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部發布長三角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2021年1月27日
為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規劃綱要》,科學技術部近日印發《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國科發規 [2020] 352號),提出目標到2025年,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規劃、政策的協同機制初步形成;湧現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型企業家和創業投資企業家,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校、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長三角地區合作發表的國際科技論文篇數達到2.5萬篇,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到35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3萬件,長三角地區跨省域國內發明專利合作申請量達到3,500件,跨省域專利轉移數量超過1.5萬件;到2035年,一體化的區域創新體系基本建成,集聚一批世界一流高校、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企業。《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
推進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 以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依託,加快構建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區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網絡,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升級和聯合建設,加快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未來網絡試驗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建設,謀劃籌建生物醫學大數據、系統生物學、納米真空互聯、作物表型組學、光子科學、新一代工業控制系統、智能計算等前沿領域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聯合開展重大科技攻關
- 推動長三角地區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強強聯合,面向產業創新需求。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先進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生物育種等重點領域,聯合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關鍵標準,解決產業核心難題。共同打造集成電路共性技術研發、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多中心協同的生物醫學智能信息技術等公共平台。在智能計算、高端芯片、智能感知、腦機融合等重點領域加快布局,籌建類腦智能、智能計算、數字孿生、全維可定義網絡等重大基礎平台。
- 加大民生領域科技投入,加強檢測試劑、疫苗和生物藥物、新型化學藥物製劑研製,共同加強傳染病防治藥物、罕見病藥物和高性能醫療設備研發,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研發水平和技術儲備能力。建立公共安全應急技術平台,加快共性適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協力提升現代化產業技術創新水平
- 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重點領域,建立跨區域、多模式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支持以企業為主體建立一批長三角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聚焦量子信息、類腦芯片、物聯網、第三代半導體、新一代人工智能、細胞與免疫治療等領域,實現技術群體性突破,支撐相關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建設一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示範基地,打造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
完善區域知識產權戰略實施體系
- 聯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推行完善知識產權聯合執法和跨地區執法協作的工作機制。加強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與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等地知識產權法庭之間的合作交流,在三省一市高級人民法院建立的司法協作機制框架內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提供更高質量的司法服務和保障,共同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
聯合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
- 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加快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基地建設,支撐打造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共建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產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
資料來源:科學技術部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