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東打造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2020年12月30日
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廣東省人民政府早前發布《廣東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方案》,目標通過3年左右的探索實踐,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力爭突破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GDP比重超過50%;電子信息製造業營業收入達到5萬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超過1.4萬億元;率先建成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5G基站、窄帶物聯網基站規模保持全國第一。其中重點任務包括:
建設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全國標杆
- 推進5G網絡建設,全面建設5G SA(獨立組網);打造以1.4GHz頻段為主的全省無線政務專網,擴大700MHz頻段廣電5G網絡在深圳、廣州等地的試驗和建設規模;到2022年,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達22萬個,建成珠三角5G寬帶城市群,實現粵東粵西粵北城市、縣城及中心鎮鎮區5G網絡覆蓋。
- 推動交通、能源、水利、農業、市政、環保、物流、廣播電視網絡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智能+」升級,加強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運行組織和管理方式的創新,在全國率先形成適應數字經濟和智慧社會發展的融合基礎設施體系。
率先形成數據要素高效配置機制
- 積極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選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的教育、交通、生物安全、醫療健康等領域,在有條件的地市開展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試點;加強數據分級分類管理,確定可開發利用數據資源範圍,建立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目錄清單,明確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邊界條件和監管措施。
- 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攜手港澳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促進數據資源在大灣區充分匯聚、順暢流動和深度應用。支持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和運營大數據交換中心、離岸數據中心;探索建設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
打造數字經濟創新高地
- 積極推動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粵港澳節點建設,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綜合類);在第三代半導體、新型顯示、未來通信高端器件、超高清視頻等領域,布局新建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機構建設;推動港澳創新資源參與信息技術領域省實驗室建設,加快推進大灣區交叉研究平台和前沿學科建設。
- 支持和引導港澳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寬帶通信與新型網絡」部省聯動專項,參與廣東在數字經濟領域開展的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專項,共同開展核心技術自主攻關;支持在區塊鏈與量子信息、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領域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
特色引領推動重點領域數字化轉型
- 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支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生產線裝備智能化改造,重點實施以傳統製造裝備聯網、關鍵工序數控化等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加快先進智能裝備和系統普及應用,建設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推動5萬家以上工業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實施軟硬一體的數字化改造。
- 打造以智能網聯汽車為核心的新一代汽車產業生態;推進車載高精度傳感器、車規級芯片、智能操作系統、車載智能終端、高精度地圖以及高精度定位系統等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培育一批全國領先的解決方案和產品供應商。
- 積極推進智慧銀行建設,推廣智能櫃員機、無人網點、無人銀行等新產品和新業態;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使用移動電子支付工具進行人民幣支付,推動移動支付工具在粵港澳大灣區互通使用。
資料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