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疫後前景:波蘭
2021年5月12日
陳永健
2020年,波蘭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2.7%,是該國經濟自1991年以來首次出現收縮。波蘭一向是歐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即使在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該國GDP仍繼續增長。
波蘭於2020年3月出現首宗新冠病毒感染個案,隨即實施一系列防控措施。同年10月,當地爆發第二波疫情,民眾須再次居家抗疫,令復甦步伐受阻。該國的GDP於2020年第三季按季反彈7.9%之後,第四季又再次下跌。儘管如此,很多分析師對波蘭的前景仍感樂觀,普遍預期2021年該國GDP可增長4%至4.7%不等。
目前,波蘭仍在應對2021年3月爆發的第三波疫情,並因此須延長針對零售業和商業的限制措施。不過,隨著旅行限制逐步放寬,該國經濟正為2021年和2022年的強勁復甦作好準備。波蘭政府推出了多項支援措施,包括為企業提供總額達數十億茲羅提的支援計劃,而基準利率(0.1%)更是歷來最低。當地的全國疫苗接種計劃於2020年12月27日啟動,目標是最遲於2022年初為全國合共3,100萬名成年人接種疫苗。
波蘭駐香港總領事亞力山大.丹達(Aleksander Dańda)博士接受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助理首席經濟師陳永健專訪,分享他對波蘭經濟表現的看法,並探討波蘭公司可如何與香港企業合作,在亞洲拓展業務。
波蘭駐香港總領事亞力山大.丹達(Aleksander Dańda)博士。
陳:波蘭的疫苗接種進度如何?政府有沒有時間表或路線圖,希望在某個時限前達到為大部分人口接種的目標?
丹達:波蘭的疫苗接種計劃進展順利。截至今年5月初,已有超過1,200萬名波蘭人接種了疫苗,佔全國人口31%。同時,疫苗接種率也不斷上升,現時每天大約有200,000至300,000人接種。
雖然目前波蘭仍處於對抗第三波疫情的嚴峻局面,但同時我們正努力為更多民眾接種疫苗,讓社會和經濟活動能夠成功地迅速復甦。波蘭全國疫苗接種計劃的最新目標,是於6月底前為2,000萬人接種疫苗,即總人口的52%左右。所有願意接種疫苗的居民將可在8月底前完成接種,使我們達到約70%人口的群體免疫門檻。
民眾可以通過電子表格、短訊或電話等方式預約接種疫苗。醫護人員、護理院員工和院友、教師、長者和紀律部隊等群體可優先接種,以便能夠更周全地保護社會和衛生系統。
陳:在政府提供的支援措施下,波蘭主要工業和貿易的短中期前景如何?你預期在疫苗接種計劃的推動下,經濟會在甚麼時候開始復甦?你對歐盟的整體抗疫和刺激經濟方案有甚麼期望?
丹達:考慮到國內製造業和對外貿易行業的結構,波蘭主要工業和貿易的短中期前景較為樂觀。我抱持這種正面態度,主要是由於疫情和相關限制措施大部分只影響服務業。當前的全球衛生危機,更凸顯了波蘭企業的比較優勢不在於價格低,而是品質佳。際此艱難時期,波蘭在國際貿易中仍處於有利位置。
波蘭近期遭遇了一些供應鏈的瓶頸問題,尤以汽車和汽車零部件業為然。不過,這也可以說是製造業成功的代價吧。我們的經濟復甦策略是通過數碼化轉型和供應鏈重整來提高生產力,特別是那些最受疫情影響的行業。
我們預料疫苗接種計劃可推動社會回復常態,不過適時推出經濟刺激措施,以及逐步取消旅行和社交限制,依然是全面復甦的關鍵。歐盟各成員國均有共識,支持歐盟各方面的財政、貨幣和結構性政策,但當然很多因素並非個別成員國機構所能左右。我們會觀察歐盟這些政策行動能否有效協調,並期望出口可在相關措施帶動下率先反彈。
陳:疫情爆發後,許多企業都轉戰電子商貿市場,人們也習慣了在家工作、學習和做運動。波蘭有沒有甚麼主要的指標,反映疫情爆發以來數碼化轉型的發展情況?你認為這些行為變化會對波蘭的疫後消費和產業格局帶來甚麼改變?
