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2021年3月10日
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國務院日前發布《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 [2021] 4號),目標到2035年,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綠色產業規模邁上新台階,重點行業、重點產品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意見》提出的政策包括:
- 推進工業綠色升級。加快實施鋼鐵、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紡織、造紙、皮革等行業綠色化改造。推行產品綠色設計,建設綠色製造體系。大力發展再製造產業,加強再製造產品認證與推廣應用。建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促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依法在產生和排放超過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國家或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控制指標,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所謂「雙超雙有高耗能」行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加快實施排污許可制度。加強工業生產過程中危險廢物管理。
- 提高服務業綠色發展水平。促進商貿企業綠色升級,培育一批綠色流通主體。有序發展出行、住宿等領域共享經濟,規範發展閒置資源交易。加快信息服務業綠色轉型,做好大中型數據中心、網絡機房綠色建設和改造,建立綠色運營維護體系。推進會展業綠色發展,指導制定行業相關綠色標準,推動辦展設施循環使用。推動汽修、裝修裝飾等行業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原輔材料。倡導酒店、餐飲等行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
- 構建綠色供應鏈。鼓勵企業開展綠色設計、選擇綠色材料、實施綠色採購、打造綠色製造工藝、推行綠色包裝、開展綠色運輸、做好廢棄產品回收處理,實現產品全周期的綠色環保。選擇100家左右積極性高、社會影響大、帶動作用強的企業開展綠色供應鏈試點,探索建立綠色供應鏈制度體系。鼓勵行業協會通過制定規範、諮詢服務、行業自律等方式提高行業供應鏈綠色化水平。
- 打造綠色物流。積極調整運輸結構,推進鐵水、公鐵、公水等多式聯運,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強物流運輸組織管理,加快相關公共信息平台建設和信息共享,發展甩掛運輸、共同配送。推廣綠色低碳運輸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舊車船,港口和機場服務、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等領域要優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加大推廣綠色船舶示範應用力度,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加快港口岸電設施建設,支持機場開展飛機輔助動力裝置替代設備建設和應用。支持物流企業構建數字化運營平台,鼓勵發展智慧倉儲、智慧運輸,推動建立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制度。
- 建立綠色貿易體系。積極優化貿易結構,大力發展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綠色產品貿易,從嚴控制高污染、高耗能產品出口。加強綠色標準國際合作,積極引領和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合格評定合作和互認機制,做好綠色貿易規則與進出口政策的銜接。深化綠色「一帶一路」合作,拓寬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領域技術裝備和服務合作。
- 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堅持節能優先,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動風電、光伏發電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水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生物質能、光熱發電。加快大容量儲能技術研發推廣,提升電網匯集和外送能力。增加農村清潔能源供應,推動農村發展生物質能。促進燃煤清潔高效開發轉化利用,繼續提升大容量、高參數、低污染煤電機組佔煤電裝機比例。在北方地區縣城積極發展清潔熱電聯產集中供暖,穩步推進生物質耦合供熱。嚴控新增煤電裝機容量。提高能源輸配效率。實施城鄉配電網建設和智能升級計劃,推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開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驗示範。
- 加大財稅扶持力度。繼續利用財政資金和預算內投資支持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強弱項、綠色環保產業發展、能源高效利用、資源循環利用等。繼續落實節能節水環保、資源綜合利用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面的所得稅、增值稅等優惠政策。做好資源稅徵收和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工作。
-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發展綠色信貸和綠色直接融資,加大對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考核力度。統一綠色債券標準,建立綠色債券評級標準。發展綠色保險,發揮保險費率調節機制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上市融資。支持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在國際市場開展綠色融資。推動國際綠色金融標準趨同,有序推進綠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推動氣候投融資工作。
- 完善綠色標準、綠色認證體系和統計監測制度。開展綠色標準體系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形成全面系統的綠色標準體系。加快標準化支撑機構建設。加快綠色產品認證制度建設,培育一批專業綠色認證機構。加強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領域統計監測,健全相關制度,強化統計信息共享。
資料來源:國務院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