對環境相當有害。業界有否努力使區塊鏈走上更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太坊2.0的情況如何?蘇富比如何與價值鏈的其他持份者合作,以達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樓:Natively Digital網上專場拍賣是我們在Sothebys.com舉辦的首次NFT拍賣。我們承諾與一家採用區塊鏈的碳補償(Carbon Offset)平台Regen Network進行碳補償研究,以準確補償拍賣活動所產生的鑄造及交易成本。

在Natively Digital之前,我們曾與Nifty Gateway合作,與藝術家Pak舉辦The Fungible Collection拍賣,當時 Nifty Gateway剛剛宣布將通過碳補償來實現負碳排放的計劃。

相片: 蘇富比首次NFT拍賣活動:The Fungible Collection。

蘇富比首次NFT拍賣活動:The Fungible Collection。

可以說,整個NFT社群都在認真對待這個課題,我們正積極地與合作夥伴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方案。

[以太坊網絡的開源管理機構以太坊基金會表示,鑄造NFT不會直接增加以太坊的能源消耗或碳足跡。在能源耗用方面,鑄造1枚 NFT或100萬枚NFT的分別不大,原因是現時以太坊使用的能源絕大部分與挖礦有關。可是,在每個已開挖的區塊內發生的事情並不重要,當中可以是一枚NFT、一項去中心化的金融交易,又或是一份法律文件。

整個NFT生態系統之所以能夠運作,是因為以太坊是去中心化而且安全,即是說在進行交易時,毋須把NFT交給可以隨意施行其規則的第三方託管,而且沒有人可以竊取他人的NFT。現時,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區塊鏈都是能源密集,原因是它們需要大量能源去保持這些特質。

日後,當以太坊升級到更節能的Eth2網絡,其碳足跡將減少99.98%,比現時許多行業更節能。Eth2的耗能水平為17.4千瓦時,相比之下,Visa等環球服務需要149千瓦時的能源來處理100,000宗交易。這方面還沒有考慮到與Eth2相關的多項優化工作。將來利用Eth2網絡處理100,000宗交易,可能只需0.167千瓦時的能源。]
​​​​​​​

陳:您認為香港在發展和推廣加密藝術方面有何優勢?香港應如何為加密藝術時代作好準備?

樓:我們在香港舉行的當代藝術拍賣會,每次都吸引到不少新晉收藏家和年輕人群。在我們眼中,NFT是當代藝術運動的推手,具有龐大潛力吸引這個持續增長的收藏家群體,他們是數碼原生代(digital native),對新形式的數碼藝術深感興趣。

在蘇富比,我們的當代藝術專家Max Moore從今年夏天開始派駐香港,對此我們十分高興。他曾負責我們與數碼創作者Pak合作的首次NFT拍賣,將在香港繼續拓展數碼藝術銷售業務,並探索新的機遇。

香港作為(數碼)藝術交易中心

香港具備多項優勢,有利國際藝術企業經營及拓展業務,尤其是在實體資產方面。在藝術品和收藏品的進出口方面,本港擁有明顯的稅務優勢。此外,香港奉行法治和司法獨立等原則,遵守國際商法標準,使外國企業在香港營商更加方便。

毋庸置疑,香港借助強大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基建,以及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正迅速崛起為強大的區塊鏈樞紐。AAX、CryptoCom、火幣(Huobi)、OKEX和TideBit等多家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蓬勃發展的比特幣協會、以太坊社群、ConsenSys等區塊鏈軟件工程先鋒、各種場外交易櫃台,以及比特幣/以太坊自動櫃員機等,都在香港設立據點。

Szabotage是首批嘗試NFT的香港藝術家之一,於2020年11月推出他的NFT作品。亞洲首個大型藝術科技體驗展Digital Art Fair Asia (DAFA 2021),將於2021年9至10月在香港舉行,Szabotage是其中一位參展的藝術家。即使全球疫情持續,本地的商業畫廊仍然迅速發展,加密藝術也蓄勢待發,其中新媒體藝術、NFT加密藝術和沉浸式藝術科技都是重點領域。