丹達:波蘭在疫情爆發前已推行數碼化,疫情只是加快了它的步伐。如今,使用新科技已成為我們與病毒共存的利器。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們的社會、經濟和教育活動,有很大部分都以驚人的速度從實體轉為虛擬形式。
在雲端計算、人工智能數碼設備,以及虛擬會議、電話會議之類的技術幫助下,遙距工作已成為許多人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大眾在疫情期間養成的電子商貿習慣估計也會維持下去。羅兵咸永道(PwC)最近一項調查顯示,超過74%的受訪波蘭人預計會維持目前的網上購物頻率,有10%打算更頻密地上網購物。
波蘭的電子商貿市場預料將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長,到2026年達到1,620億茲羅提(430億美元)。更長遠來看,日後民眾可以隨處工作(work-from-anywhere),相信能紓緩一些城鎮因地理位置不利經濟發展而出現的人才流失問題。這樣一來,工薪階層既可享受村鎮生活成本較低之利,又可從大城市提供的虛擬工作中賺取較高收入。
安永波蘭(EY Polska)最近一項調查也印證了這股數碼化趨勢。該項調查發現,57%的受訪波蘭公司正加快數碼化轉型,以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91%的受訪公司認識到數碼化的潛力,期待以此來提高效率(77%)、滿足客戶需求(61%)和降低成本(60%)。
除私營部門外,波蘭社會保險局(Zakład Ubezpieczeń Społecznych,簡稱ZUS,類似香港的強積金制度管理機構)也推行前所未有的數碼革命。近期的例子是政府於2020年8月推出的新計劃,為約650萬名兒童發放免稅電子消費券,津貼他們在國內度假,以推動本土旅遊業。ZUS負責電子消費券的登記和發放工作,以16位代碼的方式把消費券發給符合條件的家長,可在參與計劃的企業和慈善機構消費。
另一個主要指標是我們的電子行政服務計劃深受歡迎,例如公共行政服務電子平台(Elektroniczna skrzynka podawcza,簡稱ePUAP)和Trusted Profile (Profil Zaufany)。
Trusted Profile是一個免費的電子簽名工具,使用波蘭的11位PESEL國家識別碼於網上進行身份認證。居民註冊Trusted Profile後,就可全天候足不出戶地使用波蘭多項公共服務,例如申請身份證、辦理出生註冊、車輛登記、商業登記,以及申領醫療保險卡等。
單是2020年,便有超過400萬名波蘭人建立了自己的Trusted Profile。此前,系統的註冊人數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別增加了300萬名和200萬名,令總註冊人數達到1,800萬名;其中約900萬人,即47%為活躍用戶。
波蘭是歐洲的「數碼挑戰者」之一,躋身最具數碼潛力的國家之列。數碼解決方案需求增加,使波蘭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公司前景尤為樂觀,淨利潤率在2020年從7.5%提高到9.1%。波蘭的數碼經濟增長18.4%,比前兩年的平均水平快2.5倍。
雖然疫情為全球帶來很多變數,但波蘭大有潛力發展成為歐洲的數碼中心,這一點已引起微軟(Microsoft)和谷歌(Google)等國際科技巨擘的關注。2020年5月,微軟宣布一項總值10億美元、為期7年的數碼化轉型投資計劃,與波蘭領先的雲端計算解決方案供應商Chmura Krajowa合作,在國內最大河流維斯圖拉(Vistula)河畔設立旗下第一所中東歐數據中心。
在差不多同一時間,谷歌也宣布在華沙設立旗下首個位於中東歐的Google Cloud雲端服務區域,投資額達20億美元。事實上,谷歌早於2006年已在波蘭設立第一家辦事處。
資料來源:谷歌
陳:疫情大大打亂了國際物流安排,令空運和海運受阻。疫情下,歐亞鐵路網如何支持亞歐貿易?波蘭與東歐的經濟關係密切,在這方面可以發揮甚麼作用?
丹達:由於疫情爆發導致全球海空運輸大亂,中國與歐洲之間的鐵路運輸量於2020年大幅增長。歐亞鐵路當中,最重要的仍是經波蘭與白羅斯邊界的馬拉舍維奇(Małaszewicze)/布列斯特(Brześć)站,取道波蘭和中歐的路線,佔中國與歐盟之間的鐵路運輸量90%之多。以這種方式運送的貨櫃中,約有60%以德國為目的地,另外15%則留在波蘭。
陳:全球貿易和投資飽受疫情打擊,去年許多旅行和商業計劃都要擱置或推遲。展望2021年及以後,你認為以波蘭與香港的合作而言,哪些領域最有可為?
丹達:目前波蘭與香港的貿易遠未反映其真正潛力。許多波蘭出口商認為,由於波蘭的公司、產品和品牌在香港的知名度較低,要發展香港市場就得在營銷和物流方面大舉投資。
2020年,波蘭向香港出口總值4.71億美元的產品,比上年增長10%,主要是肉及食用雜碎,以及機械,而進口貨品總值則為1.2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0%,主要是機械。在波蘭的出口市場和進口產品來源地中,香港分別排第45位和第75位,市場份額不大。
至於香港可對波蘭企業發揮的作用,波蘭政府認為香港是進入中國內地和鄰近亞洲國家市場的寶貴渠道,因此加強雙邊經濟合作非常重要。
值得強調的是,2019年,波蘭是香港的全球第12大肉及食用雜碎供應來源,在歐洲則排第三位,僅次於英國和愛爾蘭。
不僅香港人樂意嚐試波蘭的傳統風味美食,很多來自中國內地和亞洲其他國家的消費者,同樣對波蘭各地產銷到香港的新穎食品深感興趣。這和亞洲人日益崇尚歐洲優質食品的趨勢一致。
波蘭的經驗清楚顯示,在香港取得成功的品牌,會令人覺得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有保證,因此在內地也能暢銷。更重要的是,香港有不少公司專門將西方品牌引入內地和亞洲市場。雖然西方與亞洲包括中國消費者的文化和語言有別,但是港商擁有廣泛的人脈商網,可以擔當橋樑角色,消除這些隔閡。
美容和化妝品、家具和室內裝飾品,以及資訊與通訊科技產品等,都是一些發展潛力巨大的領域。舉例來說,2019年,香港是波蘭資訊及通訊科技產品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佔此類產品總出口的13%。
波蘭的化妝品和臉部護理品牌已成為香港商貿展覽的常客。(1)
波蘭的化妝品和臉部護理品牌已成為香港商貿展覽的常客。(2)
- 金融及投資
- 東歐
- 歐盟
- 香港
- 波蘭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