香港為數碼化作好準備,令巴塞爾藝術展得以在2021年5月回歸。藝術展於2013年在香港登場,此後每年舉行,深受社會各界歡迎,吸引數以萬計的訪客進場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2020年的實體展覽會因新冠疫情而取消,今年主辦方捲土重來,以實體形式舉辦2021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同期更舉行「巴塞爾藝術展:香港現場」(Art Basel Live)數碼活動,展示來自23個國家及地區共104家頂尖畫廊的藝術品,令整個藝術展聲勢更壯。

最近一些令人鼓舞的發展還有:香港晉峰足球會與香港數碼港科技初創公司OliveX簽訂協議,在今年稍後的球季拍賣多套限量版收藏品。從亞洲電視(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電視廣播公司)分拆出來的電視製作公司AMM Global,也宣布與英國的Phoenix Waters Productions以及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YG Capital合作,於明年推出亞洲首部NFT劇集《Crypto Keepers》。

相片: 香港超級聯賽晉峰足球會:亞洲首支推出NFT的足球隊。

香港超級聯賽晉峰足球會:亞洲首支推出NFT的足球隊。

NTF在加密貨幣領域日益重要,為藝術家和粉絲開闢了嶄新的途徑,去產生及擁有獨特的藝術收藏品。舉例來說,由香港漫畫大師黃玉郎創作,於1980年代首次出版的著名香港漫畫系列《如來神掌》第一集,最近便在台北的NFT交易市場上售出。

圖片: 《如來神掌》是80、90年代香港四大漫畫系列之一,現已成為NFT限量收藏品。

《如來神掌》是80、90年代香港四大漫畫系列之一,現已成為NFT限量收藏品。


[1] 區塊鏈是永久儲存在眾多電腦內的去中心化數據分類賬。交易紀錄儲存在一系列的區塊中,形成一個帶有時間標記而且不可改變的鏈條,因此數據無法更改。

[2] Dapps是一些數碼應用程式或程序,在公共、開源、去中心化的環境中,於區塊鏈或P2P(個人對個人)電腦網絡上存在及運行,不受任何單一機構控制和干擾。

返回頁首 ^
    主題:
  • 科技,
  • 金融及投資,
  • 香港,
  • 藝術,
  • 區塊鏈,
  • 加密貨幣,
  • 比特幣,
  • 以太坊
  • 科技
  • 金融及投資
  • 香港
  • 香港
首頁

Article Topics

文章主題

科技24758
金融及投資24665
香港37021
藝術87130
區塊鏈125141

文章主題

科技24758
金融及投資24665
香港37021
藝術87130
區塊鏈125141
加密貨幣145505
比特幣73404
以太坊149117

interest_article

相關文章

2023年2月7日

港作門戶連接環球機遇 協助沙特經濟多元發展

2023年2月2日

香港有序通關連接全球 帶動展覽業復蘇創商機

2022年11月29日

NFT助企業邁向元宇宙 跨品牌聯乘合作增效益

2022年11月9日

元宇宙助創建數碼資產 企業藉去中心化迎機遇

Related Events

相關活動

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

DesignInspire

2023年4月12至15日

香港貿發局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 2023 (實體展)

2023年4月12至22日

香港貿發局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 2023 (商對易)

2023年4月12至22日

香港國際創科展 2023 (商對易)
活動搜尋

Social Share

關注我們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newpaper-img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banner-img


本人確定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可將上述資料編入其全部或任何資料庫內作為直接推廣或商貿配對﹝因而可能成為可供本地及/或海外公眾人士使用﹞,以及用於貿發局在私隱政策聲明中所述之其他用途。本人確認已獲得此表格上所述的每一位人士同意及授權,將其個人資料提供予貿發局作此表格提及的用途。


*此選項是按歐盟有關保護個人資料法律的要求而設,對於非歐盟/歐洲經濟區的客戶,請略過此項。

謝謝

感謝閣下訂閱香港貿發局市場資訊。

分享文章

電郵
LINKEDIN
WeChat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ID: HKTDCofficial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設計「我的資訊」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